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初,一些赴羅布泊地區(qū)考察的中外學者,在荒漠中的羅布泊發(fā)現(xiàn)了大面積隆起的土丘地貌,遂向同是當?shù)厝说南驅(qū)г儐柕孛?,向?qū)д`以為學者們是詢問這種地貌形態(tài)在當?shù)氐姆Q呼,便回答說“雅爾當”,即維吾爾語中“陡峻的土丘”之意。有心者將這一稱呼介紹了出去,以后再由英文翻譯過來,“雅爾當”便成了“雅丹”。從此,“雅丹”成為這一類地貌的代名詞。
地貌的準確解釋在地貌教科書上說得很清楚,不過對于地貌我有自己的理解,我覺得地貌就是地球的地表面貌,就好比人的臉面。我們生活的地域有各種模樣,高山湖泊就像長著大眼睛大鼻子的臉龐,戈壁盆地就像面部扁塌的五官。通過這樣的聯(lián)想就很容易了解各種地貌的模樣了。
我們生活的土地也有自己獨特的相貌,比如沙漠、戈壁、高山、冰川、河流、雅丹等等。通過對比各種地貌后,我們會很容易理解地表的容貌,也能更直觀地了解身邊的地貌。
人的外貌是由基因決定的,而地球的外貌卻是由內(nèi)營力和外營力共同作用所決定的,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內(nèi)因和外因。許多年來,在地理讀物和教科書中,雅丹一直被解釋為是一種風蝕地貌,認為雅丹的形成是風力侵蝕的結(jié)果,與另一類風蝕地貌——沙漠地貌相似。于是,在我們多年的認識中,就把這些奇奇怪怪的土山土林稱作風城,就像一座被風吹出來的城市。其實這是不準確的,最起碼不是很嚴謹。風,絕不是形成雅丹的全部外營力。
在烏爾禾盆地中有這樣大面積的雅丹分布,是因為這里具有這種地貌發(fā)育的地質(zhì)基礎(chǔ),即所謂的內(nèi)營力。古時候,為這里留下大面積、深厚的湖相沉積。這種以土為主的沉積結(jié)構(gòu)十分復(fù)雜,其中含有大量粉沙、細沙,同時夾雜有堅硬的泥巖層和石膏膠結(jié)的沙層。
大自然中的風、雨水,雖來勢洶洶,卻也欺軟怕硬。風刮、水蝕,不過逐層搬運走第四紀沉積物中疏松的沙層,對堅硬的泥巖或石膏膠結(jié)層,在一定程度上也無可奈何。
在建造烏爾禾“魔鬼城”的時候,風和雨水配合得天衣無縫,縱向的痕跡由風來雕琢,垂直的痕跡則由雨水來鑿刻。
經(jīng)過幾億年不間斷的探索和修筑,終于完成了自然界中一項宏偉的工程,于是,在荒原中留下一片片土堆,形成一種凹凸相間的奇特外貌,即我們所稱的雅丹。
其實,一個宏大的工程有很多協(xié)作者,雅丹的形成或者說魔鬼城的建造絕不僅僅是風和雨這兩種外營力的作用。除了風和雨之外,還有陽光、動物活動、植物生長、冰雪、細菌等作用共同形成。
烏爾禾魔鬼城呈西北、東西走向,長寬約在5公里以上,方圓約10平方公里,地面海拔在350米左右。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