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年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窮。
在任何一個場合,中國人都在談錢。
談房價、談收入、談股票、談創(chuàng)業(yè)、談外快……
窮,已經不止是指物質匱乏了,更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對金錢的無窮渴望。
以前流行的是,談錢傷感情。
現在流行的是,談感情傷錢。
以前我們認為,金錢買不到快樂。
現在我們還是認為,金錢買不到快樂,因為金錢本身就是快樂。
今年,最流行的話都是: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今年特別明顯的感受就是:錢越來越不經用了。
除了工資,什么都特么在漲。
超市好貴,隨便去買個菜,買點生活用品,動不動就好幾百,1/10的工資就這么沒了;
衣服好貴,商場里,隨便一件大衣都要好幾千,冬天比夏天難過,因為衣服更貴;
房租好貴,北京隨便一個小單間,月租都要三五千,工資除了房租和吃飯,就啥也不剩了。
吃土成了常態(tài)。
錢成了我們的敏感詞和G點。
任何新聞,沾上錢,就能爆火。
王健林說的,“先定個小目標,比方先掙它一個億”,這句話流行了幾個月……
王寶強事件,如果馬蓉只是出軌了,關注度不可能那么高,問題是,馬蓉把王寶強賺的錢(外界估計可能上億)全給卷跑了……
羅爾事件,幾個敏感點都跟錢有關,募捐幾百萬、夸大醫(yī)療花費、他有三套房子……
有人說,只有兩類人會覺得生意大好:放高利貸的和催債的。
借貸、信用卡、花唄為什么這么火?
因為大家都缺錢。
2016,中國人為什么這么缺錢?
首先,房價一直在漲漲漲漲漲漲漲漲。
新聞里,房價一直在回落,然而現實里的房價,貴得越來越離譜。
“我們賺錢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
房價漲到這個程度,最大的后果是,幾乎掐滅了普通人的希望。
以前,大家以為只要自己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但現在知道了,你努力也沒用,你努力也夠不著。”
房價完全瓦解了我們最基本的安全感。
其次,人民幣在貶值,導致我們的財富縮水,購買力下降。
人民幣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內,貶值了近12%。
現在拿著人民幣,去港澳購物、出國旅游或者海淘都已經沒有價格優(yōu)勢了。
以前,1000塊可以買好多東西,可以花好久;
現在,1000塊只能買半雙鞋。
其次,教育費用一直在攀升。
只要想讓孩子上好一點的公立學校,就意味著要買學區(qū)房,一線城市的學區(qū)房動輒一平米10萬起。
如果你上私立學校,學費一年動輒十幾萬。
課外,給孩子報個培訓班,隨便一個課程,學費就是一萬多。
想讓孩子課外學點書法、畫畫、架子鼓,培養(yǎng)點興趣愛好,這就得花好幾萬。
今年二胎政策全面開放,本來以為能大大提升生育率,結果并沒有。
大家都生不起。
二胎就是個奢侈品。
再次,行業(yè)動蕩,新經濟崛起,導致財富差距更大。
行業(yè)與行業(yè)之間,差別特別大。
比如兩個同班同學,一個人在傳統(tǒng)企業(yè),一個人在互聯網新興產業(yè),前者可能月入5000,后者可能月入5萬。
我們時時刻刻看到了財富神話,看到了賺錢奇跡,就會覺得自己更窮了。
不是窮人才覺得窮。
每個階級都覺得自己很窮。
窮人缺錢,因為要生存。
窮人不敢生病,一旦生了大病,不敢治療。爸爸媽媽總會說,“希望自己生那種馬上就能死的病,千萬不要拖累子女”。
窮人不敢隨便聚餐,因為一頓飯可能會吃掉半個月的生活費。
窮人不敢逛街,因為導購員問你要買什么,而你想說的是,“我買不起”。
窮人的困境在于:
知道應該用錢去買時間,可問題是沒錢;
知道最好的致富途徑是錢生錢,可問題是沒錢;
知道很多事情要看遠景,要目光長遠,可現在飯都吃不飽,哪管什么以后?
中產缺錢,因為中產非常脆弱。
看起來非常體面的中產階級,家庭年收入可能50-100萬,平常還吃吃喝喝,裝裝逼,看個話劇,聽個音樂會什么的。
一旦家里有人生大病,或者家庭經濟支柱工作出現動蕩,瞬間,整個家庭就頹了。
在大病和變故面前,中產不堪一擊,只要稍不注意,就會跌落到下一個階層。
2016年,一提起中產階級,就一定會提到另一個詞:焦慮。
富豪也缺錢,因為再大的公司都有可能倒閉。
經濟的風向變化很快。
為什么大家愛錢?
因為錢才是安全感。
對大多數人來說,錢比友情、愛情等一切東西都可靠。
就像《新周刊》所說的,“除了錢我們什么都不信”。
不得不說,我們中國人變了。
以前我們雖然愛錢,但是恥于談錢,對于商業(yè),還有那么點清高,有那么點看不起。
現在,我們膜拜金錢,膜拜商業(yè),動不動叫馬云爸爸,叫思聰老公。爸爸有錢,爸爸說什么都對。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