太陽出窩時(shí),天空那一抹紅霞,亮的似乎發(fā)燙。一會兒,一輪紅日笑嘻嘻地跳出了東山,“拾糞娃”的身上一陣溫暖。這時(shí),寂寞的孩童們歡呼起來,大家湊到一起,親親熱熱,好像久別重逢似的。若遇到大清早放牧的畜群,大家又會分工,大黑馬是我的,棗紅馬是你的,尕犍牛是他的等等。誰的牲口拉的糞就歸誰,不許搶。拾去的糞,牛馬糞倒在大門外的空地上,曬干了糞蛋兒燒飯燒水,糞末兒則煨熱炕。拾豬狗糞,無需出村,拾來后倒在糞堆上積攢為肥料。
運(yùn)糞,也是一件頗為繁瑣而辛苦的勞作。俗語云:“廿一二三,月亮上來雞叫喚”。是說農(nóng)歷每月下旬時(shí),月亮升起之時(shí),雞已打鳴,天也快亮了。農(nóng)人勤奮,“三更燈火五更雞”,過去不等雞叫就絕早起來,先要飼喂牲口,次要整好拉運(yùn)或背馱的用具,再將牲口或牽或趕到糞場,把糞土裝入大車的糞箱或毛驢的連罐。連罐是兩只中小型背篼連接為褡褳狀的馱運(yùn)工具。馱放在毛驢背上的鞍子上,其裝卸均是一人操作,要有技巧。裝時(shí),背篼兩邊的糞土要均勻,否則會失去平衡,摔在地上,調(diào)皮的毛驢就會亂跑。剛剛安頓好這頭毛驢,其他毛驢又會不安分。
拉糞一般是獨(dú)自一人,自裝自卸,道路也較平展,路途不十分遙遠(yuǎn)。馱糞也是一人,一般趕著農(nóng)戶們相互變工而集聚的六七頭毛驢。馱糞專門走的是馬車到不了的崎嶇山路,山地也是陡坡陡地。毛驢欺生,不聽生手的指令。到達(dá)目的地后,往往不聽使喚,或馱著連罐的糞土亂跑,或只倒了一只背篼的糞土,它就在陡地里亂跳亂跑。待全部安頓好后,早先卸去糞土的調(diào)皮毛驢已跑出了老遠(yuǎn)。農(nóng)家孩童膽大,十來歲的男孩,就能領(lǐng)著為他做伴的小狗,趕毛驢馱糞。到達(dá)地里后,就會踮著小腳尖,一雙小手熟練地在驢背上,不用卸下就能扭轉(zhuǎn)幾十斤重的連罐。而毛驢們也安分守己,只要一聲“嘚兒”的尖叫,它們就會原地待命。
遠(yuǎn)處,傳來幾聲雞叫。黢黑的天上,半彎月牙兒無力地斜掛在樹梢上,遠(yuǎn)近的山峰,若隱若現(xiàn)。腳下的山路磕磕絆絆,只有跟著驢屁股,才能走得安穩(wěn)些。那小狗也會按主人的意思,跑前跑后,幫著趕驢。有時(shí),遠(yuǎn)處會傳來狼嚎,小狗會一陣狂吠,護(hù)著小主人。惡狼常常伴有一閃一閃的兩只發(fā)著綠光的雙眼,讓人不寒而栗。聰明的農(nóng)家孩童,會拽著驢尾巴,朝遠(yuǎn)處模仿大人大喊:“張家爸,打狼……”喊聲會傳很遠(yuǎn)。遠(yuǎn)處拉糞、馱糞的人們極有警惕性,會不約而同地呼應(yīng):“打狼……”“打狼……”空曠的山野里,到處是打狼聲,狗的狂吠聲,有喊聲,也有回聲,似有千軍萬馬,惡狼只好悻悻地溜了。
到吃早飯時(shí),糞土已基本馱完。這時(shí),媽媽們站在高處叫道:“尕寶子,喝來……”悠長的喊聲親切、動人。毛驢們似乎也在等待這一聲,回家的步子也輕盈起來了。(作者:滕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