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家那條街的蘭州老地名嗎?(十)

時間:2014-10-27 09:10來源:大西北網(wǎng)-科技鑫報 作者:鑫報綜合 點擊: 載入中...

南關

 

民國時期的蘭州南關城樓。此樓是蘭州城樓中最雄偉壯觀的一座,樓上有“萬里金湯”匾額。南關城樓所在的酒泉路是當時繁華的商業(yè)街

 

民國時期的和平門,蘭州東門。在拓建和平門廣場(今東方紅廣場)時被拆除

 

 暢家巷

 


    暢家巷西起宣家巷,東至底巷子,長458米,寬5.6米,系蘭州舊城小稍門外一條老街巷。該巷在清朝初期即稱暢家巷,東段通遠門東南部建有后營都司署和駐軍營房。同治十一年(1872年),清政府在西北地區(qū)最早正式開辦的洋務軍事工業(yè)之一的甘肅制造局(蘭州通用機器廠前身)初設在該巷。光緒五年(1879年),左宗棠利用此巷原后營基址,創(chuàng)辦了甘肅制呢局,分東、中、西三廠。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陜甘總督嵩藩在該巷原制呢局東廠創(chuàng)辦了甘肅高等學堂(蘭州一中前身)。中華民國成立后,在此巷所在地先后建立了天主堂、天主堂醫(yī)院、子藥局、氣象測候所、長途汽車站等。自清朝以來,一直為城區(qū)一條東西向交通干道。


    暢家巷自公路局汽車站移建后,交通量大大增加,交通十分擁擠,民國31年(1942年)前半年鋪筑了煤渣人行道。該路為通汽車站主要交通線路,路幅狹窄,給交通帶來極大不便。民國34年(1945年)7月,市府派員勘查,該路東段地勢低洼,雨后確實泥濘不堪,由該區(qū)自行修筑了排水暗溝,路況稍有改善。


 

 

官馬大道、陜甘驛道:如今的東崗東、西路

 


    東崗東、西路是連接城關區(qū)中心與東崗鎮(zhèn)之間的一條主要東西向干道,也是蘭州市區(qū)通往榆中及其以東地區(qū)的主要通道。東起東崗鎮(zhèn)之西蘭公路702公里處,與西蘭公路相接;西至平?jīng)雎罚跂|方紅廣場東口處與慶陽路相連,全長7834.8米。分東路、西路,五里鋪橋以東為東路,以西為西路。東路長5398.8米,寬31米,其中車道寬21米,人行道各寬5米,黑色碎石路面,瀝青砂人行道。西路五里鋪橋至盤旋路長1386米,寬50米,其中車道寬21米,人行道各6米加花壇8.5米,各寬14.5米,黑色碎石路面,瀝青砂人行道。盤旋路至平?jīng)雎烽L1050米,寬50米,其中機動車道寬24米,分隔綠帶各1.5米,非機動車道各5.5米,人行道各6米,黑色碎石路面,瀝青砂人行道。


    東崗東、西路原為蘭州官馬大道(或稱陜甘驛道)之一段。西路于民國34年(1945年)稱上、下鎮(zhèn)東路、東稍門外。1958年,以位處東市區(qū)而通東崗鎮(zhèn),全線更為今名東崗東、西路,沿用至今。


    隋唐時期,該路走向基本定型,已成為唐蕃古道必經(jīng)之路段。宋、元以來,已形成一條固定驛道。明朝在城關區(qū)筑城后,由東門至東崗的道路基本就是該路現(xiàn)在所處位置。晚清時期,向新疆用兵,左宗棠下令駐軍和沿路民戶整修陜西經(jīng)蘭州至新疆的驛道,東崗東、西路亦在整修之列。


    民國13年(1924年)6月,甘肅督軍陸洪濤開始籌建蘭州至西安的公路,并經(jīng)同陜西督軍商議,決定先修以蘭州為起點的路線。同年8月,蘭州駐軍工程兵營修筑了蘭州城東稍門至東崗鎮(zhèn)(即今之東崗東、西路)一段,長9公里,面積計54000平方米(路幅平均寬度為6米),9月下旬竣工。這是蘭州修公路之始。


    民國16年(1927年),省政府成立了省道辦事處,開始興修汽車路。東崗東、西路為蘭平汽車路之終始段,亦被整修。


    民國23年(1934年)3月,全國經(jīng)濟委員會公路處西蘭公路公務所成立后,對西蘭公路正式進行了測量,對東稍門以東5公里鋪筑了砂土路面。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甘新、西蘭兩條公路成為國際運輸線。蘭州地處兩條干線公路的起止點,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蘭州市區(qū)建設委員會和省建設廳于民國30年(1941年)5月,投資對東崗西路東稍門至三叉路口一段進行了整修,鋪筑了碎石路面。


 

 

南昌路

 


    南昌路東起五里鋪老狼溝洪道,與段家灘路相接;西至金昌路、秦安路相連,全長2996.6米。


    該路路基所在地原為廣武門外前街、東教場、泥窩子(寧臥莊)地段,大車道形成于明朝洪武初年。泥窩子位于天水路北段東側,由岸門、段家灣、前莊、后莊、中莊組成,稱泥窩五莊。因其地昔日天晴半尺土,下雨一街泥,故稱泥窩子。1949年蘭州解放后更名為寧臥莊。


    東教場位于大教梁東,初建于明太祖洪武初年,后曾于明英宗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及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四十年(1775年)增修,為歷代駐軍教練士兵之所。由廣武門至東教場原有兩條道路,據(jù)民國36年(1947年)甘肅省地政局所制“蘭州市市區(qū)圖”,一條出廣武門徑直向東,沿鄧家花園南側至教場西門,是為后街;另一條出廣武門,東南走向,與東稍門外至教場南門的公路相連,是為前街。今南昌路西段即為原前街地段。


    民國32年(1943年),該路西段進行了擴修。擴修工程西起廣武門,東至東教場訓練團,全長1812米。路基拓寬為16米,其中車道寬9米,路面鋪以碎石,人行道各3.5米,砌以青磚,并加筑下水道支溝。民國33年(1944年)完工。


 

 

左公西路、民主西路:如今的白銀路

 


    白銀路位于城關區(qū)南部,西起解放門廣場,東至酒泉路南口,長2131米,安定門以西路寬33米,其中車道寬21米,人行道一各6米,黑色碎石路面;安定門以東寬40米,其中機動車道寬14米,分隔綠帶各1.5米,非機動車道各5.5米,人行道各6米。機動車道為水泥混凝土路面,非機動車道為黑色碎石路面。該路原為舊驛道,系過境聯(lián)絡道路。清朝末年,左宗棠向新疆用兵時,整修了包括該路在內(nèi)的陜、甘、新驛道。


    民國26年(1937年),因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為了軍事運輸,擴建了此路,時稱“國際運輸聯(lián)絡線”.民國31年(1942年),為紀念左宗棠,將該路命名為左公西路。1949年10月21日,蘭州市人民政府137號通告改稱為民主西路。1958年,更名為白銀路,沿用至今。(未完待續(xù))鑫報綜合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貢元巷的故事這樣流傳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