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斗爭的陳寅恪:民國時曾讓清華校長辭職

時間:2012-04-10 17:34來源:人民政協網 作者:金岳霖 點擊: 載入中...



陳寅恪與家人



原編者:金岳霖晚年在朋友的建議下撰寫回憶錄,斷斷續(xù)續(xù)寫了一百個片斷,內容涉及他的老朋友、個人經歷和治學活動以及生活情趣等。這些回憶,對于我們了解金岳霖和他同代學者的思想與情趣、了解他們所生活的時代都十分珍貴。最近,這些片斷回憶被集結成《金岳霖回憶錄》,本篇即是其中的三個片斷。

最好的榜樣艾思奇

解放后的頭一年多的樣子,我接觸最多的是艾思奇同志。我非常之喜歡他,也非常之佩服他。他到清華講演時,前一時期對形式邏輯的成見看來還沒有取消。我是主持講演會的。他罵了形式邏輯一兩句話之后,就講辯證唯物主義。講完之后,我和他邊走邊說話。我說你罵了形式邏輯之后,所說的話完全合乎形式邏輯,沒一點錯誤。他說有那樣的怪事。張奚若在我的旁邊,扯我的衣服,我也沒有打住。我是在“找錯”的思想指導下聽講的,他的講演確實邏輯性很強。

院系調整以后,全國的哲學系都集中到北大來了。講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一課的,開頭也就是艾思奇同志。哲學系全系師生都特別歡迎他,很可能講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這實在是一個最好的安排。

我非常喜歡他,也非常佩服他。理論不是短期內可以改造的,主要的是榜樣。艾思奇同志是最好的榜樣。他實事求是、公正、和藹可親,好像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的先進于馬、列的感覺。而這也就是當時最需要的。

我當時就作了下面的對聯:

少奇同志,思奇同志;湖南一人,云南一人。

陳岱孫很能辦事

哲學所從前有一位青年同事曾大聲說:“我發(fā)現知識分子不能辦事。”我沒有多少知識,可是,早已被安排在知識分子之內,而我又什么事情都不能辦,就證實了他的話。但是,還是要承認有非常之能辦事的知識分子,陳岱孫先生就是這樣一位。

我最早認識他是我們都住在清華學務處的時候。梅校長南下,委托他代理校事。有一天我發(fā)現我沒有手紙了,只好向他求救,給他寫的條子如下:

伏以臺端坐鎮(zhèn),校長無此顧之憂,留守得人,同事感追隨之便。茲有求者,我沒有黃草紙了。請賜一張,交由劉順帶到廁所,鄙人到那里坐殿去也。

 

陳先生不久搬到北院7號同葉企蓀先生同居。他們雖單身,可是有條件辦伙食。

張奚若同我都在那里包飯,這樣我們也有了一個落腳點。這個辦法維持了相當長的時間,可能在“七七事變”以前一個時期才解散了。

陳岱孫先生也是“星(期)六碰頭會”成員之一。認識了這樣長久的老朋友,他能辦事,并且能辦大事,我連一點影子都不知。怪事!

到了抗戰(zhàn)快要勝利的時候,我們五個人住在昆明北門街唐家家庭戲園的后樓上。這五個人是朱自清、李繼侗、陳岱孫、陳福田、金岳霖。那時雖有教學,很少科研,經常吵吵鬧鬧。對陳岱孫先生,我可以說更熟了,但是,我仍然不知道他能辦事。可是梅校長知道,他知道陳岱孫先生能辦事,所以在大家回到清華園以前,他派陳先生回北京做恢復清華園的麻煩工作。

清華校園受到日帝軍隊的破壞,糟蹋得不像樣。教員的宿舍也成為養(yǎng)馬房子。陳岱孫先生居然在短期內把清華校園收拾到原先一樣,重辦大學。這就說明,有的知識分子是可以做工作的,可以辦事的。

陳岱孫是能夠辦事的知識分子。

淵博正直的陳寅恪

陳寅恪先生,我在紐約見過,沒有談什么。后來到柏林,見過好幾次??礃幼?,他也是怕冷的。我問他是如何御寒的。他說他有件貂皮背心,冬天里從來不脫。他告訴我說,前一天有一件很特別的事,一個荷蘭人找他,來了之后又不說話,坐了好一會兒才說“孔夫子是一個偉大的人物”。陳先生連忙說“JaJaJa”。這位先生站起來敬個禮,然后就離開了。

寅恪先生的學問我不懂,看來確實淵博得很。有一天我到他那里去,有一個學生來找他,問一個材料。他說,你到圖書館去借某一本書,翻到某一頁,那一頁的頁底有一個注,注里把所有你需要的材料都列舉出來了,你把它抄下,按照線索去找其余的材料。寅恪先生記憶力之強,確實少見。

我有好幾次利用了“東西、春秋”四個字在中文里的特別用法。這不是我自己想出來的。這是寅恪先生教給我的,當然他教時,材料豐富得多,涉及宋朝語言方面的歷史。我對于歷史沒有什么興趣,歷史上重要的東西反而忘記了。

抗戰(zhàn)時,他不在昆明的時候多。有一段時期他也來了,當然也碰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轟炸。離郊區(qū)不遠的地方,有些人在院子里挖了一個坑,上面蓋上一塊很厚的木板,人則進入坑內。寅恪看來也是喜歡作對聯的,他作了“見機而作,入土為安”的對聯。

不久以后,他好像是到英國去了一次。

寅恪先生不只是學問淵博而已,而且也是堅持正義、勇于斗爭的人。清華那時有一個研究院,研究中國的古史。院里主要有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也有一位年輕人李濟之。前些時他還在臺灣,現在是否也已作古,我不知道??磥懋敃r校長曹云祥對梁啟超有不正確的看法或想法,或不久要執(zhí)行的辦法。陳寅恪知道了。在一次教授會上,陳先生表示了他站在梁啟超一邊,反對曹云祥。他當面要求曹云祥辭職。曹不久也辭職了,好像外交部派校長的辦法不久也改了。

解放后,寅恪先生在廣州中山大學教書。郭老(即郭沫若)曾去拜訪過他。郭老回到北京后,我曾問他談了些什么學術問題。郭老說,談了李白,也談了巴爾喀什湖。這在當時一定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我不知道而已,也不好問。無論如何,兩個國故方面的權威學者終于會見了,這是最好不過的事體。

郭老還把他們湊出來的對聯給我,對聯并不好。郭老扯了一張紙寫了出來給我。我擺在褲子后面的小口袋里。有一次得胃潰瘍,換衣褲進醫(yī)院,就此丟失了。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千年絲路灑花雨——一臺舞劇的40年
  • 張仲景的“五石湯”竟然藏在涼州
  • 鐵道游擊隊:插入敵人心臟的鐵路“鋼刀”
  • 朱德的手電筒
  • 從古絲綢之路來華定居的“老外”
  • 漢代女性的什么裝扮到今天仍受“文藝女青年”追捧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