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給世界一曲“平安夜”

時間:2016-06-08 08:01來源:大西北網(wǎng)-知音·海外版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每年12月24日夜,幾乎在全世界所有的角落都會響起《平安夜》這首歌的美妙旋律。這時,在我們這顆星球上有數(shù)以億計的人會滿懷喜悅,吟唱起這首動人的圣誕歌曲。即使在平時,全球每天也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各種不同的場合,歡唱這首歌。英國有名的近代音樂史專家、劍橋大學教授愛德華博士在一次演講中強調:“將近170年的時間證明,《平安夜》是一首給無數(shù)人帶來溫馨快樂的最著名最受人喜愛的歌曲;這也是一首在全球僅次于《祝你生日快樂》的最流行的美麗歌曲。”少為人知的是,這首世界最著名的“流行歌曲”之一真正的詞曲作者卻一直是個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音樂界始終找不到詞曲作者,有許多人都自稱是它的“不容置疑的真正作者”,以至造成了世界近代音樂史上的一大疑案。


    1996年7月20日,奧地利的一些專家通過嚴格而周密的考證后,終于確認了《平安夜》的真實作者。這是當代世界音樂史上值得紀念的一頁。更有趣的是,在考證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首歌的誕生、傳播與“作者尋找”的過程中有許多美妙的奇聞軼事。在人類歌曲史上擁有如此多鮮為人知的妙事趣聞的歌曲實屬是罕見。


    小老鼠闖“大禍”


    1818年12月23日,歐洲中南部下了一場鵝毛大雪。第二天清晨,奧地利薩爾茨堡31歲的管風琴師弗蘭茨·克魯伯踏著厚厚的積雪,興致勃勃地走進圣尼古拉教堂。他是該村小學校長兼音樂教師。這時,他想練習一下晚上的圣誕夜的彌撒禮儀上將要演奏的樂曲。


    不料,當他按下琴鍵,從管風琴中傳出來的不是音樂聲,而是“呼哧呼哧”的漏氣聲,這不免讓他大為掃興??唆敳置δ_亂地檢查了好一會兒,仍然沒有查出“病癥”.這時,他的朋友、26歲的神甫莫爾進來了。莫爾聽了克魯伯的敘述后,竟然哈哈大笑起來。笑夠了之后,他領克魯伯來到了放置管風琴送風的皮風箱的房間,指著舊皮箱的一個破洞說:“秘密就在這里。今天一大早,我來到教堂發(fā)現(xiàn)風琴突然漏氣了,也感到非常奇怪。我同你一樣,查了好久,可就是找不出原因。我忽然想到昨天看到一只老鼠竄進教堂。我想會不會是它搗的鬼。查下來果然如此。你看,這個洞口的邊緣還有老鼠的齒印呢!”克魯伯一下子像泄了氣的皮球。


    “風箱有破洞,可以修補嘛。你干嗎急成這個樣子?”莫爾不解地問。“你說得倒輕巧!補好后,要做到不漏風不走音,只有技藝高超的專業(yè)風琴師才行。你難道不知道,只有維也納才有這種技師??裳巯乱呀?jīng)是‘圣誕前日',人們都在忙于準備過這個一年中最隆重的節(jié)日,誰有空來呢?退一步想,即使有人肯來,那么時間也來不及了。”“那么我們干脆來一個創(chuàng)新,明晚不用音樂,倒也別具一格。”莫爾想了想說。


    “圣誕夜做彌撒時竟然沒有音樂!這是我們這個早在’巴伐利亞公國時代‘就已經(jīng)存在的村莊,從來沒有過的先例,簡直太不可思議了!你我都會成為長達800多年的’村史‘上的’罪人‘!虧你想得出來!”克魯伯的嗓門更響了。


    眼看曾經(jīng)是自己老師的克魯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莫爾也感到不安了。他想緩和一下氣氛。于是躊躇了一下,問道:“您愿不愿讀我剛剛寫好的一首小詩?”


