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蚩尤家園:一座湮沒五千年的歷史古城

時間:2011-12-20 16:01來源:鳳凰網(wǎng) 作者:汪海波 點擊: 載入中...
     “致密城”又名“殷密城”,是中國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上古城池之一,約有五千年的歷史,北宋晚期毀陷于地震和黃濫。致密城遺址位于今山東省汶上縣南旺湖區(qū),經(jīng)調(diào)查,這里是上古蚩尤部落活動的中心地。據(jù)傳說,炎黃部落聯(lián)合打敗蚩尤部落后,葬蚩尤首級于致密城,修蚩尤冢,“致密”是為“闞”,闞城成為專祀蚩尤的“塚城”。本文通過對致密城和闞城的歷史和地理研究,結(jié)合貴州苗族古歌謠,從人類學和民俗學角度,考證“致密城”就是苗族傳說中先祖蚩尤活動的中心地“直米利”。

點擊進入下一頁

闞城蚩尤冢和魯九公墓位置圖(供圖:作者)

直米利在北方中心地/直米利平原大又寬/直米利地方氣候暖……是誰先來居住在這里/是誰居住在這大平原/格蚩爺老、格婁爺老率先來這里/二位爺老率先住在大平原/他們開山采石來修建/建了一座金色大城垣/城外修成九道拐/城內(nèi)修成九道灣/城墻粉刷上青灰/城內(nèi)鋪墊青石塊/城門塑起九頭獅/城內(nèi)鑄起九條龍/平原金城光閃閃/金城燦爛映青天……

--摘自《西部民間文學作品選·直米利地戰(zhàn)火起》

上面引用的這段苗族歌謠的內(nèi)容,牽涉到有關(guān)地理和歷史問題。因此,我的文章就想順其自然從苗族史歌中有關(guān)地理和歷史說起。

一、“直米利”即“致密城”

苗族認同蚩尤是人文始祖和民族英雄。這首在苗族傳唱了數(shù)千年的“史歌”,敘述的是炎黃部落與蚩尤部落的戰(zhàn)爭和蚩尤部落戰(zhàn)敗遷徙的歷史。其中多次提到的“直米利”、“渾水河”等地理概念,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苗語“直米利”,或譯作“直密力”,發(fā)音與汶上古城“致密”基本相同,值得研究。“致密城”者,汶上古邑城也。關(guān)于“致密城”的記載見明版《汶上縣志》、《郡國志》、《水經(jīng)注》和《皇覽》等。

致密城,中都邑治,“孔子宰中都”治在致密城?!端?jīng)注》卷二四《汶水》引《郡國志》語:“須昌縣有致密城,古中都也。中都本治致密城,在今縣西三十九里。”這里明確說明了春秋或更早時期,作為行政區(qū)劃的“中都邑”,其中心地在“致密城”。致密城是上古部落及其后的諸侯國“下邑”的政治中心--是“城池”,而非指“國(邑、縣)”。
 

汶上建置歷史久遠?!躲肷峡h志》記載,汶上縣之沿革有夏商之古厥國、周魯之中都邑(治致密城),戰(zhàn)國屬齊,為平陸邑,漢置東平陸縣,屬東平國,后漢因之;魏為平陸縣,屬東平郡;北齊改樂平縣;隋復曰平陸,屬兗州,唐因之;天寶初,改為中都縣;貞元十四年,改屬鄆州,宋因之;金曰汶陽縣,泰和八年改為汶上縣。另外縣志記載,今汶上區(qū)域內(nèi)出現(xiàn)過“闞”、“郕”、“桃”、“鄭”等古城。上古地名尚用一字,“致密”是個例外,似乎是個形容詞,有極堅固、極秘密的意味,倒象一個口口相傳的地名。

《元和志》、《太平寰宇記》、《舊唐書》和《一統(tǒng)志》等記載:致密城也稱“殷密城”,夏、商古城邑,位置在今汶上縣城西南部南旺鎮(zhèn)境內(nèi)?!短藉居钣洝肪矶?ldquo;中都縣邑界有殷密古城,即古之中都國城也。”“殷密城”之謂似乎暗示這里是殷商時期的古城池(苗族人自認為是殷商遺民)。《水經(jīng)注》:“汶水又西合為一水,西南入茂都淀(即南旺湖);淀水西南出,謂之巨野溝;又西南逕致密城南。”南旺湖在明代擴修,成為大運河南旺分水樞紐工程之最大的“水柜”,致密城遂湮沒于南旺湖中。

