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楊窴身體不好,沒多久就死了。連中三元不容易,連中三元又沒當官,沒給政府做貢獻,歷史上還就他一個,也算留名了。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帶頭的主帥叫粘罕。這粘罕對中原地區(qū)的科舉考試還挺好奇,上來就辦了場考試。結(jié)果,磁州人胡礪得了第一。粘罕先傳令不要公布成績,然后到考場中,召集年老考生集合,說是要給他們免試。一大堆老頭兒們爭先恐后,都跑粘罕馬前跪著。
粘罕拿著馬鞭,指點著說:“你們這些老奴,你們有才嗎?要是有才,年輕時候就考中了。現(xiàn)在你們都老棺材瓤子了,還參加考試,僥幸得官了,肯定覺得自己時日無多,為身后打算,還不可著勁兒貪污?。繉矣猩逗锰幇。磕贻p人也不是好東西,你們這些老頭兒中肯定有人收錢,替年輕人代考。呸,老的小的都不是好人。本來打算殺了你們,可你們還沒來得及犯罪呢,又想把你們都轟回家去,可你們遠道而來也不容易。得了,最后還是讓你們考了一場。你們這些人,以后要老老實實,報效大金,不老實,必殺無赦。”
一番話,把這些讀了一輩子書的人訓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磕頭如搗蒜。最后,除了胡礪以外,漢人一個都沒上榜。
考場百態(tài):進考場搜身出考場也搜身
清朝的査慎行在著作里說,從道光皇帝開始,舉人在正式場合里要穿青衫,參加大考后落榜了,去了國子監(jiān)讀書,則可以穿回其他衣服。這大概是身份的一種標志吧。不過要在明朝,穿青衣進考場可是有嫌疑的。明朝就有考生用藥物在青布上寫字,這字跡平時看不見,需要偷看時,弄點水打濕衣服,字跡就顯露出來了。據(jù)說,這個辦法來自古代帝王的青紙詔,哪個皇帝想發(fā)出去份密旨,就會寫這樣的詔書,讓人偷偷帶出宮去交給大臣看。沒想到,后來成了考試的作弊手段。只是這樣的藥物,到了清朝就失傳了,小抄就此打不成了。
古人的考場叫做貢院,北京的貢院,就在現(xiàn)在北京站正對面,國際飯店的后身兒那一帶??荚嚳刹皇且惶炷芸纪甑模贿B考上好幾天,所以考試不僅要帶筆墨紙硯,還要帶吃喝用度的東西。于是,進場搜身也就成了必須的。搜完身,考生要進入屬于自己的小隔斷,除了打水或上廁所,不能出去。有的考生在里面憋屈,加上精神緊張,往往會崩潰,借著打水的功夫,直接就跳井自殺了。
有趣的是,在清朝的科考中,成都考場不僅進場要搜身,考完出場還要搜身。這又是為什么?原來,成都貢院是設立在三國時蜀漢宮殿的舊址上,據(jù)說房子上的瓦片都是三國舊物,每片瓦長寬都有一尺多,旁邊還有一行小字:“臣諸葛亮造”.本著秀才不走空的原則,很多考生考試之余,就順手牽羊往外帶,于是就出現(xiàn)了出場搜身的奇觀。到了乾隆三十年,朝廷終于下了決心:這么搜身太麻煩了,干脆把所有“諸葛瓦”拆掉,盡數(shù)送到北京。也不知道這些古老的瓦片,最后流落到了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