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乾陵

時間:2011-12-28 08:41來源:新華網(wǎng)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乾陵在陜西省乾縣城北,五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和他的皇后、大周大圣皇帝武則天的合葬墓。自唐太宗始,唐朝諸帝多以山為陵,以乾陵最典型。

    乾陵是渭北唐十八陵中最西邊一個。因位于長安西北方,依八卦的乾位而得名。陵以梁山北峰為封土,四周建以方城,正中留門,門外設(shè)闕,南門內(nèi)建有獻殿,現(xiàn)皆不存。梁山南峰低矮,形同雙乳,分別東西,仿如天然門闕。乾陵的石像生之多,神道之長,陵丘寶頂之大,用地面積之廣,都是前朝任何帝陵所不及。眾多的石象生和梁山北峰的高大形體,共同構(gòu)成了乾陵雄偉壯觀的氣勢。

    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高宗和武則天兩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夾著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從乾陵頭道門踏上石階路,之后,便是平寬的“司馬道”,直到合葬墓。路兩旁現(xiàn)有華表1對,翼馬、駝鳥各1對,石馬5對,翁仲10對,石碑2道。東為無字碑,西為述圣記碑。“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武后為高宗所立,原碑已毀,現(xiàn)在這塊碑是清乾隆年間重建的。此碑右前側(cè)另一塊墓碑,郭沫若題寫了“唐高宗李治與則天皇帝之墓”12個大字。 述圣記碑,俗稱“七節(jié)碑”,是武則天為高宗立的記功碑。碑高6.3米,寬1.86米,頂上一級為廡殿式頂蓋,中間五節(jié)為碑身,下面鐫刻著各種獸紋的是基座。碑身五節(jié)刻有8000余字,由武則天撰文述記高宗的功績,由唐中宗李顯書寫。無字碑,即碑上無一字。據(jù)說是按武則天的遺愿所為,故碑未刻一字,其意是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評說。如今碑上刻的不少文字,是自宋金以后的后人所作。

    唐高宗駕崩后,各國的王侯與使節(jié),紛紛來唐都長安(今日之西安)吊唁,并親往乾陵送葬,為紀念當(dāng)時的盛況,武則天命人將參加葬儀的各地王賓和使節(jié),仿真人服飾及大小雕刻成61尊像分站兩旁,即“六十一番臣”像,每尊像都寬腰束帶,躬禮侍立,遺憾的是頭都被砸掉了,追其因果,傳說紛紜。

    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兩個皇帝合葬在一起,這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至今,乾陵還未被盜過。西安是10朝古都,古代帝王墓甚多,許許多多富有歷史價值的墓被盜賊所盜,甚至盜空,連名聞中外的秦始皇陵墓也逃不過劫難,唯武后與高宗的合葬墓未被盜。1966年至1971年,我國考古學(xué)家曾多次對此墓進行勘察,結(jié)論是其墓堅固異常,據(jù)勘查從墓道口到墓門長631米,寬3.9米,共39層,全用石條填砌,各層石條再用鐵栓板固定,并灌注了鐵汁,這些情況與文獻所載一致,由此完全可以確信此墓確實難以開掘。

    歷代對武則天為何要立“無字碑”,歸納起來有三種說法:

    其一,認為是按武則天的臨終遺言而立的,她的功過是非由后人評說,顯示武則天的帝王風(fēng)范與博大胸懷。

    其二,認為武則天自以功高蓋世,以至無法用語言文字表盡其功德,故立無字碑,顯示武則天的狂妄。

    其三,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在無字碑表面有打好的方格痕跡。由此推測,當(dāng)年是準備刻上碑文的,并且碑文已寫好,有了準確的字數(shù),只是由于某種原因未能刻上,以后各代也未敢再刻。究其原因,可能是在唐中宗末年想刻上但又遇上韋皇后下毒唐中宗突然死亡。之后,隨著文武大臣對武則天的非議不斷,故一直未能刻上字。

    但宋、金以來,無字碑陽面、陰面已有名人題詞42段,已成有字碑。這些字跡中惟有金天會十二年(公元1134年)的一段文字堪稱國寶。

    鑒于無字碑的珍貴,武則天紀念館于1998年照原碑復(fù)制于廟內(nèi),取名“豐碑”,其用料規(guī)格略大于原碑,它高9米,寬2.15米,厚1.6米,重100噸,是目前國內(nèi)最大的古典青石碑。碑首并排8條螭龍,碑身兩側(cè)陰刻兩條升龍長4米,前面刻有金代皇弟都統(tǒng)經(jīng)略朗君的一段記事。記事全文84字,用早已約絕跡的古代契丹小篆書寫出,并有漢文對譯,是目前國內(nèi)金代石刻文字中最珍貴的絕品。