有關(guān)“城”的概念,《說文解字》釋:“以盛民也,從土從成”;《春秋谷梁傳》:“城為保民為之也”;《墨子》:“城者,可以自守也”。這些概念一則說明原始的“城”的構(gòu)筑純粹是夯土而成,二則說明城的功能是“保民自守”;“城”的作用主要是防御外來入侵。雖然沒有見過古代土城的修筑,筆者幼年時曾見鄉(xiāng)鄰筑房“打墻”:用大夾板密填泥土和麥秸的混合物,夯實,然后取下夾板,持寬厚的大木板用力拍打,以圖墻體致密、房屋堅實牢固。“墻打百板還透風”的諺語(多含貶義),卻無意透露出古人筑土城的不傳技藝。

歌謠中描述的“金色大城垣”在當?shù)孛耖g可得到印證。關(guān)于這個早已深陷南旺湖中的大城垣傳說不斷。雖然有學者對它是否存在過有疑問,但在當?shù)匕傩罩袇s無人不曉、無人不信它的存在,傳說充滿了神話色彩,甚至還有不少人親眼目睹過它的“再現(xiàn)”:

《姬氏志o闞城志》記載:“晨起者常于煙霧交加之會,見城堞宮室之狀”。據(jù)目擊者稱:日出之前,云霧彌漫,在煙波浩淼的南旺湖湖面上,首先出現(xiàn)巍巍城墻,在正前偏右方向有一座城樓,片刻,只見城門開啟,隱隱約約有不少行旅商客出入。蜃景在晨霧籠罩之中,飄飄忽忽,時隱時現(xiàn),待到日出,景色慢慢變淡,直至消失,又恢復為碧波粼粼的湖面。據(jù)說這種美麗奇異的景觀和神秘的現(xiàn)象在五十年代還出現(xiàn)過兩次,民間俗稱“陷皇城”。

“陷皇城”即所謂“海市蜃樓”。“皇城”指的是什么城?《黃帝玄女戰(zhàn)法》載:“黃帝攻蚩尤,三年城不下。”《通典》載:黃帝攻蚩尤“三年九戰(zhàn)而城不下。”蚩尤部落據(jù)城堅守,憑借食足、兵強、城堅等有利條件,使炎部落和黃部落屢戰(zhàn)屢敗,后炎、黃聯(lián)合,擒殺蚩尤,迫使“八方諸侯殄服”。值得一提的是,“筑城而居”在當時是蚩尤部落特有的生活方式。

其實蚩尤部落是一支穩(wěn)定的農(nóng)耕部落,農(nóng)耕者要定居,筑城而居是生產(chǎn)力高度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今天的南旺湖區(qū)域內(nèi)早已沒有水,從這里高低不平的地貌還能判斷出春秋大墓群的位置,而這一帶就是上古致密城的所在地。民間所說的“皇城”應(yīng)該就是“致密城”,也就是苗族歌謠中多次提到的“直米利”。

歌謠中的“渾水河”學者一般認為是黃河,筆者認為值得商榷。古代黃河只是叫“河”或稱“河水”,還沒有“黃河”之謂。竊認為渾水河是指“汶水”。

汶水今通名“大汶河”。古汶水發(fā)源泰萊山區(qū),匯泰山山脈、蒙山支脈諸水,自東向西流,流經(jīng)“致密城”之南(見《水經(jīng)注》),流域在魯中至魯西南廣大地區(qū)。大汶河屬季節(jié)性河流,流量差異大,含沙量又極大,向為水患治理之難題。明初重開會通河,開通小汶河“引汶濟運”,以解決南旺“水脊”問題,即利用舊有汶水之溜道,迂回開挖引水渠。汶、運交匯的分水口淤沙成患,嚴重影響到京杭大運河的通航,明清兩代統(tǒng)治者不惜斥巨資,動員十萬民夫,清淤疏浚,“每年一小挑、三年一大挑”,可見泥沙之重、工程之巨。挑土積五百年之功,遂成南旺分水口(分水龍王廟)周邊“四山朝拱”之勢。故辭書多釋“汶”有污濁、渾濁之意。而“汶”之讀音近似滇東北次方言之Vang,值得注意。至于“清水河”有可能是指“濟水”,《水經(jīng)注》上說古濟水流經(jīng)致密城之西。“濟水”音近苗語滇東北次方言之Yik。汶水和濟水將魯西南大平原自然分成三塊,而致密城就在這三塊平原的中心地。這一猜想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二、“闞城”是蚩尤“塚城”

