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吾爾:人與草的戀歌

時間:2014-08-26 08:34來源:大西北網(wǎng)-新疆都市報 作者:龔喜杰 點擊: 載入中...

楚吾爾

 

    楚吾爾的最早記載來自清代的《欽定皇輿西域圖》:“綽爾,形如內(nèi)地之簫,以竹為之,通體長二尺三寸九分六厘,凡四孔,距管端二尺一寸三分,次上一孔距離管端一尺九寸三分三厘,次上一孔距離管端一尺七寸二分,最上一孔,距離管端一尺五寸二分二厘,上口徑九分六厘四毫,管末口徑六分三厘,以舌側(cè)抵管之上口,吹之成音。”


    讓人無法理解的是,《欽定皇輿西域圖》上寫著楚吾爾是由竹子制作的,可是在清代的西域書籍中,卻無法找到新疆種植竹子的證據(jù)。就是與楚吾爾十分相似的哈薩克族民間流傳的豎吹斯布孜格,也不是用竹子做的。這難道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無法找到種植竹子記錄的西域,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用竹子制作的著名樂器--笙,如今仍然是民族音樂的主要樂器,同樣是一個神奇的謎團。那么,負責記載的人,究竟是親眼看到還是道聽途說?他在不經(jīng)意間,為后人留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謎團。


    巍峨的阿爾泰山下,一支支楚吾爾,凝聚著蒙古族人對草原的迷戀;一首首楚吾爾樂曲,演繹著人類與自然和諧的心聲;一個個美麗的民間故事與神話傳說,流淌著人們美好的心愿……


 

 

誕生于草根

 


    “可愛的粉嘴棗騮馬,你在哪一個馬群之中?可愛的姑娘呀,你現(xiàn)在哪一個人的身旁?”20多歲的小伙子坐在松樹林里,憂傷地抒發(fā)著對戀人的思念。陣陣松濤低聲咆哮著,附和著小伙子的歌聲。


    當記者走到這個叫喬龍巴特的小伙子面前時,一支長達60多厘米笛子樣的長管樂器,告訴了我們詳情。喬龍巴特吹奏起這個長管,悠揚的歌聲蕩漾開來。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東西,竟然能同時演奏兩種乃至三種聲音?隨著阿勒泰市汗德尕特鄉(xiāng)民間藝人喬龍巴特的精心演奏,疑惑升騰進筆者心中。


    這種神秘的樂器--楚吾爾,是用阿爾泰山下的扎特拉草制作的。喬龍巴特說,楚吾爾是新疆蒙古族特有的一種樂器。5月的阿爾泰山艷陽高照,草原復蘇,一株株扎特拉草破土而出,給山坡披上了一層綠色。9月上旬,扎特拉草像一個懷胎十月的孕婦,隨著頭頂上盛開的朵朵白花,一米多高的草莖在秋風中搖曳著。


    牧人們坐在扎特拉草旁,揪下它們的莖桿,用樹枝捅掉莖桿中間的絮質(zhì),隨意地在末梢扎上幾個洞,嘴巴吻住了扎特拉草的根端,開始和扎特拉草共同演奏他們的歌聲:“五彩的花朵絢麗的花朵,芳香四溢引來蜂蝶。初升的太陽明媚可愛,我的家鄉(xiāng)百花盛開……”


    楚吾爾是一支上下直通的管子,拇指粗細,大約60厘米左右的管身上,開出了三個間距基本平均的音孔。喬龍巴特說,楚吾爾的粗細、管壁厚薄視制作材料而定,有時在第一音孔的上方、管身反面還可以再開一個孔,管上端無哨片或者山口吹空,全靠舌尖控制風門的大小發(fā)出聲音。楚吾爾的制作材料,一般用紅松、竹管或者扎拉特草。阿勒泰市汗德尕特鄉(xiāng)的蒙古族藝人們大多采用本地的特產(chǎn)--扎特拉草草莖。


    楚吾爾的誕生,有著一個凄美的傳說。據(jù)說在很久以前,阿爾泰山下住著一戶貧窮的人家。有一天,他們在荒涼的戈壁上救回一只生病的白色母駝。善良的主人每天到山上采草藥,救活了母駝的性命。可是,母駝產(chǎn)下的駝羔沒多久就死了,母駝一天到晚淌著傷心的淚水,痛苦地哀鳴著,不吃也不喝。