    “現(xiàn)在誰還有這個心思。”克魯伯回答,不過他還是從他的得意門生手中接過了詩稿,讀了起來。誰知剛讀了幾節(jié),他就被打動了。喜愛標新立異的莫爾見狀,不失時機地說:“是不是可以將它作為歌詞,改編成一首歌曲,用吉他演奏,并組織孩子們進行合唱?”克魯伯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了,興奮地喊道:“是啊,也許我能給它配上一首并不丟臉的曲子!我?guī)Щ丶?,試試看?rdquo;


    大感意外,驚喜萬分


    回到家后,克魯伯立刻坐到鋼琴前,再次吟誦這首還沒有標上題目的小詩。美妙的詩句頓時令他樂思如涌。他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配曲創(chuàng)作,完全陶醉在美妙的旋律中了。僅僅過了一個小時,他就譜好了曲。


    當天下午,在神甫幽靜的書房中,12名唱詩班的男女孩子站成一排,在莫爾吉他的伴奏下,開始了合唱的排練。這些孩子不愧為這個當?shù)赜忻?ldquo;音樂之村”的童聲尖子,他們很快就將這首新歌唱得像模像樣?,F(xiàn)場效果之好,令在場的克魯伯頻頻點頭,興奮不已。歡樂的圣誕夜來到了。高高的圣尼古拉教堂尖頂上,傳出了一聲又一聲悠揚悅耳的鐘聲。教堂里喜氣洋洋,熱鬧非凡。幾百支蠟燭被點燃,裝點著一棵棵由松枝、冬青樹枝做成的圣誕樹。樹上照例掛滿了“圣誕老人送給孩子們的禮物”.全村的男女老少也按“老祖宗傳下來的慣例”,都擠坐在一排排木凳子上,等著聆聽他們早已熟悉的由管風琴伴奏的《圣母頌》。


    在溫馨的燭光下,克魯伯和莫爾各抱一把吉他,領著孩子們,走上來,站到了圣壇前。咦,怎么和幾百年的老規(guī)矩不一樣了?大家都面面相覷,大感意外。隨著琴弦的撥動,動人的樂曲和著新鮮的歌聲,在古老的教堂中開始回響。一切都是那么悠遠靜謐、圣潔尊貴、柔和緩慢和歡樂激動。這和“平安夜”特有的絕妙氣氛可以說完全吻合。一切又都是那么新穎別致,讓人耳目一新,驚喜萬分。在場的所有人都被這別具一格的奇妙樂曲深深地打動了。


    演唱完畢。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大家一致高呼:“再唱一遍!”于是,吉他聲再次響起……唱著唱著,人們也情不自禁地一同跟著哼唱起來。可是,一曲終了,人們還是不滿足,又一次高呼……就這樣,合唱隊一共謝了7次幕,直到孩子們的嗓子都唱啞了,人們這才罷休。最后,興猶未盡的人們抱住了克魯伯和莫爾,將他倆一次又一次地拋向空中。


    修琴大師竟視“天才”如廢紙


    演出大獲成功!克魯伯和莫爾當然興奮異常。然而,他們都沒有將樂曲送到出版部門去發(fā)表。因為他們都覺得這是一首“應付之作”,應該再認真仔細地推敲斟酌后,再發(fā)表??墒牵痪?,莫爾作為“神壇新秀”被選送到維也納大學神學系去進修了。


    創(chuàng)立于1365年的維也納大學是以嚴格治學而出名的,莫爾在學習期間無暇再對這首歌的歌詞進行精雕細琢了。而克魯伯則因為生了一場大病,一時也沒有精力再對曲子進行“精加工”.不久,他不幸患了健忘癥,連惟一的歌譜放在什么地方,無論如何都想不起來了。這首天才的歌曲似乎要被打入“冷宮”了。


    翌年,即1819年的春天,奧伯斯托夫村的村長好不容易從維也納請來了一位當時奧地利最有名的修琴師之一--卡爾·莫萊爾,要他修補去年這個被老鼠咬壞的破洞。這名“快樂的老單身漢”有“單獨工作”的習慣。他來到管鳳琴皮腔間后,就婉言謝絕了村長的陪同。一個人一邊哼著歌曲,一邊查找漏洞,漏洞很快就找到了,因為洞口插著幾張卷起來的紙,比較醒目,他抽出一看,發(fā)現(xiàn)是一份寫得很僚草的沒有標題的歌譜,便隨手一扔。這位見多識廣的“老前輩”見過的歌譜,早已不計其數(shù),就連歐洲有名音樂家的手稿,也見過不少。


    因此,他并沒有拿這幾張紙當一回事。


    莫萊爾戴上老花眼鏡,開始認真修補。夕陽西下時,他終于補好了洞。他下樓來到琴房,試了試音,滿意地笑了笑,打算收拾工具了。他一走進皮腔房,意外地發(fā)現(xiàn)一只碩大的鼠,正在桌子上津津有味地吃著剛才村長派人送來的一份精美的糕點。


