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學者痛陳文化旅游之痛:1年60萬雙腳踩敦煌唐

時間:2011-12-28 00:13來源:楚天都市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本文摘自:《楚天都市報》2010年10月25日第A16版,作者:范寧,原題:《“把脆弱的文物當景點很殘酷”》

“一年有60萬雙腳踩踏敦煌地上的千年唐磚,我要有錢真想把它們都保護起來”、“你看了10個洞窟,我就得看11個,這種旅游層次太低”、“文化旅游都聚焦到一個地方,這個地方也就被毀了”……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節(jié)23日在張家界開幕,在其中的“名人之約”沙龍上,特邀嘉賓常嘉煌、李栓科和俞孔堅聊起了旅游中的文化保護問題,提出師法自然、尊重歷史和文化,才能將文化遺產(chǎn)傳給后輩子孫。

“到此一游”太過膚淺

“到此一游”是當下中國最常見的旅游模式,嘉賓們說,這種淺層次的旅游方式,與文化旅游背道而馳,甚至帶來破壞和災難。

“敦煌壁畫不堪重負,就是一個例子。”敦煌研究院創(chuàng)始人常書鴻之子常嘉煌,繼承父親遺志,致力于敦煌文物的保護。他說,每年蜂擁而至的人潮帶給這些脆弱的壁畫巨大的破壞,“哪怕是呼吸中的水分,都會讓壁畫起泡、剝落。把脆弱的文物當景點欣賞是很殘酷的事。”

上海世博會后灘公園設計者、生態(tài)設計師俞孔堅說,現(xiàn)在不少景點把當?shù)厝诉w出去,留下一座座空房子給人看,原生態(tài)的文化沒有了,“這樣的旅游毫無意義。”

旅游應追求文化深度

那么,旅游如何實現(xiàn)文化深度?嘉賓們各有看法。

俞孔堅在世博會上的項目后灘公園,通過濕地調(diào)節(jié)城市污染,凈化環(huán)境,他的設計靈感來自一次在云南的旅行。“在云南的梯田上,帶著肥料的水一層層下沁,被作物吸收、過濾,到最底層時已經(jīng)成為清水,排入河流中,不會對河流造成污染。”俞孔堅說,在旅行中,他喜歡看的是當?shù)厝说纳罘绞剑?ldquo;看他們?nèi)绾紊?,從中獲得知識和靈感,這樣的旅行是活的。”

地質(zhì)考察專家李栓科也贊成在旅游景點加大文化和科技含量。“例如敦煌,景點外可以設一根與壁畫石質(zhì)地相同的巖柱,標出每年它風化的狀態(tài)和速度,人們會對壁畫的脆弱一目了然,自然會注意呵護它。”

常嘉煌則認為,不要把目光過于集中在某一點,“除了敦煌石窟,沙漠的蒼涼也是一種風景,如果人們注意力能分散一些,對文物保護是有好處的。”他說,比如周莊周邊還有許多類似古鎮(zhèn),可人們集中往周莊跑,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就像陽光本來普照大地,景點開發(fā)卻像一只放大鏡,把光線聚焦在了某一點,聚光久了,也就把這個點燒毀了。”

人物名片

常嘉煌:油畫家、敦煌藝術(shù)家。以倡導敦煌壁畫保護為人熟知,因提出現(xiàn)代壁畫工程備受爭議。

李栓科: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社長。曾在南極、北極和青藏高原進行地質(zhì)地貌研究,掌門《中國國家地理》,讓地理以時尚姿態(tài)進入大眾視野。

俞孔堅: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曾任建設部、國土資源部、北京市、蘇州市等政府專家顧問,目前在武漢光谷進行城市項目開發(fā)規(guī)劃。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guān)新聞
  • 天祝銅牦牛承載著一個驚天的秘密系列之三:銅馬何來?
  • 三國時的房產(chǎn)證什么樣?南昌一古墓出土“丹書石券”
  • 考古學者探尋漢代西域都護府城址遺跡
  • 三星堆布局也是斜向 為何各地斜向古城這么多?
  • 科學家在新疆哈密找到“翼龍伊甸園”首次發(fā)現(xiàn)三維保存的翼龍
  • 湖北“崖柏達人”耗資千萬收藏崖柏傳承三峽精神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