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現(xiàn)"天龍八部"石刻 八種神道怪物個個有人形

時間:2012-05-24 10:03來源:重慶晚報 作者:羅靜,張質(zhì),周炬 點擊: 載入中...

  說起“天龍八部”,相信很多市民會想起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可真正的“天龍八部”卻是一個佛教中的八種神道怪物。

  “天龍八部”究竟長啥樣?昨日,作為重慶市第三屆文化遺產(chǎn)宣傳月主題活動之一———重慶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重慶市考古所組織30名文化遺產(chǎn)愛好者,走進了潼南千佛寺摩崖石刻造像考古現(xiàn)場,搶先一睹風采。

  283尊摩崖造像再見天日

  潼南千佛寺摩崖石刻造像位于潼南縣崇龕鎮(zhèn)薛家村1社的張家灣一處小山包上,距離重慶主城大約有3小時車程。

  從去年9月到12月,市文物考古所對千佛寺摩崖石刻造像進行考古搶救性清理,發(fā)現(xiàn)千佛寺摩崖造像呈東西走向,坐北朝南,東西長35米,殘高4米,目前一共清理出摩崖造像窟龕43個,雕鑿各類造像283尊,發(fā)現(xiàn)文字題記27則。

  考古專家推測,該摩崖造像早到中唐,晚至元明,其中以晚唐造像為主,其次為北宋造像。

  “這是目前重慶地區(qū)發(fā)現(xiàn)最早的佛教摩崖石刻造像,比大足石刻的年代還要早。”具體負責該項工作的考古所工作人員劉清莉介紹,晚唐造像中,除了有阿彌陀佛五十菩薩、菩提雙樹、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外,還有人形天龍八部;而北宋則有雙地藏、三身地藏、降龍十六羅漢等。

  考古所工作人員介紹,去年,這個小山包被一個當?shù)厝顺邪?,專門用來挖去碎石,結果在施工過程中露出了掩埋在碎石下的摩崖造像。

  在摩崖造像附近土生土長、今年63歲的張慶明介紹,在上世紀50年代,這片摩崖造像本來是裸露在外的,而且規(guī)模遠比現(xiàn)在大,有整整9層,長度有50來米。1958年到1962年,崇龕鎮(zhèn)興建水庫需要石材,就從這片山上挖取石頭,結果山包上部的佛像被毀損,而剩下3層造像則被泥土和碎石掩埋了起來,直到去年再次被發(fā)現(xiàn)。

  八種神道怪物個個有人形

  在目前發(fā)現(xiàn)的43個造像龕中,第20號和第36號兩個龕雕刻著人形“天龍八部”。

  劉清莉介紹,“天龍八部”源自古印度神話,經(jīng)過佛陀教化逐漸成為佛經(jīng)上的護法神,實際上是八種神道怪物,其中以天、龍為首,另外還有夜叉、阿修羅、乾闥婆、緊那羅、迦樓羅、摩睺羅伽。

  天是指天神,眾多天神中以帝釋天為尊,站在佛陀左邊。

  龍顧名思義,頭上頂著一條龍。

  夜叉則是頭戴五邊形頭冠,怒目圓睜,嘴巴張得很大,懷中還抱著一個嬰兒。

  阿修羅則有三頭六臂,三張臉中正中的臉是慈悲相,其余二張一為惡相,一為笑面。

  乾闥婆是帝釋天的樂神,頭戴高冠,長著一雙大長耳,善于使用幻術。

  緊那羅也是帝釋天的樂神,發(fā)髻前方雕刻有一個角。

  迦樓羅也就是金翅鳥,人面上雕刻一長鳥嘴,頭上有如意珠,最喜歡吃龍肉。

  摩睺羅伽則是大蟒神,頸部纏繞著一條蛇。

  眾寺廟緊挨陳摶老祖故里

  既然這里叫做千佛寺,那千佛寺的寺廟在哪里呢?

  潼南縣文管所副所長徐林介紹,就像是消失的上清寺一樣,千佛寺如今只保留下了一個地名,在地方史料及現(xiàn)場已找不到任何痕跡,就連建造的年代也無從考證。但在崇龕鎮(zhèn)上,除了千佛寺,距離千佛寺一公里外還有萬佛寺,另外還有一座回龍寺。

  為什么這么多的寺廟會聚集于此呢?徐林說,實際上,崇龕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隋朝時期就建立了隆龕城。唐朝時,為了避李隆基的諱,改為崇龕,并在中唐時建縣,老縣城就離摩崖造像2公里左右。此外,在距離千佛寺大約2公里處,就是著名的陳摶老祖故里。

  西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藍勇介紹,除了遠近聞名的大足石刻,在大足附近的潼南、四川安岳也有著眾多的石刻。一個原因是佛教從漢代傳入中國后,在唐宋時期迎來發(fā)展高峰,佛教不斷世俗化和大眾化,為石刻提供了群眾基礎。二是由于川東地區(qū)的地質(zhì)以砂巖地為主,材質(zhì)便于造像,為大范圍的石刻提供了物質(zhì)條件。

  按大足模式打造潼南石刻

  據(jù)了解,目前發(fā)掘出的千佛寺摩崖石刻巖壁,長35米、殘高4米,估計只占整體的三分之一。

  徐林介紹,潼南的摩崖造像石刻總共有59處,但目前對外開放的極少。其中,在距離千佛寺1公里的萬佛寺,也有裸露的200多龕造像石窟,在潼南縣城西北1公里的定明山北麓,還有126龕928尊造像,最早可追溯至隋代。

  下一步摩崖會怎么辦?市考古所所長助理林必忠說,目前市文廣局已將千佛寺摩崖造像申報第七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過結果尚未出爐。

  潼南縣文廣新局副局長黃興建說,下一步要對石刻文物做保護與開發(fā)的整體規(guī)劃,結合潼南菜花節(jié)、陳摶老祖故里等其他資源,整體打造潼南的石刻文物。

  “我們與石刻之鄉(xiāng)大足、安岳接壤,也想朝大足的石刻景區(qū)模式努力。”他說。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甘肅夏河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選2019世界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
  • 甘肅武威天祝發(fā)現(xiàn)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早中期吐谷渾王族成員墓
  • 我國發(fā)現(xiàn)迄今最早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動物化石
  • 中國西北祁連山區(qū)發(fā)現(xiàn)一批動物圖案巖畫
  • 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初評結果揭曉,甘肅一項目入圍!
  • 河北磁縣發(fā)現(xiàn)清代王氏族譜 距今有190多年歷史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