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20年代,西寧也有了洋車。當時,洋車在西寧較為稀奇,它是鐵制框架,轅條長轱轆大,車座有厚墊,有涼篷,并裝有手按報警喇叭。拉洋車的車夫夏天打扮得特別漂亮,頭戴草禮帽,身穿白綢汗衫、青緞馬夾、白綢褲子、黑緞帶子扎褲腳,白襪子,毛禮服呢面淺元口、毛布掌的天津鞋,戴一副墨鏡,看起來可有點派頭。可是一到冬天,天氣一天一天變冷了,這時車夫日子難過,也最邋遢。他們頭戴氈帽,身穿棉衣褲,腰扎一根布帶子,腳上穿著氈鞋,穿得厚了,跑起來也沒有夏天利索。
人力車除了拉人,還有拉貨的。
上世紀一二十年代,在西寧的糧食市場上,除用小毛驢運送糧食外,也有一兩家使用人力獨輪手推車運送糧食和貨物。這種車能裝五六百斤重的物品,較為方便,就是推著費力。那時候道路不平,用獨輪車推幾百斤重的東西走路,實在費勁。這種手推車一直沿用到解放前夕。
人拉架子車出現(xiàn)在1952年。西寧觀門街有兩位拉車的,一位是西寧人,名叫馮文明;另一位名叫趙子平,是陜西人。他們二人從內地買了架子車,專門給個體經(jīng)營者送食用油。他們從大教場糧油庫裝好油,送往城內的經(jīng)營者店內。每人每車可拉三四桶,約有一千三百多斤,基本上每天一趟。節(jié)日期間,每日運兩次。到了1953年,西寧市在南川東路建起了生產(chǎn)架子車的廠,架子車多了起來。(作者: 趙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