明代《汶上縣志》和明清時代的“河湖圖”均標識出蚩尤冢位于“闞城”中。蚩尤死而“天下復擾亂不寧,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殄服”。筆者認為,黃帝借蚩尤余威震攝天下,瘞埋蚩尤于“闞塚”,改“致密”而名“闞”,闞遂成上古之“塚城”。名曰“闞”者,相當后世褒貶之贈“謚”,故有“闞蚩尤城”之說?!对妎大雅》有“闞如虓虎”,《集韻》釋為“獸怒聲”。參考周世的“謚法”作詞性判斷:“闞”似虎之兇暴、如虎之吼怒,喻蚩尤雄風猶在,儼然“戰(zhàn)神”形象??疾煳墨I,闞城和致密城的位置是重合的,有在不同時期稱謂不同者,也有同一時期兩名混用者。筆者認為:闞城沿用了致密城,以致后世知有“闞城”者多,“致密”反而鮮為人知了。闞城是致密城的傳承,蚩尤身死即葬于闞城,是為專祀蚩尤的“塚城”。

按《闞氏族譜》:上古周朝有闞國,相傳是黃帝姞姓子孫的封國,其后代以國名為姓,稱為闞氏;又,春秋時,齊國有大夫止被封到闞,其后人以此封地為姓,稱為闞氏。《續(xù)夷堅志o蚩尤城》:“蚩尤闞姓,故又謂之'闞蚩尤城',城旁闞氏尚多。”《皇覽o冢墓記》也說蚩尤冢在闞鄉(xiāng)城中,“而蚩尤姓闞,故其后代亦姓闞。”大概時人知道“闞亭”、“闞冢”等遺跡地名因蚩尤冢而得,是以推測“闞姓”與蚩尤有某種聯(lián)帶關(guān)系。但這是一種什么關(guān)系呢?元好問感嘆道:“年代荒遠,欲究其確,難矣。”

闞氏源出黃帝還是炎帝、甚或蚩尤,各說不一。竊認為闞氏因地為姓當最為可信。闞城歷史要比闞姓起源早得多,闞城的歷史在時間上與炎黃和蚩尤時代相當?;蛟S蚩尤的遺民有一部分仍留住在闞城守冢,遂以“闞”為姓也極有可能。

闞城附近有一片高地,在春秋時期是魯國君的墓塋,民間俗稱“九公墓”或“姬家皇林”?!都现尽份d:公元前702年,魯桓公游于闞,次年會宋公于闞,桓公登鳳凰嶺“望氣卜吉”,面南眺望風水興旺(此“南旺”地名之由來),言死后葬于此,后世如其遺愿。其后的莊、閔、僖、文、宣、成、襄、昭諸公均葬于此。其中昭公被擅權(quán)的季氏大夫埋在諸公墓道之南(外),以示不得入祖塋,后孔子由中都宰升任魯大司寇,在昭公墓南面及墓地兩側(cè)開掘了一條“U”形溝塹,名聚合昭公魂靈。這條溝同時也把九公墓與闞城分隔開了,可見孔子還有其他用意?!犊尽飞险f“中都本治致密城”,但孔子“宰中都”期間,他從事“禮義教化”活動和“講學”、“釣魚”的地方卻在今天的次邱鎮(zhèn)湖口、朱莊一帶,遠離致密城以東十數(shù)公里。孔子對蚩尤抱有極大偏見,以為蚩尤所為不合“周禮”,評價蚩尤是“庶人之貪者也”。

北宋時期,闞城因地震毀陷,又黃河泛濫,使之湮沒。明代擴修南旺湖,蚩尤冢成了南旺湖中的孤島。元代開挖會通河和明代創(chuàng)修南旺分水樞紐,將南旺湖一分為三,南旺湖之西遂稱“西湖”,闞城舊址則被稱為“西湖闞鄉(xiāng)澤”,闞址所在及魯公墓塋日漸模糊,宋元數(shù)百年間被人遺忘。明萬歷間發(fā)掘出土魯公墓道碑,時人方省九公墓位置所在,同時闞城蚩尤冢再度引起世人注意。1855年黃河改道,運河廢棄,南旺湖漸漸淤為陸地,闞城蚩尤冢繼續(xù)長眠地下,少為人知。

