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丹陽市民家譜顯示其先祖曾找到建文帝(2)

時間:2013-12-23 09:49來源:現(xiàn)代快報 作者:陳冬梅 點擊: 載入中...

 

 

  疑點重重引來猜想

 


  現(xiàn)代快報記者注意到,在戴氏家譜不同年代的修譜序中,都有關(guān)于戴瑞珊的敘述。


  《康熙壬辰修譜序》中寫道:“建文朝有東山公者,為西川學(xué)憲,值靖難之亂,避跡云陽,當斯時變,一時從亡殉難諸君子,炫赫震蕩,照耀千古,而公亦于其列。”


  在家譜第一卷中,有一篇沒有署名、疑似寫于清雍正年間的《戴氏始遷祖顛末考》,里面寫道:“建文三年,拜四川提學(xué)副使,迨靖難師起,京師失守,帝出亡,公即棄官,以家托于至交王用賓先生處,先生時為丹陽教授,公之家遂居焉。公乃變姓名,只身江湖蹤跡帝之所在,跋涉數(shù)萬里,間關(guān)三十年,僅得一見帝于穹浪山中。”


  在《乾隆甲辰修譜序》中則寫道:“當讀明史至靖難師起,一時慷慨赴義,如方黃景鐵諸君子,固已垂光竹帛,昭若日星。他如督學(xué)戴公國珍,于敗亡逋竄之余,間關(guān)數(shù)萬里,君臣相遇,痛哭失聲,忠憤之氣,赫赫昭人耳目。”


  比較這三篇文章可以發(fā)現(xiàn),在康熙年間的修譜序中,戴瑞珊和其他君子一道“從亡殉難”;從雍正年間的《戴氏始遷祖顛末考》開始,就提到戴瑞珊尋找到建文帝的事情,所述和《東山公墓志銘》里的記載吻合。


  因戴瑞珊不在丹陽為官,除家譜之外,丹陽現(xiàn)有的史料中,找不到關(guān)于戴瑞珊的更多記載,鎮(zhèn)江市高等??茖W(xué)校一名研究鎮(zhèn)江古代史的學(xué)者稱,戴瑞珊找到過建文帝的說法根本沒有聽說過,尚待考證。


  戴壁城也表示,在他看到這篇墓志銘之前,家族中從沒有聽過跟建文帝有關(guān)的傳說。


  很顯然,以上推斷建立在該墓志銘所述為事實的基礎(chǔ)上。值得一提的是,王觀寫的這篇墓志銘并沒有講明寫作時間,但根據(jù)王觀所處的年代可以推斷,這篇墓志銘的歷史近600年。


  戴壁城感到不解的是,這么多年來,“祖先找到過建文帝”這樣重大的一件事情為何鮮為人知?也許墓志銘的開頭中可以找到一部分答案,在墓志銘中,王觀一方面大贊戴瑞珊的忠烈,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其低調(diào)的態(tài)度,“士有大節(jié),不愿于當時榮名,不垂于后世,泯然與草木同朽……”


  不過,與其說是低調(diào),還不如說是不敢張揚。墓志銘開頭就寫道:“即如吾友東山公之事君大節(jié),亦足千古。厄于時事,遂不得傳,非不得傳,不可傳不敢傳也,不敢傳者,時所諱也……”這段話的意思很清楚:礙于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戴瑞珊見到建文帝的事情并不敢宣布,也沒有外傳。


  墓志銘中,另一個耐人尋味的地方,就是戴瑞珊見到建文帝的地點--穹浪山。墓志銘中,沒有更多關(guān)于該地名的記載。對此,戴壁城提出猜想:在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下,王觀為了保護建文帝,對他的藏身之所一筆帶過,不敢仔細描述。


  那么是否真有這個地名?這個地方在哪兒?也有傳說,建文帝死后埋葬在蘇州穹窿山,穹浪山和穹窿山讀音相似,但二者是否為同一地方,不得而知。

 

 

  “家譜里的記載只能作為參考”

 


  現(xiàn)代快報記者找到了《丹陽家譜提要》一書作者吉育斌。吉育斌研究家譜10年以上,他的研究范圍從本家族,逐漸擴大到丹陽其他家族。


  吉育斌說,戴壁城復(fù)制到的是民國版的《云陽戴氏家乘》,丹陽檔案管里也有復(fù)印件,“這套家譜我一直非??春?rdquo;. 吉育斌指出,整套家譜資料詳實,民國時期于右任、宋子文、孔祥熙等名人均為該家譜作序撰文,這么多當時的要員在家譜中留名,和民國時期丹陽實業(yè)家戴則均不無關(guān)系,“戴則均的府邸戴家花園,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成為’總前委‘,是鄧小平戰(zhàn)斗生活過的地方。”如今,丹陽市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已成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


