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和林徽因
1944年夏,盟軍在決定轟炸還處于日軍占領下的重慶、南京等城市后,一位美軍上校給建筑學家梁思成寫了一封信,讓他在一周內迅速標出哪些地方有古建筑物,以免誤炸。
很快,上校便收到梁思成寄回的一個做出標記的地圖。令上校沒想到的是,一道寄回的還有一封建言書,一副同樣做了很多不轟炸標志的日本奈良地圖。
上校大為不解,直到他看完了那封建言書。在建言書中,梁思成懇求盟軍在轟炸日本本土時,對日本的古都奈良網開一面,因為奈良有眾多古建筑。他寫道:
“奈良古建筑跟我們各自國家的古建筑一樣,絕不僅僅是某一個民族的,而是全人類文明結晶具體象形的保留。我圖上所標上的地方,保留著東方最古老的建筑,一旦炸毀,那是永遠無法補救的,現代人誰也無法見到了,請為全人類,不要轟炸它們!”
在短短的時間內,精確地標出兩個地圖的不轟炸目標,特別是異國日本奈良的各個古建筑物的具體地理位置,如果不是平日爛熟于心,是絕不能做到的。上校被梁思成深深打動了。
不久,日本有近200座城市遭到盟軍的猛烈轟炸,城市建筑物被毀嚴重,有些幾乎夷為平地,但奈良卻毫發(fā)未損。好幾次,飛機飛到奈良上空,沒扔炸彈就飛走了。
30多年后,奈良因其完好保存的眾多古代建筑,及其擁有全日本十分之一的“國寶”級文物,而被宣布為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梁思成也因此被日本的有識之士譽為“古都的恩人”。
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梁思成當初決定寫建言書時內心是何等地糾結。他與當時的日本,除了有國恨,還有家仇———他有兩個最親的人死于日軍侵略的炮火中,而這卻是沒有一個日本人知道的事實。
在“一·二八”事件的抗戰(zhàn)中,梁思成的弟弟、國民革命軍第19路軍炮兵上校梁思忠不幸犧牲,年僅25歲。
梁思成的小舅子、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在1941年對日作戰(zhàn)中,作為空軍的他,不幸被日軍飛機擊落身亡,年僅22歲。當時他剛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畢業(yè)不久。林徽因曾因為弟弟的英年早逝,流盡了眼淚。
多年后,當梁思成、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應邀在日本演講,當他提及自己的叔叔和舅舅都死于日軍手中的這段往事時,臺下一片寂靜,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中,這也是奈良人第一次知道他們的恩人,曾被他們這般深深傷害過。
在對人類共同文化遺產上的保護上,梁思成的意識是超前和人性的,其胸懷更是博大無私的,正是這種博大無私,讓他放下了國恨家仇,讓奈良躲過一場災難性的浩劫。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