    漢文對譯碑文如下:

    大金皇弟都統(tǒng)經(jīng)略郎君向以疆場無事,獵于梁山之陽,至唐乾陵,殿廡頹然,一無所睹,受命有司鳩工修飾。今復(fù)謁陵下,繪象一新,回廊四起,不勝欣懌,與禮陽太守酣飲而歸。時天會十二年歲次甲寅仲冬十有四日。

    尚書職方郎中黃應(yīng)期,宥州刺史王圭從行,奉命題,右譯前言。

    乾陵陵園內(nèi)現(xiàn)存精美絕倫的大型石刻124件,被譽為“盛唐石刻藝術(shù)的露天展覽館”。據(jù)證實,乾陵是迄今為止唯一未被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墓。在陵園的永泰公主、章懷太子、懿德太子三座陪葬墓內(nèi)發(fā)現(xiàn)有精美的唐代壁畫,堪稱“盛唐繪畫藝術(shù)的地下畫廊”。

    唐高宗李治(公元628-683年),父唐太宗李世民,母長孫皇后。始封晉王,后得母舅長孫無忌的幫助被推為太子,公元650年李世民死后繼位,時年22歲,在位35年(公元650-683年)。病死、葬乾陵。武則天皇后(公元624-705年)比唐高宗大四歲,655年唐高宗立為皇后,690年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周,時年67歲,在位16年(公元684年-705年)。病死,與高宗合葬乾陵。

    高宗李治,是唐太宗第九子,唐太宗即位不久,就決定立8歲的長子李承乾為皇太子,因其習(xí)性散慢,生活奢侈,嬉戲無度,并制定了政變計劃,準備廢除唐太宗,逼太宗退位,事情敗露。貞觀十四年(643年),太宗把他廢為庶人。此時應(yīng)由長孫后的第二子,唐太宗的第四子魏王李泰繼皇太子位,由于李泰曾和太子承乾爭奪過王位,大臣反對立李泰為太子,李治在得到了舅父長孫無忌的支持下,才被勉強立為太子。他性格軟弱,自顯慶五年以后,又因身患風(fēng)疾,經(jīng)常頭暈?zāi)垦?,政令多出于武則天。公元683年死于洛陽貞觀殿,翌年8月葬乾陵。

    武則天,名曌。原籍山西文水人,生于四川廣元縣,出身于木材商人家庭。9歲亡父,14歲被李世民選入宮為“才人”,賜號“武媚”,為正五品女官。武則天精通文史,明敏機智,有權(quán)術(shù)善應(yīng)變。李治為太子時,二人便建立了感情。唐太宗死后,根據(jù)唐代制度,先帝嬪妃均削發(fā)為尼,武則天也出家“感業(yè)寺”。公元654年,高宗又將她召進宮中封為“昭儀”,次年冊封為皇后。從此她開始了參決朝政的政治生涯,與高宗并稱“二圣”。高宗死后,她先廢掉中宗(李顯),又廢掉睿宗(李旦),自立為帝,改唐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統(tǒng)治的50年間,正是唐朝政治、經(jīng)濟蓬勃發(fā)展的時期,全國戶數(shù)增加了將近一倍,鞏固了封建經(jīng)濟基礎(chǔ)。武則天加強和改善了唐王朝和邊疆各少數(shù)民族的關(guān)系,恢復(fù)了“安西四鎮(zhèn)”,設(shè)置了“北庭都護府”。

    武則天晚年,侄兒武三思把持朝政,政憲大亂。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張柬之發(fā)動政變,擁立中宗復(fù)位。同年11月,武則天病死于洛陽上陽宮,臨終遺囑去皇帝尊號,終年82歲。她“遺制袝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圍繞著她與高宗李治合葬乾陵的問題展開了爭論,給事中嚴善思以《天元房錄葬法》中“尊者先葬,卑者不可以后開入”為理由,反對合葬。武則天畢竟是唐中宗的母親,中宗以“準遺詔以葬之”為由,在706年5月,重新啟開乾陵墓道,將武則天與高宗合葬于乾陵。

(責(zé)任編輯:鑫報)
>相關(guān)新聞
  • 陜西咸陽:“生物菌群”嚴重侵蝕乾陵石刻普遍存在
  • 乾陵啟動考古工程3D模擬地宮尋武則天
  • 乾陵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