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智成人才江北市場舉辦了重慶應往屆畢業(yè)生專場招聘會,面對招聘方的“神提問”,一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被問得愣了神。很多招聘單位不看簡歷先問家庭信息。在一家化妝品公司招聘展臺前,面對“你媽媽用什么牌子的護膚品?”很多面試者犯了難。(3月1日《華商報》)
在招聘過程中,招聘方為了打破信息不對稱,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全面地了解求職者,難免會“劍走偏鋒”。在通常情形下,招聘方所詢問的情況都關乎求職者后天的主觀努力;這一次,“神提問”則將矛頭指向了先天的家境。從表面上看,“神提問”是裹挾著“出身論”的“淺閱讀”,然而從本質上看,“神提問”則是信息渴求下的一種招聘創(chuàng)新。
從社會學的角度出發(fā),每個人都不是一個孤立的節(jié)點,都會被嵌入到形形色色的社會網絡之中。家庭背景對一個人的生活習慣養(yǎng)成、性格培養(yǎng)和品質塑造都會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在招聘中詢問家境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求職者的成長環(huán)境,從而對求職者的吃苦耐勞精神、抗壓能力等做出評估,以方便招聘方招到契合自身價值期待的員工,這并無不妥。
當家境成為招聘的一個指標,少數求職者可能會在“一刀切”之下成為受害者。畢竟“富二代”中也不乏能夠腳踏實地、吃苦耐勞之人,寒門子弟中也有好高騖遠、投機取巧之徒。只不過,招聘方基于成本與收益的考量,“神提問”盡管存在著不夠全面、不夠科學的軟肋,卻依然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可行的人才選擇標準。
與“蘿卜招聘”、“勢利招聘”相比,“神考題”并沒有將求職者家境作為可以利用的資源,而是將其作為一個選擇依據??墒?,在權利意識越來越受重視的當下,“神考題”不可避免會觸碰到求職者關于隱私和尊嚴的敏感神經,從而陷入信息獲取和道德風險的“囚徒困境”。因此,盡管“神考題”為招聘方提供了一個觀察和測評求職者的窗口,用人單位也需要想方設法地規(guī)避道德風險——在語言上多一些溫暖,在細節(jié)上多一些周全的考慮,都可以緩解求職者的不適應和精神焦慮。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