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與武則天(影視資料圖)
唐開耀元年(681年),多年來疾病纏身的高宗李治病情加劇,精神狀態(tài)異常糟糕,吃了御醫(yī)開的各種藥也未能見效。最后,高宗不得不走上太宗的老路,開始服用方士煉制的丹藥,幻想依靠那些散發(fā)著異味的黑色藥丸祛病強身、益壽延年。然而,病情非但不見好轉(zhuǎn),反而越發(fā)嚴重。
眼看高宗的身體每況愈下,滿朝文武憂心忡忡,只有一個人暗自竊喜,并著手準備篡奪天下大權(quán)。這個人,就是皇后武則天。
一
就在高宗日漸病重的時刻,武則天忽然提出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建議—請求高宗帶領(lǐng)文武百官東幸洛陽。理由是:到洛陽附近的嵩山舉行封禪大典,祈求上蒼保佑大唐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當然最重要的,是保佑皇上龍體康健、長命百歲。
理由貌似冠冕堂皇,但高宗日漸惡化的病情實在不允許他長途顛簸,所以他并沒有答應(yīng)。武則天大為失望,如此一來,她策劃已久的奪權(quán)行動就難以展開,甚至有流產(chǎn)之虞。
事實上,自從兩年前處心積慮地廢掉前太子李賢之后,武則天就開始醞釀篡奪天下大權(quán)的計劃了。
在武則天的計劃中,把朝廷從長安遷到洛陽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原因很簡單,長安是李唐舊勢力盤根錯節(jié)的老巢,在這里武則天難免會受到掣肘。而東都洛陽則不同,那是她經(jīng)營多年的根據(jù)地,只有在那里,她才能自如地掌控一切!可如今連這第一步都邁不出去,后續(xù)行動就更無法實施了,武則天愁腸百結(jié)。
關(guān)鍵時刻,老天爺幫了她的大忙。永淳元年(682年)四月,也就是武后提出封禪建議半年多后,關(guān)中突然遭遇了嚴重的饑荒,吃飯問題尷尬地擺在高宗朝廷的面前。
由于洛陽擁有便利的漕運,儲存了大量從江淮運來的糧食,所以從隋朝開始,每當關(guān)中出現(xiàn)災(zāi)荒,朝廷都會前往洛陽就食,這已經(jīng)成為慣例。既然如此,高宗即使病得再厲害,也不得不宣布東幸洛陽了。當月,高宗、武則天連同文武百官就浩浩蕩蕩地從長安出發(fā)了。天子鑾駕剛抵達洛陽,武則天便迫不及待地展開了第二步行動—重組宰相班子。
宰相團成員劉仁軌等反武派都被留在長安輔佐監(jiān)國太子李哲,跟隨高宗來到洛陽的,只有一個年邁體弱的崔知溫,這為武則天重組宰相班子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到達洛陽的第三天,武則天就以閃電般的速度提拔了四個親信為宰相。
永淳二年三月初,宰相李義琰因改葬父母之事有違禮制,武則天趁機對高宗大吹枕頭風,使得李義琰不得不以足疾為由主動辭職;三月末,崔知溫又因病亡故。至此,整個宰相班子中除了一個年逾八旬的劉仁軌,其他人都已是清一色的后黨。
一切都在按照武則天的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與此同時,高宗的病情也在無可挽回地惡化著。
二
當年七月,原定將于十月舉行的嵩山封禪,因天子的健康問題而不得不推遲到次年正月。
八月,高宗緊急下詔,命留守京師長安的太子李哲趕赴東都洛陽。表面上說是為下一年的封禪大典做準備,實際上是因為高宗的病情已經(jīng)不容樂觀,所以他必須讓太子守候在身邊,以便隨時接班。
趁太子離開京師的機會,武則天又以高宗的名義下令,由李哲的兒子、年僅兩歲的皇太孫李重照留守京師;劉仁軌為副留守,輔佐皇太孫。讓一個八十多歲的宰相輔佐一個兩歲的嬰兒,如此絕妙的組合恐怕也只有武則天想得出來。假如在此期間京師出了什么亂子,真不知道這兩位該如何應(yīng)付。武則天之所以這么做,無非就是想把劉仁軌釘死在長安,以便她能夠在洛陽大展拳腳。
十月,高宗和武后從東都起程,前往嵩山腳下的奉天宮,看上去似乎是為了籌備三個月后的封禪大典,可一到奉天宮,高宗就因病勢沉重而取消了嵩山封禪的計劃。
十一月初,高宗的病情再度惡化,眩暈越來越嚴重,到最后甚至出現(xiàn)了失明的癥狀。御醫(yī)仔細觀察了高宗的癥狀后,馬上作出診斷:“風毒上攻,若刺頭出少血,則愈矣。”御醫(yī)話音剛落,珠簾后就立刻傳出一聲怒叱:“此可斬!天子頭上豈是試出血處耶?”
