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7日下午,新加坡,海峽兩岸領導人習近平與馬英九會面,全球矚目。這是兩岸自1949年分治66年以來,雙方領導人首次會面。
兩岸破冰寫歷史性一刻,習馬會前雙方見面拍照,習近平系紅色領帶,馬英九系藍色領帶,領帶顏色彰顯著雙方的政治底色。兩人見面微笑握手近2分鐘。
“久仰了!”習近平伸出手來,握住馬英九的手,兩人都挺直腰桿,堆滿笑容。這是跨海一握,也是歷史之握。兩岸領導人在分治66載之后,7日下午2:59在新加坡作東下的香格里拉飯店熱情握手。
臺灣《醒報》充滿感情地報道說,習近平與馬英九長得一般高,但是他笑容里的氣勢,卻比馬英九強許多。習近平笑時一向眼睛瞇成一線,他黝黑的皮膚、微胖的身材,給人霸氣的印象;相形之下,馬英九英挺大方、笑容可掬,如果不去注意他眼角的皺紋,看起來竟像純真的大男孩。兩人不停擺轉左、轉右,甚至應記者要求揮了一下手,讓現場600多家媒體拍個夠。]
兩人在“世紀一握”之后移往會談的場地,進場前還向媒體揮手致意。
在香格里拉飯店的“島嶼廳”,習近平馬英九先后發(fā)表會前談話,互道此次會面的期許,兩岸歷史性的最高層互動,自此展開。
習近平首先發(fā)表致詞說:
尊重的馬英九先生,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今天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兩岸領導人見面,翻開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歷史將會紀念今天。
曾幾何時,臺海陰云密布,兩岸軍事對峙,同胞隔海相望,親人音訊斷絕,給無數家庭留下刻骨銘心的傷痛,甚至是無法彌補的遺憾。然而海峽隔不斷兄弟親情,擋不住同胞對家鄉(xiāng)故土的思念和對家人團聚的渴望。同胞親情的力量終于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沖開了兩岸封鎖的大門。
2008年以來,兩岸關系走上了和平發(fā)展的道路。過去七年,臺海局勢安定祥和,兩岸關系發(fā)展成果豐碩,兩岸雙方和廣大同胞為此付出大量心血。正因為有了這7年的積累,兩岸才能邁出今天這歷史性的一步。在此,我要向所有為推動兩岸關系發(fā)展做出貢獻的同胞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兩岸關系66年的發(fā)展歷程表明,不管兩岸同胞經歷多少風雨,有過多長時間的隔絕,沒有任何力量能把我們分開,因為我們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
當前,兩岸關系發(fā)展面臨方向和道路的抉擇。我們今天坐在一起,是為了讓歷史悲劇不再重演,讓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成果不得而復失,讓兩岸同胞繼續(xù)開創(chuàng)和平安寧的生活,讓我們的子孫后代共享美好未來。
兩岸雙方應該從兩岸關系發(fā)展歷程中得到啟迪,以對民族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擔當,做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正確選擇。我們應對以行動向世人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并共同為世界和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我希望兩岸雙方共同努力,兩岸同胞攜手奮斗,堅持九二共識,鞏固共同政治基礎,堅定走和平發(fā)展道路,保持兩岸關系發(fā)展正確方向,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兩岸同胞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耀。
我先講這些,謝謝。
以下是馬英九致詞全文:
習先生,大陸與臺灣代表團的各位女士、先生,以及在場的媒體朋友們,大家午安,大家好!
今天,我與習近平先生分別以臺灣與大陸領導人的身分,穿越66年的時空,伸手相握,握著兩岸的過去與未來,也握著中華民族振興的希望,深具歷史意義。
22年前,也就是1993年的4月,臺灣?;鶗麻L辜振甫先生與大陸海協(xié)會會長汪道涵先生在新加坡會面,簽訂了4個協(xié)議,為兩岸制度化協(xié)商打下了基礎。12年前,也就是2003年的10月,我在“東亞經濟高峰會”上,與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資政對談。當時我們都認為:“兩岸的發(fā)展,要以人民的利益為依歸”。
此刻,我和習先生相對而坐,共聚一堂,在我們背后的,是兩岸分隔超過一甲子的歷史;在我們眼前的,是這幾年來,雙方致力“以對話取代對立、以和解替代沖突”的成果;在我們手上的,是永續(xù)和平與繁榮的目標。此時此刻,海峽兩岸正大聲向全世界宣示鞏固臺海和平的決心,以及促進區(qū)域和平的訊息。
這66年來,兩岸在不同的體制下發(fā)展,能夠從軍事對抗轉為合作交流,絕非朝夕之功。7年多來,兩岸簽訂了23項協(xié)議,創(chuàng)造了4萬多學生交流、每年800萬旅客往來與1700多億美元貿易的空前榮景。這些巨大改變的基礎,都在于“和平”。
歷史為兩岸留下了錯綜復雜的世代課題,這正是“尚書”所說的“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對于各自堅持的敏感議題,需要雙方正視現實,以智慧、耐心與誠意務實處理。但是,我們依然能夠努力在雙方這些年來建構的“制度性協(xié)商”之下,達成了兩岸和解與合作,推動了永續(xù)和平與繁榮,而這也是兩岸及國際社會共同的期待。
今天,我愿提出維系兩岸和平繁榮現狀的五點主張:
第一、鞏固“九二共識”,維持和平現狀。海峽兩岸在 歷史為兩岸留下了錯綜復雜的世代課題,這正是《尚書》所說的“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對于各自堅持的敏感議題,需要雙方正視現實,以智慧、耐心與誠意務實處理。但是,我們依然能夠努力在雙方這些年來建構的“制度性協(xié)商”之下,達成了兩岸和解與合作,推動了永續(xù)和平與繁榮,而這也是兩岸及國際社會共同的期待。
第二、降低敵對狀態(tài),和平處理爭端。兩岸目前已不再處于過去的沖突對立,雙方應持續(xù)降低敵對狀態(tài),并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第三、擴大兩岸交流,增進互利雙贏。兩岸目前尚未結案的議題,例如貨貿協(xié)議、兩會互設機構、與陸客中轉等,應盡速處理,以創(chuàng)造兩岸雙贏。
第四、設置兩岸熱線,處理急要問題題。兩岸目前在?;鶗⒑f(xié)會首長之間,與陸委會、國臺辦副首長之間,均已設有聯系機制。今后應在陸委會、國臺辦首長之間設立熱線,以處理緊急與重要問題。
第五、兩岸共同合作,致力振興中華。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應互助合作,致力振興中華。
這五點主張不是為一己之私、單方之利,而是為了后代子孫的幸福。我誠摯地希望,雙方都應該重視人民所珍惜的價值與生活方式,維護兩岸和平,以中華文化蘊涵的智慧,確保兩岸互利雙贏。
習先生,當前的兩岸關系,已經是1949年以來最為和平穩(wěn)定的階段。這幾年,我常常在臺灣的大學校園中,看到兩岸學生一起討論、一起運動、一起演奏、一起歡笑的畫面。那種自然的水乳交融,往往讓我既欣慰,又感動。他們有熱情、有創(chuàng)意;但他們沒有仇恨,沒有包袱;他們能在人生較早的階段建立友誼,一定可以為兩岸永續(xù)和平打下更堅實的基礎。我們要好好珍惜、擴大這個基礎。
北宋大儒張橫渠主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習先生,為了兩岸人民,讓我們一起努力、“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為中華民族開創(chuàng)更和平燦爛的未來。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