    “我還沒吃,就先孝敬你了!混蛋!”老工藝師說完,搶起大手掌就打。不料,老鼠一下子逃得無影無蹤了,而他的手上卻沾滿了奶油。怎么辦呢?找張紙擦擦手吧。他想起了剛才被自己扔掉的那幾張紙。于是他從墻角撿起它們,擦了擦手。他確實有些餓了,就摘下眼鏡,拿起一塊沒有被老鼠糟塌過的蛋糕,吃了起來。


    夕陽的一抹余輝透過這棟歷史悠久建筑的古色古香窗戶,正好照射在這幾張歌譜上。莫萊爾原本就有在吃點心時讀譜子的習慣,便漫不經(jīng)心地按著歌譜唱了起來。想不到?jīng)]唱上幾句,憑著幾十年來的補琴生涯熏陶而生的藝術素養(yǎng),他立即敏感地意識到這首歌與眾不同,別具情趣。


    他索性放下可口的點心,戴上眼鏡,仔仔細細地讀,認認真真地唱。驀然,他一拍桌面:“這絕對是天才之作!惟一的不足僅僅是有一些詞曲被老鼠啃掉了。他想了一想,又自言自語:”對,我要將它帶到維也納去,讓人們都知道。“


    莫萊爾發(fā)現(xiàn),歌譜上沒有詞曲作者的署名,于是,在教堂門口告別村長時,問:”您知道這歌的作者是誰嗎?“當時已是”暮色蒼茫“的時分,老村長的眼力原本就不佳,加上又沒戴老花眼鏡,他雖然瞇起眼睛看了一會兒,可仍然什么也看不見。村長順水推舟,做個人情:”不知道。您有興趣,就歸您吧。“


    歷史,畢竟是公正的


    回到首都后,莫萊爾對其缺漏的幾個詞和音符作了補充,并加了歌名《平安夜》。然后,他將抄錄的歌曲同時寄給歐洲幾十位他所認識的樂隊指揮。這位忠厚的長者并沒有”貪天之功為己有“,而是在作者一欄上老老實實地寫上”無名氏“.兩周以后,歐洲許多樂隊便開始排練這首獨具韻味的圣誕歌。一個月后,《平安夜》就名揚四方。莫爾和克魯伯不久都知道他們合作的作品已經(jīng)被廣為傳播。但是當時他們都沒有申請”署名權“.他們都認為,在當時”門戶之見頗深的歐洲音樂界,署上兩個小人物的姓名反而會阻礙這首歌的傳揚。加上有人(他們當然并不知曉是一名修琴師)已經(jīng)對原作作了改變,因此更沒有必要為署名問題打一場官司。當然,他們在知情的親友和同鄉(xiāng)中,并不否認這首當紅歌曲是他們創(chuàng)作的。


    這首歌的傳播越來越廣了。到了19世紀60年代,《平安夜》不僅已經(jīng)傳遍了整個歐洲、澳洲和北美,而且傳遍了南美的大部分國家,甚至連亞洲的不少國家也在傳唱。奧匈帝國負責音樂的大臣“奉旨”調查這首“為帝國帶來榮譽”的歌曲的原作者。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時許多人都異口同聲地聲稱:“自己是《平安夜》真正的詞曲作者。”以致調查無法取得“具有說明出版的結果”.后來,歐美不少音樂史的專家對《平安夜》的作者進行過研究,但都沒有獲得一致公認的權威性結論。一些專家認定是克魯伯、莫爾和莫萊爾三人共同完成的。有人則認為是克魯伯和莫爾二人的功勞。還有不少專家則以為作者是其他人??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1996年1月,奧地利音樂學院的專家運用電腦,對19世紀初到19世紀70年代的所有有關檔案進行大規(guī)模綜合分析。經(jīng)過了將近半年的艱苦探索,他們終于確認這首“人類有史以來最出名的歌曲之一”的真正作者應是克魯伯和莫爾,至于老莫萊爾,由于他在創(chuàng)作中作用比較小,因此可以“忽略不計”.當然,他的“傳播”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這樣,這件歐洲音樂史上的“百年懸案”才算獲得了令人滿意的結論。


    歷史,畢竟是公正的。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