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在正定新區(qū)丁家莊村東,施工人員在修建地下管廊時,意外發(fā)現(xiàn)兩座墳墓,并挖出兩塊石制墓志。據(jù)記載,此地可能為明代五代將軍墓群,而挖出的兩塊墓志記錄著最后兩代將軍的事跡。此處是否還有其他三代將軍墓?省市縣三級文物部門已介入此事,施工單位目前已暫時停工,文物部門已開始進行探墓等工作。丁家莊或?qū)l(fā)現(xiàn)明五代將軍墓群,這對于正定縣歷史研究有很大價值,甚至對于研究大明王朝也有一定價值。
現(xiàn)場
丁家后人深溝里尋找散落的先人遺骨
昨日10時,記者在正定新區(qū)丁家莊村東看到,地下管廊施工已經(jīng)停止作業(yè),兩位文物勘測工作者拿著洛陽鏟,正在進行勘測,尋找可能埋藏在地下的明代丁氏家族墓群。一名文物勘測工作者邊勘探邊指著南側(cè)不足50米遠的一條深溝說,從出土墓志和棺材擺列方向分析,墓群可能在西北方向。
隨后,記者沿著這位文物勘測者所指的那條深溝,找到了戳在溝邊的一根根紅褐色的朽木。從眾多朽木中,記者找到了一塊3厘米厚的朽木板,木板上能夠清晰地看到雕花的痕跡,而在發(fā)現(xiàn)這塊木板的土層斷面上,也能隱約看到印在土層上的花紋。
丁蘭坪,丁家莊村村民,今年53歲,對于丁家莊村的歷史,他有一定研究。他介紹,這里就是4天前挖掘出墓志的現(xiàn)場,并且從出土的墓志上鐫刻的字跡看,這兩座墓應為丁勛和其子丁光祖的。“3月6日就是在這兒,挖出了4個已經(jīng)朽了的棺材和兩塊墓志。”丁蘭坪說,從墓志上的內(nèi)容推斷,這里可能是丁氏家族的祖墓群,“如果在丁勛和其子丁光祖上方還能找到棺材和墓志,或?qū)⒂∽C正定縣志中所記載的丁氏五代將軍的說法。”
在現(xiàn)場,記者還見到了十多名來自丁家莊的村民,其中幾個中年人正沿著南北走向的深溝,尋找著先人的遺骨。一名50歲左右的丁姓后人,將一個完整的腦殼骨和幾塊其他的遺骨撿起后,小心翼翼地捧起輕輕地放在溝邊存放遺骨的地方。
“等咱們把這些先人的遺骨收集全了,再葬在這片土地上。”丁先生自言自語地說完后,一直圍在現(xiàn)場的丁家莊村民也紛紛走了過來,幫著一起尋找散落在深溝中的遺骨。“咱們一定要善待先祖的遺骨,配合文保部門保護好丁氏墓群中的歷史古跡,給子孫后代記錄好一段值得記憶的歷史。”多名村民說。
隨后,記者在丁家莊社區(qū)居委會的小院中,看到了3月6日挖掘出的丁勛將軍的墓志。墓志上鐫刻的文字清晰可見,記錄著昭勇將軍丁勛生平和事跡。據(jù)了解,當天出土的另一塊墓志已經(jīng)送到了正定縣文保所保存。
■碑文印證了不少歷史。
歷史
這里應該埋著明代丁家五代將軍
丁蘭坪介紹,2014年11月25日,距離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墓地的不遠處,施工人員挖出一塊石碑。墓碑高1.70米,寬0.77米,厚0.15米,碑上有711個字。丁蘭坪找來拓片專家,將碑文拓了下來,歷經(jīng)半年查找縣志村志、咨詢歷史專家,最終基本弄清楚了碑文的意思。
石碑記載的是明代昭勇將軍、指揮使(武官三品)丁祥的一生。公元1364年,丁祥生于安徽滁州,為明代武將,曾跟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房寬南征北戰(zhàn),屢建奇功。公元1403年,丁祥任真定衛(wèi)指揮使(以此計算,丁家莊有600多年歷史)。公元1409年,丁祥病故,葬于“真定城東臨濟之原”.公元1431年,丁祥墓遷至“豬河之原”,與夫人合葬。
在這篇由時任直隸真定府真定縣儒學訓導朱韶薰撰寫、時任直隸真定府知府張志廣篆額、通判葉順宗書丹的碑文中,總結(jié)了丁祥的一生,碑文中有“好爽豁達”“威武兼濟”“攻堅必取”“守固必完”“臨危不懼”等大量贊美之詞。
根據(jù)清光緒元年《正定縣志》卷二十六世襲篇中記載,丁祥以靖難功授真定衛(wèi)指揮使,其子丁源,英杰有為,世襲指揮使,丁源的長子丁森、丁森的長子丁勛、丁勛的長子丁光祖皆世襲指揮使之職。
而今發(fā)現(xiàn)的兩塊石制墓志,一塊是記錄丁勛事跡的,另一塊記錄的是丁光祖的事跡。據(jù)文物部門和丁蘭坪等人推測,先挖出石碑,再挖出棺木、墓志,這表明此處地下可能埋著丁家五代將軍墓群。而根據(jù)記載,附近可能還有丁祥、丁源、丁森三位明代將軍的墳墓,“要是真有五代將軍墓群,就太叫人激動啦!”