毫無疑問,珠簾后的人就是武則天。御醫(yī)當即嚇得面如土色,不住地叩頭謝罪。這時,高宗發(fā)話了:“醫(yī)之議病,理不加罪。且我頭重悶,殆不能忍,出血未必不佳。”武則天聞言,只好悻悻地閉上了嘴。御醫(yī)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針刺高宗頭部,片刻后,高宗果然發(fā)出一聲驚喜的呼喊。
武則天在簾后立刻做出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為了表示對這位神醫(yī)的感謝,她還親自背了100匹彩帛賞賜給御醫(yī)。
武則天這個舉動實在是夠夸張的,就算她確實對御醫(yī)充滿感激之情,也沒必要親自動手??梢娢浜蟠伺e擺明了就是要拍高宗的馬屁,而且還拍得相當肉麻。
根據(jù)常識,一個人越是對另一個人猛拍馬屁,越是表明這個人心里有企圖。那么,武則天的企圖是什么呢?
三
據(jù)《大唐新語》記載,高宗的病情之所以極度惡化,就是因為武則天希望早日實現(xiàn)她的個人意志,所以暗中阻止良醫(yī)為高宗診治?!顿Y治通鑒》中也有類似表述:“(武則天)不欲上(高宗)疾愈。”那么,這樣的記載是否屬實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武則天之所以攛掇高宗東幸洛陽、封禪嵩山,一方面是為了方便她在東都掌控朝政,另一方面則是想利用旅途勞頓加劇高宗的病情。從長安一路顛簸到洛陽后,高宗的身體已經(jīng)亮起了紅燈。在此情況下,封禪嵩山事實上已經(jīng)不太可能,也毫無意義了,可武則天還是不顧一切地慫恿高宗離開洛陽移駕奉天宮。假如武則天真的是為高宗身體著想,那她絕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讓高宗承受鞍馬勞頓之苦。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個理由—年齡不饒人。永淳二年,武則天已經(jīng)59歲了。對她來講,高宗雖然說早已病得一塌糊涂,可這么多年過去了,依然是病而不垮。如果不讓他趕快垮掉,那么自己這輩子就只能充當幕后推手,永遠沒機會站到臺前了。尤其是當李弘和李賢這兩個難以調(diào)教的兒子被她一一擺平,與她唱對臺戲的宰相班子也被她陸續(xù)換成自己的親信之后,武則天對最高權(quán)力的渴望空前迫切。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為了早日從幕后走到臺前,武則天就完全有可能暗中阻止良醫(yī)對高宗的診治。
當然,即便如此,也并不意味著武則天就是謀殺高宗的幕后黑手。嚴格來說,高宗早已在病魔的驅(qū)趕下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深淵了,武則天所做的,只不過是在最后時刻的一個助推動作而已。但僅僅是這個助推動作,也足以證明武則天內(nèi)心的權(quán)力欲望早已扼殺了她對李治的感情。從這個意義上說,把武則天視為間接殺害高宗的兇手,并不冤枉。
盡管那個御醫(yī)的醫(yī)術(shù)確實高超,可短暫的復明對此刻的高宗來講只能是一次回光返照。永淳二年十二月初四,高宗崩于東都洛陽。臨終前,他留下遺命,由宰相裴炎輔佐朝政,同時留下了一份遺詔:“皇太子可于柩前即皇帝位,其服紀輕重,宜依漢制……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