  吉育斌認為,家譜重修目錄顯示,康熙、乾隆、道光、光緒時期,戴氏均有修過家譜。“家譜是修出來的,只會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加內(nèi)容,基本不會減少的,所以看不看到康熙譜,沒有實質(zhì)意義。家譜在民間這樣傳承:新譜誕生之日,就是舊譜銷毀之時,只有一兩部會在祠堂中存檔,其他的都是要銷毀的,因為舊譜已經(jīng)不能代表這個家族的全部了。”


  吉育斌說,南京圖書館藏有光緒元年修的《云陽戴氏家乘》。他看過民國版的《云陽戴氏家乘》,里面確實有《東山公墓志銘》,不過他并未細讀。


  “宋代以后、特別是明清之際的家譜,記載本族的史料可信度相當高。”吉育斌介紹,根據(jù)家譜在中國的發(fā)展演變史,宋代之前,家譜都是官方修的,宋代之后才逐步走入民間,家譜的功能發(fā)生了轉(zhuǎn)變,修譜的動機更加單純,“續(xù)修家譜轉(zhuǎn)為民間,宋之后的家譜功能主要是理清血脈,敦宗睦族和教化子孫等。”


  吉育斌認為,《東山公墓志銘》里記載的事情,按照時間推斷沒有任何問題,不過康熙年間修家譜時,距離建文帝就已相差300年左右,至少相隔10代人,“如果是口傳的話疑點就更多了。”


  吉育斌表示,雖然明清家譜的可信度比較高,但要概括一個人,墓志銘顯然還不夠,“家譜都是寫自己人,沒有標準和監(jiān)督,墓志銘也一樣。建文帝的傳說很多,史學(xué)界沒有定論,家譜的權(quán)威性不足以作為鐵證,只能作為參考。”

 

 

  建文帝“自焚說”和“出亡說”

 


  關(guān)于建文帝的下落,歷來有自焚說和出亡說兩種觀點。


  明史專家、南京大學(xué)歷史系教授潘群說,關(guān)于建文帝的生死問題,最早官方記載是建文帝的政敵朱棣及其子孫手下文人所撰寫的《明太宗實錄》:“上(指朱棣)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還白上。”但如果比對一下朝鮮的《李朝實錄》就發(fā)現(xiàn)問題大了。


  潘群認為,建文帝“燒死說”不足信,而且明史中關(guān)于建文帝的下落也有自相矛盾之處。在《明史·姚廣孝傳》以及《明史·胡濙傳》中都有相關(guān)建文帝的記載。這些記載說明成祖朱棣當了皇帝后,對建文帝是否自焚而死,也產(chǎn)生過懷疑。那具燒焦的尸體可能是馬皇后的,建文帝則削發(fā)為僧外逃了。朱棣為此把建文帝的主錄僧溥洽抓了起來關(guān)進監(jiān)獄長達十余年,逼他供出建文帝下落,并派胡濙四處尋找建文帝的下落,長達16年。一直到朱棣死前一年的一個晚上,他已睡下了,但聽說胡濙回來了,急忙穿上衣服,在臥室單獨召見。胡濙將自己訪得的關(guān)于建文帝的消息,悉數(shù)告訴了朱棣。雖然史書沒有記載他們之間具體都說了些什么,但是朱棣“至是疑始釋”.


  建文帝究竟是自焚而死呢,還是由密道逃離南京?兩說各有道理,但誰也拿不出決定性的證據(jù),一錘定音地擊敗對方。當年清朝編修《明史》之時,明史館中諸史臣即對此意見不一。撰寫《明史·恭閔帝本紀》的徐嘉炎認為建文帝未死于火,而是遜國外逃。而同在明史館的著名學(xué)者朱彝尊則相信《明實錄》的記載,認為建文帝已死于火。于是,在修撰《明史·恭閔帝本紀》時,只好運用如下表述:“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以折中雙方的觀點。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江蘇淮安不可移動文物遭拆除案開審 當?shù)囟嗖块T被訴
  • 隋煬帝墓研究最新成果公布
  • 江蘇溧陽秦堂山遺址:目前最完整馬家浜時期遺址
  • 全國各地頻頻發(fā)掘古墓 江蘇發(fā)現(xiàn)古井群
  • 安徽千年梅樹樹枝被折 兩江蘇游客被罰3萬元
  • 江蘇發(fā)現(xiàn)史前生物“仙女蝦” 和恐龍是同時期物種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