闞城的記載還有很多,這里祭祀蚩尤的活動史載不絕?!犊尽份d“東平陸有闞亭”;《水經(jīng)注》記“闞亭在縣西南南旺湖中,有高阜六七”;《史記o封禪書》記始皇封禪泰山祭祀蚩尤:“齊八祀,三曰兵主,祠蚩尤在東平陸監(jiān)鄉(xiāng),齊之西境也”,《正義》:“蚩尤冢在東平陸監(jiān)鄉(xiāng),監(jiān)即闞云”;《漢地理志》:蚩尤墓在東平陸壽張縣闞城。《東國歲時記》還記載了端午節(jié)(天中節(jié))祭蚩尤除疫的情況:以朱砂在黃紙上書寫“赤符”(端午的符咒):“五月五日,天中之節(jié),上得天祿,下得地福。蚩尤之神,銅頭鐵額、赤口赤舌,四百四病,一時消滅。急急如律令”……

《皇覽o墓冢記》:“蚩尤冢在東郡壽張縣闞城中,冢高七丈,常以十月祀之,有赤氣出,如匹絳帛,民曰:'蚩尤旗'”。“十月一”祭祀活動在當?shù)厝燥L靡,稱“鬼節(jié)”或“送寒衣節(jié)”。黃河下游平原四季分明,到了冬天,生人害冷,于是有了“送寒衣”祭祀先祖的禮儀。今天參加祭祀的未必是蚩尤后裔,但體現(xiàn)的是民族大融合的相互包容和文化認同。“十月一”鬼節(jié)祭祀乃蚩尤時代人神溝通的“巫鬼教”的遺風。

特殊的民族心理和民族觀念使今天的苗族地區(qū)仍保持十月祭祀蚩尤的活動。據(jù)學者考察,云南文山苗族地區(qū),每年十月的“踩花山”活動就是紀念先祖蚩尤?;ㄉ綀鲋兴⒌幕U上,掛一幅三尺六寸長的紅布,叫“蚩尤旗”。立花桿時,主持人要念動咒語,追述歷史,場景莊嚴神秘。

三、關(guān)于“食沙石子”和“興封禪”

因蚩尤作城垣而聯(lián)想到的,蚩尤部落在當時是高度文明的農(nóng)耕部落聯(lián)盟。通過對文獻資料的分析可知,蚩尤部落定居在黃河下游,汶、濟之間,他們掌握高操的農(nóng)業(yè)技藝,是最早的農(nóng)耕氏族。1990年在汶上縣賈柏村發(fā)現(xiàn)的北辛文化墓葬群和半地穴房址說明,六千年前生活在此的古人類已由游牧走向定居,而定居的基礎(chǔ)是農(nóng)耕文明?!洱堲~河圖》所謂蚩尤部落“食沙石子”不過是后來的勝利者對戰(zhàn)敗者妖魔化宣傳,又恰恰反證了蚩尤部落已經(jīng)精于粟米的種植--今天魯西南一帶廣種粟米?!痘茨献印?ldquo;神農(nóng)之播百谷也,因苗以為教”也證明了這一點。大汶口文化遺址發(fā)現(xiàn)有大量窖藏粟米,而這一帶也是蚩尤部落活動的地域,且年代亦相吻合。粟米最像“沙石子”,蚩尤部落除了食“沙石子”,亦食五谷、禽獸和海中魚,亦播百谷。《國語》說蚩尤部落“蒸享無度”、“民匱于祀”,意思是說,蚩尤的族民食而有余,祭祀時用竹筐裝盛祭品。今天苗族椎牛祭神祭品甚多與此相仿,因為蚩尤首創(chuàng)農(nóng)業(yè)耕作,牛是主要生產(chǎn)資料,也是民族的圖騰,他們用最珍貴的祭祀品祭天地和先祖,自然是有其根基的。

