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30日出版的《科學通報》54卷22期上,中國科學院廣州地化所陳鳴等人發(fā)表論文《岫巖隕石撞擊坑的證實》,證實(遼寧)岫巖發(fā)現我國第一個隕石撞擊坑,該項研究填補了我國領土上這類獨特地質構造形跡的空白。
日前,記者趕往遼寧岫巖滿族自治縣蘇子溝鎮(zhèn)古龍村,探尋這個直徑1.8公里、深150米的隕石坑的秘密。
初見大坑
巨型指環(huán)靜臥山間
一進古龍村,我們便被眼前的“大坑”所震撼。在“大坑”入口,兩側山脊猝然斷裂,只留給人們一條狹長的土路。
爬上山頂,記者驚異地發(fā)現,“大坑”竟與一個標準的正圓幾乎相同,加之周圍群山環(huán)繞,好似一個巨大的指環(huán)靜靜臥在山間。
從撞擊坑四周山嶺登高向下觀望,整個坑形態(tài)呈碗狀。撞擊坑直徑約2000米,坑深約150米,據村民們介紹,現有一個村民組60余戶人家在此居住。由于周圍山嶺環(huán)繞形似一個圓圈,所以該村民組以“羅圈”為村名。
大坑怪事
井水浮油黑土能燒
“坑里人”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因為交通不甚便利,這里的村民靠上山養(yǎng)蠶和耕種來維持生活。正因為這樣,圈里人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因為一些至今仍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讓村民叫苦不迭。首先,這里的水與外邊截然不同。村里很多人家打井取上來的水都漂著一層油,根本沒法喝。
除了水上漂著一層油外,“圈里”還有件怪事,那就是這里的地下埋藏著一種黑色的泥土,挖出曬干之后表面有白色的霜,扔到火里還能燒。
3年勘測
確定岫巖隕石坑
早在1982年至2004年間,多家科研單位先后到岫巖實地考察,希望驗證隕石坑的推測,但由于種種原因,最終未能確定。
2007年初,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陳鳴博士率科研人員在岫巖展開研究,并初步將此獨特的地理地貌命名為“岫巖坑”??蒲腥藛T在第一年度的研究中,即在坑區(qū)地表巖石中捕捉到了撞擊沖擊波作用遺留的物理變化痕跡,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關鍵的科學依據,明確了探索技術途徑。
今年3月20日,陳鳴率隊再次來到“岫巖坑”,進行了為期5個多月的鉆探勘測工作,揭示了坑體深部的地質構造,并獲得了珍貴的深部巖石樣品。巖石樣品分批次被送到廣州,科研人員找到了隕石強烈撞擊導致靶區(qū)巖石發(fā)生變形、碎裂和局部熔融以及巖石和礦物發(fā)生沖擊變質的系列證據,并最終從科學角度證明了該坑為隕石撞擊所成,岫巖隕石撞擊坑也成為國內首個被科學證實的隕石坑。
研究結果顯示,岫巖隕石撞擊坑區(qū)巖石為20億年前形成的早元古代變質巖。通過對坑內物質的放射性同位素分析,初步確定隕石撞擊事件發(fā)生在5萬年前。隕石撞擊坑形成后,坑內積水形成了小湖泊并沉積了上百米厚的湖泊沉積物。大約在3.9萬年前,地勢較低的“岫巖坑”東部形成了缺口,積水流出并侵蝕山體,最后湖泊消失,演變?yōu)槿缃袼吹降耐胄伟嫉亍?/p>
(據《遼寧日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