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考證六·六戰(zhàn)役 3000陜西勇士投黃河不愿被俘

時間:2012-04-05 09:21來源:西部網(wǎng)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七十年前,被日軍圍困在絕壁之上的抗日部隊“陜西楞娃”誓死不當俘虜,他們先跪天,再跪爹娘,高吼秦腔,撲向滾滾黃河。這些為國捐軀的英雄大部分是來自陜西十七八歲的楞娃們,這不是傳說,這是一幕久遠而悲壯的歷史。


  在中條山戰(zhàn)役中,到底有多少抗日英雄跳黃河?有人說800人,但是西北大學學者張恒考證是近3000名陜西勇士跳黃河。


  “六·六戰(zhàn)役”中,有多少英雄跳黃河?


  有人說800人,專家考證是近3000人跳黃河


  中條山下黃河邊,“中條山抗日英雄跳黃河紀念碑”巍然屹立。清明時節(jié),記者跟隨中條山戰(zhàn)役的陜軍后人來到這里祭奠先輩。巍峨的中條山下是那波濤洶涌的黃河,當年在這里駐防的陜軍,在彈盡糧絕、退無可退的情況下,不愿被日本人俘虜,選擇跳進黃河。


  “六·六戰(zhàn)役”有多少抗日英雄跳黃河?有人說800人,西北大學學者考證是3000陜軍勇士跳黃河。


  “在1939年‘六·六戰(zhàn)役’中,這支部隊近3000陜軍將士不愿向日本人投降,跳進黃河為國捐軀,寫下抗日史上悲壯的一幕,而不是800人。”。西北大學學者張恒告訴記者。為了求證勇士跳黃河的數(shù)字,他在尋找眾多老兵證人、查詢大量史料,歷時4年,行程數(shù)萬里并多次到現(xiàn)場調查后,得出的結果是此次跳河殉國的烈士不是800人,而是近3000人。


  “1939年6月6日(芒種)午后,芮城縣老莊村南窯、許家坡、方家一帶,有1000余人跳入黃河,主要是96軍177師的后勤人員、學兵隊和部分潰退部隊;芮城縣陌南鎮(zhèn)馬家莊、沙窩渡、曲里的黃河灘和大溝南村黃土崖上,96軍177師工兵營部分官兵和530旅、1057團敗退官兵約500人撲入黃河或跳下懸崖為國盡忠”,張恒介紹說。(西北大學學者張恒歷時4年,行程數(shù)萬里,完成大型紀實文本45萬字的《黃河魂·中條鉤沉錄》)。


  山西人眼中的陜軍——“他們寧死不當俘虜,手挽手走進黃河”


  記者在中條山一線的芮城、平陸等地采訪的兩天里,當?shù)氐拇迕窕蚨嗷蛏俣寄苷f起當年的戰(zhàn)爭。在一些老人的眼里,那場戰(zhàn)爭或許只是他們兒時記憶的一部分,但他們對楊虎城帶去的這只陜軍部隊無不充滿崇敬。


  3月31日,在中條山芮城、平陸一線的采訪中,記者每到一處舊時戰(zhàn)場祭壇時,都能看到附近的村民提老攜幼前來祭奠,許多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老人都能說出他們心中的陜軍。“我只記得那時候在部隊的駐地,他們 (陜軍將士)對我們很好。這里立碑了,都是我們村民在幫著后人們打掃的”,在后人們在“后死碑”祭奠時,平陸縣洪池鄉(xiāng)西鄭村的劉姓村民說。


  在沙口村,那里的村民住在黃河邊,而他們村邊的黃河就是當年戰(zhàn)士們不愿被俘而攜手走下的地方。沙口村里經(jīng)歷過當年戰(zhàn)爭的人幾乎已經(jīng)沒有了,但是現(xiàn)在的村民依然能講述當年的戰(zhàn)事。“他們就在這里,被日軍逼得無路可退,他們寧死也不想當俘虜,然后就手挽手走到黃河里去了”,沙口村的村民這么說。


  幸存老兵:回來時河上漂著尸體


  1939年6月6日拂曉,日軍集結在運城、安邑、解縣的川岸二十師團和夏縣牛導師團一部分兵力,配備山炮、野炮、各一個聯(lián)隊在空軍山口部隊30余駕飛機和炮火的掩護之下,分九路向中條山發(fā)起猛烈攻勢。日軍一方面對張茅公路以東的38軍強攻牽制,主力則從張茅公路以西,向獨立46旅及96軍進行三面圍攻。“這場戰(zhàn)役敵軍火力強大,只有趙壽山的38軍在望原苦戰(zhàn),將敵擊退,守住了陣地,其余各軍陣地先后失手”,張恒說。