《路史》記載蚩尤“興封禪”,透露出蚩尤是最早祭祀泰山的上古天子的信息。“封禪”最初是一種祭祀鬼神的巫術(shù),在之后的朝代逐步完善并儀式化,成為“國之大事”,而封禪之興源自蚩尤少為人知,也不被“正統(tǒng)”思想所認可。孔子對蚩尤多有誣詞,司馬遷也沒有深究封禪之源起,歷代“正史”對蚩尤封禪泰山都沒有明確記載。但從民俗學和地理學的角度分析,泰山是山東境內(nèi)最高的山岳,是神山,且距離蚩尤部落活動的“中心地”直米利,也就是致密城只有數(shù)十公里,在原始自然崇拜的上古,蚩尤“興封禪”是自然之理?!俄n非子》記:“昔者黃帝俁鬼神于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這里的“蚩尤”應(yīng)該是蚩尤的后人、主祭的“大鬼主”(大巫師)。封禪有一套“巫鬼教”特殊的神秘的儀式,而蚩尤部落有專司祭祀的“大鬼主”,精于此道,所以黃帝封禪泰山,委派蚩尤遺族的“大鬼主”居前,引領(lǐng)封禪并主祭祀大典。

據(jù)調(diào)查,川南宜賓地區(qū)的苗族流行一種“還泰山”的祭祀儀式:祭祀在家族內(nèi)部秘密進行,門窗緊閉,外人不能加入,且待夜深人靜、婦女熟睡后,同族的男人殺豬祭祀,儀式十分神秘。云南威信地區(qū)的苗族也流行稱作“還泰山”的祭祀活動:一般是在年尾,族人在山林中殺豬祭祀,主祭人吟誦咒語,敘述蚩尤和黃帝如何打仗和兵敗遷徙的故事。

汶上乃至山東全境至今保存“還泰山”的風俗。泰山從來被認為是黎民百姓的“神山”,泰山上每一塊石頭都被賦予靈性與神奇。傳說“三月十五”是泰山老奶奶(元君)的“生兒”。這一時間正是春夏代序,農(nóng)耕季節(jié),老年婦女虔誠縫制神袍、準備紅布條和香燭,不辭辛苦,結(jié)伴步行,于三月十四日晚上趕到岱廟,搶燒“頭香”、祈福許愿、還愿,為先人“過金橋”、為病人“請大神”(“跳大神”),“拴枝”、“押枝”、“拴娃娃”等,祭天神祈求風調(diào)雨順、多子多福、逢兇化吉,內(nèi)容龐雜、儀軌謹嚴,程序復雜、神秘詭異。次日一早,人山人海,莊嚴肅穆,隆重舉行給泰山老奶奶換衣裳的儀式。第二年的“三月十五”要“還泰山”去還愿,如此周而復始……這一風俗透視出上古祭祀泰山的活動禮儀,應(yīng)該屬于蚩尤時代“巫鬼教”的遺風。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汶上縣文化部門曾在南旺湖遺址進行調(diào)查,初步印證了《姬氏志》有關(guān)地理方位的記載。闞城遺址曾有過發(fā)掘計劃,十余年來山東大學幾度來南旺實地考察,終因資金問題,至今沒有進行科學發(fā)掘。大規(guī)模的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日漸改變著遺址面目。2010年9月“大運河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列入國家文物局立項名單,2011年6月11日中國文化遺產(chǎn)日正式啟動建設(shè)項目??上?ldquo;闞城”、“蚩尤冢”以及“魯九公墓”等都沒有列入大遺址保護規(guī)劃。

所幸的是“闞城”這一地名仍然保留著,文獻資料尚多,明清兩代河湖圖也都標識出了蚩尤冢的大體位置。九公墓之數(shù)個墓冢封土高十余米,現(xiàn)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這些都為將來尋找古闞城和蚩尤冢提供了豐富的歷史地理信息。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guān)新聞
  • 揭秘上宅文化:北京新石器時代代表 先民無差別居住
  • 路縣故城揭秘漢代生活:漢代榨油“配方”出土
  • 如何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卦旄G??揭秘成都“第一水源?/a>
  • 古童謠挖出真寶藏 揭秘張獻忠江口沉銀考古
  • 專家揭秘姚南失考墓身份:墓主可能是太監(jiān)
  • 美媒探秘北京潘家園:在魚龍混雜中探尋中國歷史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