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為官一任,為什么有的人如過眼煙云,沒能給百姓留下什么印象,而縣委書記谷文昌病逝34年,不僅給海島留下一條綠色林帶,更在人心鑄起一座永恒豐碑?
同樣面對挑戰(zhàn),為什么有的人遇到矛盾繞著走、碰到問題不敢抓,而縣委書記谷文昌卻總是迎難而上、百折不撓,在造福一方中書寫了自己的事業(yè)輝煌?
答案很簡單。區(qū)別就在于,想不想擔當、敢不敢擔當、能不能擔當。
一個黨員干部,心中有多少責任,決定了人生有多大作為。“擔當起該擔當?shù)呢熑?rdquo;,谷文昌如一座精神燈塔,燭照著共產(chǎn)黨人一脈相傳的精神坐標,彰顯了領(lǐng)導干部勇于擔當?shù)膬r值底色。
一種精神能夠在時間淘洗中益增其光亮,不僅因為它牢牢印在歷史深處,更因為它絲絲融入時代脈動。就像治理風沙曾點燃谷文昌的奮斗豪情,打掉改革路上的“攔路虎”,同樣需要各級干部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勁頭,激發(fā)舍我其誰、奮發(fā)有為的熱情。面對經(jīng)濟下行壓力,如何統(tǒng)籌保增長與調(diào)結(jié)構(gòu)?面對更高期待,怎樣增強群眾的“改革獲得感”?面對“會呼吸的痛”,靠什么驅(qū)逐霧霾、保衛(wèi)藍天……今天,我們紀念谷文昌,不僅為了緬懷先賢,更是為了傳遞責任,喚醒每位領(lǐng)導干部的擔當精神,共同為改革想招,一起為發(fā)展出力。
“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谷文昌也告訴我們,心中有責、敢于擔當,是每一個干部必須完成的人生課題。如果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quán)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怎么對得起公職的“公”字、干部的“干”字?谷文昌的精神,標注的并非高不可攀的價值天際線,而是每位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基點。
今天,大到一個地方的改革發(fā)展,小到一項政策的落地生根,觀念的多元程度、利益的復雜程度,遠超當年,尤其需要各級干部像谷文昌那樣,拿出“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膽魄,拿出“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的干勁,在一棒接著一棒干的篤行中,助推改革之舟越過激流險灘。
也要看到,少數(shù)地方、少數(shù)黨員,以“要求嚴了”為借口不想作為。一些干部抱著“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的心態(tài),保持“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的狀態(tài)。對比這些,谷文昌何嘗不是一面穿越時空的鏡子?患得患失的算計,斤斤計較的狹隘,只會陷入無所作為的空虛;腰桿直起來、肩膀硬起來、責任擔起來,才能鑄就造福一方的業(yè)績。像谷文昌那樣,在百姓心中留下無盡思念,在后人面前豎立巍巍豐碑,這樣的人生境界,不是更值得追求?
“人民的需要就是我們的工作。我們要敢闖新路,勇往直前!”責任、信念、勇氣,穿過歲月依舊動人心弦。追夢路上,把使命擔在肩上,將責任牢記心中,用行動寫在大地上,于個人,是人生的出彩,于國家,是夢想的綻放。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