  我黃河南岸守軍面對突然變化的局勢,向北岸敵人進行炮轟。同時趙壽山軍長率領38軍由張茅大道以東,李興中率領96軍由張茅大道以西,分別對敵人進行攻擊,兩面夾住打擊敵人,最終敵人因傷亡巨大,無力支撐,退出中條山。


  此役,因敵眾我寡,強弱懸殊,浴血奮戰(zhàn)而未能突出包圍的部隊將士們被日軍逼到黃河邊的土崖及岸邊。將士們面對強敵,殊死拼殺。在彈盡糧絕后無退路的情況下,寧死不屈,相繼跳崖、跳河或擁入、撲入黃河。據(jù)調查和文獻記載,在芮城、平陸、夏縣、垣曲黃河河面百余公里,遣體漂浮達三日之余。


  在采訪中,記者見到的當事老兵雖然寥寥無幾,但當?shù)氐暮笕撕屠媳鴤儗?ldquo;六·六戰(zhàn)役”的記憶卻十分深刻。當時的老兵高鳳梧說:“當時我剛好被派出去送信,回來的時候看到河上飄著的尸體,后來我才知道我們通信排在這個戰(zhàn)役中幾乎全部陣亡”。


  中條山勇士絕大部分是“陜西楞娃”


  通過這次跟隨后人們清明掃墓的機會,記者再次進行了采訪、調查。根據(jù)采訪、調查和史料記載,記者將在中條山抗戰(zhàn)的這支陜軍部隊的始末整理出來,現(xiàn)經(jīng)過當年參戰(zhàn)將士的后人認可,將這場戰(zhàn)役中陝軍的真“面目”展現(xiàn)出來。


  “西安事變后,陜西省政府主席楊虎城(陜西蒲城人)被迫出國,孫蔚如(陜西長安人)接任,楊部第17路軍被縮編為第38軍,孫蔚如任軍長”,張恒說。


  1938年7月,孫部改編為第31軍團,轄趙壽山38軍和李興中96軍及直屬教導、騎兵兩個團,沿黃河對日作戰(zhàn)。


  1938年,冀察戰(zhàn)區(qū)總司令衛(wèi)立煌率部26萬人進入,將中條山分為東西中三段,西段由孫蔚如第4集團軍把守,中段由曾萬鐘第5集團軍駐守,東段由劉茂恩第14集團軍駐守。


  11月,孫蔚如部轄趙壽山38軍(陜)、李興中96軍(陜)、李家鈺47軍(川),開赴山西芮城、平陸中條山前線,3年里,他們英勇抗敵,3萬余名將士犧牲2萬余人,沒有丟失一寸土地。尤其是1939年六六戰(zhàn)役中,5000余名戰(zhàn)士戰(zhàn)死,其中近3000名官兵寧死不屈,相繼跳崖、投河。


  楊新鐵介紹說:“陜軍將士從1938年7月防守中條山兩年多,以傷亡20000余人的代價,先后11次粉碎日軍掃蕩,致使敵人始終不能跨越黃河半步,從而確保了抗戰(zhàn)大后方的安全,陜西人民也免遭日寇鐵蹄蹂躪。1940年11月,第四集團軍奉命離開中條山,調防河南”。


  然而,半年后的中條山戰(zhàn)役,1941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20天內全線失守,7萬官兵罹難,8位將軍被俘……


  “正是楊虎城部隊30000之眾在中條山抗戰(zhàn)前線與日寇浴血奮戰(zhàn),才阻止了日寇鐵蹄踐踏大西北,在一定意義上拯救了大西北和抗日戰(zhàn)爭。而這些將士大都是陜西楞娃。”西北大學學者張恒如是說。


  楊虎城38軍部隊——“是我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的一個典范”


  1984年11月17日,由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部下發(fā)的《關于確定楊虎城部三十八軍指戰(zhàn)員參加革命工作時間的通知》中,明確說明:楊虎城部隊三十八軍是我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的一個典范。


  后人們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將當時抗日戰(zhàn)爭的真實情況還原出來,讓世人了解在那時抗日愛國將士們?yōu)槭刈o國家所做的一切。“同樣作為陜軍,那個時候國民黨的李興中的96軍在中條山也做出了很大的犧牲”,后人如是說。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