印證
將軍墓墓志印證了縣志中不少記載
在石家莊一帶很早就流傳著“金談固、銀白佛、玉石高家營、瑪瑙丁家莊”的美談,丁家莊遠近聞名的是獨具特色的村貌民居,青磚碧瓦、長檐斗拱,十分氣派,彰顯著丁家莊曾經(jīng)的富裕。這曾經(jīng)的輝煌村史,在明清年代緣何而來,困擾著丁家莊幾代人。曾幾何時,人們不禁自問,一個既無富商巨賈、又無高官厚祿的家族,何以帶來“瑪瑙”的富裕生活?若無名門望族的傳承,又何以創(chuàng)造“高門大院”的家境?
而今接連發(fā)現(xiàn)將軍墓,又有石碑和墓志上的文字,丁家莊人才認識到“自己”:原來我們曾經(jīng)是官宦家族,哪有不富的道理呢?
丁蘭坪介紹,大家知道,明末清初是一個戰(zhàn)亂頻繁的年代,尤其是清朝建立初期,由于歷史原因,清朝不僅推翻了明代王朝,同時也對明朝的文獻資料和文物古跡給予毀滅性破壞,抹殺了大量的珍貴史料。而通過墓志銘和碑文,印證了不少支離破碎的明代史實,尤其是對正定縣少之甚少的明代史料顯得彌足珍貴。
比如印證了,在燕王朱棣“靖難之變”的征戰(zhàn)中,丁祥馳騁疆場,能攻能守,戰(zhàn)功顯赫,可謂常勝不敗,堪比三國趙子龍,所以子孫才能世襲官職。還印證了清王朝對明永樂皇帝朱棣的極大仇視和對史料的抹殺。我們從清代編纂的正定縣志中幾乎找不到有關(guān)明永樂年間的史料,尤其是關(guān)于人物職官等方面的記載。在記錄較全的清光緒元年《正定縣志》中,各項有關(guān)人物的記載,都是由明洪武直接到明宣德年間,從明建文1399年到明永樂1425年29年的史料幾近絕跡。這也印證了這近30年明史“無正史多演繹”的獨特的歷史現(xiàn)象。
丁蘭坪介紹,此次將軍墓以及墓志的發(fā)現(xiàn),與縣志上記載的文字相互呼應,有力地證明了縣志上關(guān)于丁祥將軍及其后代世襲官職的記載。同時,此次發(fā)現(xiàn)對于研究正定歷史,甚至是大明王朝都有一定價值。
另據(jù)現(xiàn)場負責勘測的正定縣文保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省、市、縣三級文保單位已經(jīng)開始著手對可能存在的明代丁氏墓群進行勘測和保護,一旦勘測到墓群后,會采取搶救性的保護措施,并會有計劃地進行挖掘。
■丁家后人現(xiàn)施工現(xiàn)場搜尋散落的先人遺骨。
碑文和墓志中的
丁祥和丁勛
1399年,太宗皇帝朱棣以“奉天靖難”之名在燕京起事,丁祥以全城歸附朱棣,保護了蔚州民眾,朱棣授予丁祥指揮兵權(quán)的兵符,并升遷為武將四品官職。這年正月起,丁祥跟隨主帥房寬,領(lǐng)兵駐北平。五月,攻打濟南、白溝河、滄州、東昌,屢有奇功,升職為指揮同知(從三品)。1401年,又跟隨房寬,攻打夾河、西水寨、東阿、東平、靈璧。五月攻破泗縣,記功很多。六月隨朱棣渡過長江,攻克收復了南京北城門外,在攻克南京北城門外時丁祥立下首功,因此升遷為昭勇將軍指揮使(正三品)。1403年,丁祥調(diào)任真定衛(wèi)。丁祥任真定衛(wèi)后,嚴于律己,軍隊穩(wěn)定。
從出土的丁勛將軍的墓志中,記錄著他的一生。昭勇將軍丁勛幼年喪父,由母親相輔。由于他性格沉穩(wěn),重禮節(jié),并且射術(shù)尤為精湛,深得當時巡按史柯公賞識。真、順、廣、大四府盜賊猖獗,丁勛被任命為提督,負責四府治安,打擊盜賊,并取得了顯著成效。隨后,巨寇焚劫畿內(nèi),丁勛又被派往祁州等地負責當?shù)刂伟?,深得百姓愛戴。晚年,丁勛告老還鄉(xiāng),深居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