    郁悶的主人坐在草灘上,順手采下一支扎特拉草莖,和著母駝的哀鳴吹奏了起來,一個美好的樂器和一支無限的凄哀的曲子就這樣誕生了。喬龍巴特說,這個神奇的樂器就是楚吾爾,曲子就是《白色的母駝》,如今,《白色的母駝》仍然是楚吾爾的代表曲目之一。


 

 

東去之路

 


    楚吾爾隨著喀納斯景區(qū)的崛起,開始走入國內(nèi)外器樂研究專家們的視線之中。研究之外,有一個疑問產(chǎn)生了:這么一個神奇的樂器,有沒有隨著其他的西域樂器向東而去呢?


    人們的目光隨之轉(zhuǎn)移到了和楚吾爾相仿的樂器--簫的身上?!讹L俗通》說:“舜作簫,其莆參差,以像鳳翼。”說明那時的簫并不是單管,而是由許多長短不同的竹管直排而成,形制很像飛鳥張開的翅膀。由于竹管長短不齊,吹出來的聲音就有高有低,“長則濁,短則清”.倒是今日豎吹的單管簫,和楚吾爾有著極其相近的淵源。古代單管簫叫“笛”又叫做“羌笛”,這種樂器大約在漢武帝時才由西域傳入中原地區(qū)。最初它只有4 個孔,經(jīng)漢代京房的改造才成為5孔。后來,在流傳過程中又多了1 孔,在中原、東亞、東南亞地區(qū)流傳。北宋開封大相國寺手抄本佛教樂曲中有一種叫壽的樂器,它的形制及吹奏方法與楚吾爾相近,中空,上下相通,管端無哨片,或與山口吹孔,豎于嘴上吹奏,唯其開陸孔,無持續(xù)喉鼻音或山口吹孔。


    楚吾爾的蒙古族發(fā)音與河南方言壽也基本相通,十分接近專家們心中的猜測。在龜茲石窟中,西域人吹奏楚吾爾的畫面,為楚吾爾指出了東去的路線。楚吾爾走出阿爾泰山,在2000年前的絲綢之路逆向而上,沿著伊犁古道穿過天山達坂,到達庫車綠洲,稍事休息后順著塔里木盆地邊緣的疏勒、和田、樓蘭到達高昌,又在佛光的籠罩中,伴隨著駝鈴踏向了入關(guān)的道路。


 

 

樂聲悠揚

 


    來自草根的楚吾爾,形制和吹奏方法都比較特殊。演奏者豎持管身,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以右手食指按正面上方第一孔,左手拇指、食指分別按正面第二、第三孔,其余各指起執(zhí)擎管身的作用。管上端置于門牙內(nèi)側(cè)頂住齒齦,與臉平面成銳角,吹奏時,利用舌尖對風門的控制和音孔的開閉奏出旋律,粗獷的喉鼻音持續(xù)樂句始終,和圓潤的旋律音相結(jié)合,構(gòu)成了楚吾爾獨有的音色。


    利用音孔開閉、風門大小和氣息控制,楚吾爾可吹奏出11個音。曲調(diào)優(yōu)美委婉,滑音使樂曲變得更加纏綿或者華麗,每首樂曲,往往都是一氣呵成的長句稍加即興變化多次反復,與我國民族傳統(tǒng)音樂欣賞習慣完全符合。


    楚吾爾善彈節(jié)奏性極強的歡快、活潑的樂曲,以吹奏悠長、抒情和悲哀的樂曲見長。 在節(jié)日、婚禮和放牧、敖包等活動中聽到楚吾爾的聲音,也可以見到樂手以吹奏楚吾爾的方式對遭到生活困難以至生離死別的人們進行慰籍的情景。


    作為新疆蒙古族特有的樂器,楚吾爾曾經(jīng)在一段時間內(nèi)成為家家皆有、人人會吹的樂器,演繹著草原與牧人共同的歌聲。如今,保留在阿勒泰市蒙古族自治鄉(xiāng)的楚吾爾吹奏曲目有幾十種之多,彌足珍貴的是,每個曲目之后,都珍藏著一個美麗的民間故事或神話傳說,引著眾人去尋覓。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楚吾爾:人與草的戀歌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