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和林語堂眼中的聰明與糊涂

時間:2011-12-28 20:03來源:中新網(wǎng)-華文報摘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季羨林和林語堂是現(xiàn)代中國的語言學(xué)大師。兩人都曾在德國留學(xué),專攻語言學(xué),回國后又都被聘為北京大學(xué)的教授。由于有相同的經(jīng)歷、相同的專業(yè),又在同一屋檐下教書,而且都住在北大的“朗潤園”,因此兩人時常在一起切磋學(xué)問。

一天清晨,林語堂叼著煙斗,沿著“朗潤園”的荷花塘“遛早”,不覺地走到了季羨林家的附近。他知道季羨林有早起的習(xí)慣,于是叩門拜訪,見到季羨林正在窗前伏案題字。

季羨林雖已九十五歲,但每日題字、寫作孜孜不倦。他抬起身,招呼客人過來看他的題字:“清代鄭板橋提出來亦書寫出來的‘難得糊涂’四個大字,在中國,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

林語堂收起煙斗,走過去端詳四個墨跡未干的大字:“聰明系與糊涂相對而言。鄭板橋曰:‘難得糊涂’,‘聰明難,由聰明轉(zhuǎn)為糊涂猶為難’,此絕對聰明語,有中國人之精微處世哲學(xué)在焉。惟吾恐中國人雖聰明,善裝糊涂,而終反為此種聰明所誤。中國之積弱,即系聰明太過所至。”

一只白色的波斯貓?zhí)郊玖w林的腿上,嬌滴滴地蹭來蹭去。季羨林把它攬到懷里:“我也是難得糊涂黨的成員。我把糊涂分為兩種,一個叫真糊涂,一個叫假糊涂。我的結(jié)論是:真糊涂不難得,真糊涂是愉快的,是幸福的;假糊涂才難得,假糊涂是痛苦,是災(zāi)難。”

林語堂插話:“此種崇拜糊涂主義,即道家思想,發(fā)源于老莊。蓋中國人之聰明達(dá)到極頂處,轉(zhuǎn)而見出聰明之害,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

季羨林并沒有被林語堂的話打斷自己的思路:“至于假糊涂或裝糊涂,則以鄭板橋的‘難得糊涂’最為典型。鄭板橋一流的人物是一點也不糊涂的。但是現(xiàn)實的情況又迫使他們非假糊涂不行。他們是痛苦的。我祈禱老天爺賜給他們一點真糊涂。”

林語堂發(fā)覺兩人雖然一唱一和,但其實貌合神離,于是打個圓場:“世上究系糊涂者占便宜,抑系聰明者占便宜,抑系聰明者轉(zhuǎn)入糊涂者占便宜,實未易言。”

季羨林撣了撣黏在藍(lán)色“毛裝”上的白色貓毛,忽然想到毛澤東有一句名言,但記不清是“卑賤者最聰明”,還是“聰明者最卑賤”。這時東方的天已經(jīng)發(fā)白,做晨運的人陸續(xù)出來了。書房的窗戶像一幅很大的屏幕:一個穿紅色運動服的小伙子跑過去,一個挺著大肚子的中年婦女走過來,跟在后面不遠(yuǎn)的是一位寡居的教授夫人。望著“屏幕”上來來往往的眾生,季羨林想到古時那些超俗卻不能超世的名士:“楚辭所謂‘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所謂‘醉’,就是我說的糊涂。鄭板橋倒霉就倒在世人皆醉他獨醒,也就是世人皆真糊涂,而他獨必須裝糊涂,假糊涂。”

聽了季羨林剖白似的感言,林語堂注意到書架上有一本《世說新語》,想到書中講的“竹林七賢”劉伶,這位六朝的名士因能佯狂而得善終;又想到明朝的名士陳眉公說:“惟有知足人,鼾鼾睡到曉;惟有偷閑人,憨憨直到老。”人們佩服賢達(dá)名士的聰明,其實就如小龜佩服大龜?shù)凝敋詫崳谑橇终Z堂得出結(jié)論:“故在中國,聰明與糊涂復(fù)合為一,而聰明之用處,除裝糊涂外,別無足取。”季羨林張張嘴想說什么,但兩眼被窗外的事情吸引了過去。在荷花塘的對岸有一座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的大樓。大樓的墻上有他親筆題寫的“萬眾樓”三個大字,天天看也看不厭。由于大樓的正面朝西,上午的陽光照不到,因而那三個字灰灰黯黯的。只有等到黃昏的時候,夕陽才會為“萬眾樓”三個大字抹上落日的余輝。然而今天早上不同于往常,雖然太陽仍然是在大樓的東面升起,但不知什么東西把陽光折射到了大樓的西面。“萬眾樓”三個大字正好處在反射的光環(huán)之中,金光閃閃。這難得一見的折光反照現(xiàn)象讓季羨林浮想聯(lián)翩,感到無窮的逸趣。

看到季羨林雙頰泛出紅光,神馳在遐想之中,林語堂知趣地悄悄退了出去。他快步走到荷花塘邊,點燃煙斗,深吸幾口,心情隨著繚繞而上的煙圈變得輕松起來。在眼角的余光中,他見到季羨林的秘書帶著兩個人走過去。林語堂知道來人一定又是求季羨林題字,但卻不知道這次來的是自己老家漳州平和縣的人,是來請季羨林為未來的“林語堂文學(xué)館”題寫?zhàn)^名。

后來,季羨林和林語堂分別在自己的文集中收錄了這段對話。不過令人不解的是:林語堂一九二三年出任北大教授,為期僅三年,因此當(dāng)季羨林一九四六年進北大教書的時候,林語堂二十年前就已離開了北大。而且,除非林語堂活到一百一十一歲,否則他不可能見到九十五歲的季羨林。所以,兩個人在空間和時間上都不可能相遇。由此可見,本文純屬虛構(gòu)。倘若文中的對話內(nèi)容與二人的文集有雷同之處,那只是巧合而已。

(摘自香港《大公報》 作者:方元)

(責(zé)任編輯:鑫報)
>相關(guān)新聞
  •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主場城市活動在廣州舉辦
  • 東單之名和“殷都”扯得上關(guān)系嗎
  • 春生橋和望夫山的故事
  • 孫中山真性情:最愛革命和女人
  • 溥儀為何管不住內(nèi)務(wù)府和太監(jiān)?
  • 趙匡胤和羊肉泡饃的故事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