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防沙徒勞 背后多少利益在驅(qū)動

時間:2011-12-20 15:28來源:青年時報、江南晚報 作者:蘇玉梅 點擊: 載入中...
對待土地沙漠化這個難題,應該人力抗沙?還是遵從自然規(guī)則,無為而治?
  內(nèi)蒙古渾善達克是京津的風沙源之一。7月上旬,南方報記者隨同中科院植物所的專家來到渾善達克腹地的正藍旗,面前的4萬畝草地,青草已長到近1米高,而5年前的此地還是沙漠。過去5年中,科學家和當?shù)卣?、牧民所做的惟一一件事情,就是在幫助牧民維持生計的前提下,將這片退化草地封育起來,防止牲口進入破壞。
  簡單而有效的生態(tài)恢復試驗,讓中科院植物所的科學家們得出結(jié)論:種樹不如保樹,種草不如保草。在生態(tài)恢復上,撤下“人定勝天”的旗子,釋放自然力,是惟一的出路。
  他們認為,這一模式如果得到推廣,人主動退到幕后,讓自然唱主角——其效果可能遠超國家每年投巨資建設的“三北”防護林。就此,《南方周末》報記者專訪了蔣高明博士。
  記者:沙塵暴的原因是什么?天災,還是人禍?
  蔣高明:人禍。對草原最大的破壞是過度放牧,不給草原喘息的機會。植被啃光后,土就保存不住了。
  記者:5年前,你們又是如何治理這片草地的?
  蔣高明:2000年冬天,我們到了渾善達克腹地。那里雪茫茫一片,很多地方一根草也沒有。
  我們圍住了4萬畝公用牧場,用傳統(tǒng)的方式,設計了一層層的防護林帶,建人工沙障,種柳樹、榆樹。還搞飛播,撒山杏、沙棘和沙柳的種子,花了五六十萬,結(jié)果都失敗了。
  記者:你們?nèi)绾伟l(fā)現(xiàn)更好的治理模式?
  蔣高明:2002年6月,當?shù)卮逯鵀跞請D的兒子胡赫圖格到原來的沙窩子里玩,突然發(fā)現(xiàn)那里長出了草,草長到143公分。這不是我們種的,我們種的樹沒有活,而我們沒有管的地方,卻長出了高草??梢娭灰覀冊谝欢〞r期內(nèi)禁牧,自然生態(tài)很快就能恢復。自然力比科學家的力量更大。
  記者:如果讓科學家拋棄原來的做法,豈不是很沒有面子?你們花了錢,付出了努力,結(jié)果還不如不干。
  蔣高明:如果我們花那么多錢還做不過大自然,那就應采取科學的態(tài)度,老老實實退出。科學需要發(fā)現(xiàn),我們在這里的實驗,最終有了這個發(fā)現(xiàn),中科院在其他4個地方的實驗,得出相同結(jié)論:封起來不動的地方,生態(tài)恢復要比花錢治理的地方好,太值了!如承認這個結(jié)果,那么“三北防護林”工程就可以停了。
  記者:為什么認為“三北防護林”是無效的?
  蔣高明:中國“三北防護林”工程、前蘇聯(lián)“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計劃”、阿爾及利亞“綠色壩項目”、美國“羅斯福工程”號稱人類有史以來的世界級造林工程,其中“三北防護林”又為四大之首。然而,除了“羅斯福工程”后來調(diào)整策略?穴護土、還草、人退、放棄造林?雪,取得成功外,其余工程收效是不大的,甚至加速了生態(tài)退化。“三北”中的很多地區(qū)以干旱半干旱區(qū)為主,不適宜大面積森林分布。
  記者:為什么我國仍然在大力提倡造林防沙?
  蔣高明:這主要是認識的“誤區(qū)”,“綠化祖國”常被等同于“樹化祖國”。中國的草原覆蓋率為40%,森林不到16%,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種樹,在降水量不足300毫米的地方,天然分布的就是草原,硬要改變它,只能付出慘重代價。
 ?。玻岸嗄陙?,我們用了幾百億資金來“筑城”,盡管局部收效不小,但北京每年仍有沙塵暴。綿延上千里的防護林,許多地方的楊樹長成半死不活的“小老頭樹”;由于普遍種純林,在發(fā)生蟲害時,一倒一大片。這些慘痛的教訓足以說明,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造林是得不償失的。
  記者:既然你們和渾善達克當?shù)厝酥肋@種方式是失敗的,為什么還在繼續(xù)這些徒勞無益的事?
  蔣高明:是利益驅(qū)動。群眾明知道樹木不能活,為什么還要種?一是上面要他們種,二是種了有好處?,F(xiàn)行政策強調(diào)退耕還林,還林有錢,還草沒錢或者錢很少,這樣,老百姓當然會選種樹了。一些地方領(lǐng)導最熱衷造林工程。我們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某些草原上的林業(yè)局將一株不足1.5米的獐子松報價300元!這些樹木后來大部分死了,找誰算賬去?治沙造林給地方財政帶來的實惠不言而喻。
  即使造林成功,其投入產(chǎn)出比也不合算。許多牧民甚至到目前為止,也不知道自己的土地被劃進了“三北防護林”區(qū)。錢肯定花出去了,但是林在哪?錢花到哪里去了?那些資金集中到幾個容易通過驗收的項目點上,這些點占不到治理區(qū)域面積的10%!這小塊地方即使治住了,而大面積的退化依然在進行,這就是為什么出現(xiàn)“邊治理、邊退化”、“治理趕不上退化”的根本原因。
  記者:如果按照你們的治理方式,效果怎樣?成本是多少?
  蔣高明:連續(xù)5年的實驗證明,在草原、半干旱荒漠地區(qū),自然界有能力實現(xiàn)生態(tài)恢復。我們采取的“以地養(yǎng)地”、“借助自然力恢復”途徑,成本只有每畝20元,而真正用在生態(tài)恢復上的費用只有每畝4元錢圍欄費!更令人工林所望塵莫及的是在沒有任何投資的前提下自然恢復。在草原或者荒漠地區(qū),破壞的因素是人與牲口,生存壓力能否消除是決定生態(tài)恢復能否成功的關(guān)鍵。要實現(xiàn)生態(tài)恢復效果,必須保障經(jīng)費使用的有效性,在這個問題上,政府、科學家、農(nóng)牧民,甚至企業(yè)家應當聯(lián)手,尋找理性的恢復方案,使治理風險有人承擔。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guān)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