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著美貌和地位的氏族首領(lǐng)面具、裝飾著貝殼的化妝舞會面具、殘酷割禮儀式所用的面具……8月2日,130多件來自中部非洲的面具在南京博物院展出。
在中國人的印象中,非洲大陸是火熱的、多彩的,更是神秘的。面具可以說是非洲文化神秘的代名詞。中國戲曲中也有著體系完整、數(shù)量豐富的臉譜。與中國面具文化相輝映,非洲面具藝術(shù)具其鮮活性。
“今天展出的面具都是彌足珍貴的。”中非部落儀式專家馬克·費力克斯在展覽上介紹說,面具在非洲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南非的史前巖畫中,就發(fā)現(xiàn)有佩戴面具跳舞的婦女形象。圍繞著祈雨儀式、婚喪嫁娶儀式、播種豐收儀式、成年儀式等各種神秘的宗教活動,非洲人民創(chuàng)作了各種各樣的面具。
馬克·費力克斯指著其中一個面具說:“這個面具是本次展覽里面最大最古老的,主要用在成人禮儀式,只有儀式的專職人員才能佩戴它。面具嘴巴上的小洞代表著祖先在和他說話,教育他要守規(guī)矩。”
“我在北京的一次展覽上發(fā)現(xiàn)了兩個5000多年前的面具,用陶做的。這使得我堅信面具的傳統(tǒng)并不是非洲獨特的,而是全世界共有的。”馬克·費力克斯說。為了展示面具的世界性,這些面具將在中國的一些博物館陸續(xù)展出,并將于2018年走進美國弗吉尼亞美術(shù)館。
除了宗教儀式外,非洲部落的日常生活中也時常用到面具。南京博物院副院長王奇志介紹說:“非洲的面具和日常生活聯(lián)系得很緊密,藝術(shù)風格特殊,跟中國戲曲里面的面具有很大差別。”正如法國文藝批評家馬爾羅曾說,“非洲面具不是人類表情的凝固,而是一種幽靈幻影……羚羊面具不代表羚羊,而代表羚羊精神,面具的風格造就了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