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8月23日,德國主力部隊渡過頓河,對斯大林格勒展開全面進攻,舉世聞名的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從這一天開始。
在莫斯科戰(zhàn)役中敗北的德軍,經過半年的補充休整,希特勒又湊成237個師,集結到蘇德戰(zhàn)場。德軍放棄全面進攻計劃,主攻南線,以占領斯大林格勒,從東南方面包抄莫斯科為主要戰(zhàn)略目標。德國企圖迅速攻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以切斷伏爾加河這條貫通南北的交通命脈,奪取巴庫油田、烏克蘭小麥、頓巴斯的煤,以加強自己的戰(zhàn)爭經濟,然后向東北迂回包抄莫斯科,南出波斯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德軍主力每天出動上千架飛機,投下了100多萬顆炸彈,把斯大林格勒炸成一片廢墟。蘇聯(lián)軍民懷著誓死保衛(wèi)斯大林格勒的鋼鐵意志,冒著敵人的狂轟濫炸,在廢墟堆中和沖進市區(qū)的敵人展開驚心動魄的搏斗,打退了德軍一次次整師、整團的集團沖鋒。每寸土地,每座樓房,每條街道都成了德軍喪生之地。
斯大林及時聚集了大量的后備部隊,在同年11月19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破德軍防線,轉入大反攻,構成“鐵鉗之勢”,在5天之內,就把聚集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33萬德軍包圍起來。1943年元旦過后,蘇軍以5000門大炮進行猛烈轟擊,到2月2日,全部殲滅了被圍德軍。這次保衛(wèi)戰(zhàn)以蘇軍的徹底勝利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