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70年代,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班”全國聞名。在當年那些出類拔萃的“神童”里面,就有今天的微軟全球副總裁、IEEE最年輕的院士張亞勤。但在當時,全國大多數(shù)人都只知道有一個叫寧鉑的孩子。20年過去了,寧鉑悄悄地從公眾的視野里消失了,而當年并不知名的張亞勤卻享譽海內(nèi)外,這是為什么呢?
張亞勤和寧鉑的區(qū)別,主要在于他們對待挑戰(zhàn)的態(tài)度不同。大學畢業(yè)后,寧鉑在內(nèi)心里強烈地希望報考研究生,但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放棄了自己的希望。第一次是在報名之后,第二次是在體檢之后,第三次則是在走進考場前的那一刻。
張亞勤后來談到自己的同學時,異常惋惜地說:“我相信寧鉑就是在考研究生這件事情上走錯了一步。他如果向前邁一步,走進考場,是一定能夠通過考試的,因為他的智商很高,成績也很優(yōu)秀,可惜他沒有走進考場。這不是一個聰明不聰明的問題,而是一念之差的事情。就像我那一年高考。當時我正生病住在醫(yī)院里,完全可以不去參加高考,可是我就少了一些顧慮,多了一點自信和勇氣,所以做了一個很簡單的選擇。而寧鉑就是多了一些顧慮,少了一點自信和勇氣,做了一個錯誤的判斷,結果智慧不能發(fā)揮,真是很可惜。那些敢于去嘗試的人一定是聰明人,他們不會輸。因為他們會想,即使不成功,我也能從中得到教訓。
如果你看看周圍形形色色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有些人比你更杰出,那不是因為他們得天獨厚,事實上你和他們一樣好。如果你今天的處境與他們不一樣,只是因為你的精神狀態(tài)和他們不一樣。在同樣一件事情面前,你的想法和反應同他們不一樣。他們比你更加自信,更有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