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下午,著名文學評論家夏志清去世,享年93歲。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是《中國現代小說史》,其中挖掘并論證了張愛玲、張?zhí)煲?、錢鍾書、沈從文等重要作家的文學地位,被稱作是中國現代小說批評的拓荒巨著。
從個人喜好的角度講,我并不是非常喜歡這位評論家,因為他看低了魯迅。但,這并不妨礙夏志清在我心目中的偉大。從文學評論對讀者的引導意義上看,夏志清無疑是一位優(yōu)秀的閱讀引導者。至少,他以自己的視角,通過自己的認知,給讀者尤其是上世紀中葉之后的海外讀者提供了另外一種解讀中國文學和選擇中國文學的方式。而這,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文學批評中最欠缺的。
中國人的閱讀以及閱讀環(huán)境,尤其是前推幾十年的閱讀和閱讀環(huán)境,往往“非此即彼”,受人為因素影響極大。甚至,我們是帶著情緒、傾向和有色眼鏡來看待諸多作品和作家的。而這種閱讀傾向,直接影響到世界文學對中國文學的了解程度。在多年以前,張愛玲、周作人這樣極有爭議的作家,中國的讀者不讀,沒有人向海外推介,這樣帶給世界的中國文學印象是殘缺的、不完整的。所以,夏志清算是完整的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拓荒者之一??纯唇裉鞆垚哿?、張?zhí)煲?、錢鍾書、沈從文等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之后,張愛玲成為中國文壇的熱點,而無論如何研究、拓展,都與夏志清“先入為主”的貢獻分不開,夏志清對中國文學前瞻性的論斷更值得我們佩服。
今天,我們的文學批評者,應該從夏志清這里反思自己的道路,至少應該做到這樣一點:“除了批評作品和作家本身,也要給讀者另外一種選擇。”所謂給讀者另外一個選擇,就是不要把作品一棍子打死,或者一味地捧上天。
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巴金”這一章節(jié)的開頭中如此介紹巴金的作品:“……盡管佳作潮涌,受到群眾的愛戴,我們卻無法從他這一期內的作品內,發(fā)現任何追求美的企圖……”但在最后,他又說:“巴金有關現代中國的短篇故事,分享了他長篇和短篇的溫情主義。”這似乎很矛盾,但在我看來,這并不矛盾,而是給讀者了閱讀的選擇余地。我們今天的文學批評家們,也可以將文學評論寫得更理性些、客觀些,盡量讓讀者多了解一些。多給讀者另外一個選擇,這才是今天文學批評需要實現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