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令人觸目驚心
清王朝雇用了許多老百姓來到英使團的船上,為英國人端茶倒水,掃地做飯。英國人注意到這些人“都如此消瘦”。“在普通中國人中間,人們很難找到類似英國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國農夫喜氣洋洋的臉。”這些普通中國人“每次接到我們的殘羹剩飯,都要千恩萬謝。對我們用過的茶葉,他們總是貪婪地爭搶,然后煮水泡著喝”。
使團成員約翰·巴羅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說:“不管是在舟山還是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沒有看到任何人豐衣足食、農村富饒繁榮的證明。除了村莊周圍,難得有樹,且形狀丑陋。房屋通常都是泥墻平房,茅草蓋頂。偶爾有一幢獨立的小樓,但是決無一幢像紳士的府第,或者稱得上舒適的農舍。不管是房屋還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英國泰晤士河邊的兩個城鎮(zhèn))相提并論。事實上,觸目所及無非是貧困落后的景象。”
18世紀前英國人吃的是什么
乾隆統(tǒng)治下的中國,縱向比,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中人口最多、國力最盛的時期。橫向比,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盛世。為何中國人眼里的乾隆盛世,在英國人眼中居然如此黯淡?
14世紀,歐洲人并不比中國人富裕多少。他們的食物中肉食比重并不算高,一大塊面包加一碗濃湯就已經(jīng)讓辛苦了一天的英國農夫心滿意足。但是隨著經(jīng)濟的質變,歐洲人與中國人生活水平的差距已經(jīng)越來越大。
18世紀工業(yè)革命前期,英國漢普郡農場的一個普通雇工,一日三餐的食譜如下:早餐是牛奶、面包和前一天剩下的咸豬肉;午飯是面包、奶酪、少量的啤酒、腌豬肉、馬鈴薯、白菜或蘿卜;晚飯是面包和奶酪。星期天,可以吃上鮮豬肉。
工業(yè)革命后,英國人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1808年英國普通農民家庭的消費清單上還要加上2.3加侖脫脂牛奶,1磅奶酪,17品脫淡啤酒,黃油和糖各半磅,還有1英兩茶?!?strong>乾隆年間中國人吃的是什么
幾千年來,中國農民主要食物是粗糧和青菜,肉蛋奶都少得可憐,通常情況下,在春荒之際,都要采摘野菜才能度日。乾隆時期,民眾吃糠咽菜的記載比比皆是。
據(jù)《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業(yè)卷》介紹,普通英國農戶一年消費后,可剩余11鎊,約合33~44兩白銀。而一個中等中國農戶一年全部收入不過32兩,而年支出為35兩,辛苦一年,還要負債3兩,才能過活,根本沒有生產剩余。所以一旦遇到饑荒,普通人家會立刻破產,賣兒賣女十分普遍。
了解乾隆時代的另一面
乾隆盛世的貧困,不僅僅體現(xiàn)在物質上,更主要的是體現(xiàn)在精神上。
到達浙江沿海后,因為不熟悉中國航線,英國人請求當?shù)乜偙鴰退麄冋乙粋€領航員,總兵痛快地答應了。
英國人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偙霓k法是派出士兵,把所有從海路去過天津的百姓都找來。使團成員巴羅說:“他們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帶回了一群人。他們是我平生所見神情最悲慘的家伙了,一個個雙膝跪地,接受詢問。他們徒勞地哀告道,離家遠行會壞了他們的生意,給妻子兒女和家庭帶來痛苦,總兵不為所動,命令他們一小時后準備妥當。”
中國人司空見慣的一幕讓英國人不寒而栗,在歐洲這是不可想象的。而同時代的歐洲,人權觀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一個人不管地位多高,都不能任意將另一個人置于腳下。
英國人說:“總兵的專斷反映了該朝廷的法制或給予百姓的保護都不怎么美妙。”
這僅僅是英國人一連串吃驚的一個開始,比這更讓他們震驚的事還在后面。
在船只行駛于內河時,英國人注意到,官員們強迫大批百姓來拉纖,拉一天“約有六便士的工資”,但是不給回家的路費。這顯然是不合算的,許多百姓并不想要這份工資,拉到一半往往連夜逃跑。
為了找到替手,官員們派手下的兵丁去附近的村莊,出其不意地把一些村民從床上拉出來加入民夫隊。兵丁鞭打試圖逃跑,或以年老體弱為由要求免役的民夫的事,幾乎沒有一夜不發(fā)生。他們總是被兵丁或什么小官吏的隨從監(jiān)督著,其手中的長鞭會毫不猶豫地抽向他們的身子,仿佛他們就是一隊馬匹似的。
乾隆盛世的秩序原來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