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治水記——敦煌莫高窟致力防洪和飲水升級換代

時間:2021-07-14 09:28來源:大西北網(wǎng)—新華社 作者:劉詩平 點擊: 載入中...
    莫高窟治水記——敦煌莫高窟致力防洪和飲水升級換代


 
 
 
     這是大泉河(7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大泉河及其流經(jīng)的敦煌莫高窟(7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這是敦煌莫高窟全景(7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這是敦煌莫高窟(7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這是敦煌莫高窟北區(qū)及河邊防洪堤(7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游客在敦煌莫高窟游覽(7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游客在敦煌莫高窟游覽(7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鳥瞰大泉河及其流經(jīng)的敦煌莫高窟(7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新華社蘭州7月13日電 題:莫高窟治水記--敦煌莫高窟致力防洪和飲水升級換代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坐落在大泉河畔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敦煌莫高窟,受大泉河滋養(yǎng)的同時,也不時受大泉河洪水的侵擾。記者近日在莫高窟采訪了解到,這里的防洪標準已由沒有等級的低標準,升至百年一遇,再升為300年一遇,確保文化瑰寶不受侵害。
 
 
      與此同時,莫高窟守護者的飲用水,也已經(jīng)由喝大泉河的苦咸水,改喝水質(zhì)好了不少的井水,如今正在進行井水置換,將喝上更高標準的城市自來水。
 
 
      大泉河:莫高窟的生命之源
 
 
      莫高窟在大泉河(古稱宕泉)的哺育下誕生與延續(xù)。唐朝《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僔途經(jīng)于此,忽見金光,如現(xiàn)萬佛,于是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后開窟千年,生生不息。
 
 
      如今,莫高窟仍保存有從前涼至元朝的洞窟735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是世界上延續(xù)時間最長、保存最好、規(guī)模最大的佛教藝術(shù)寶庫。
 
 
      “莫高窟建造洞窟的必要條件之一是要有水源,而大泉河正好流經(jīng)莫高窟,為開鑿建造洞窟的工匠提供了必需的生活用水。”敦煌研究院總務(wù)處處長張殿軍說,大泉河的下切,為石窟開鑿提供了良好的場所,同時河水為洞窟開鑿和守護寺僧所用,便利的用水條件,使鑿窟造像延續(xù)千年。
 
 
      《唐隴右李府君修功德碑記》記載,唐朝時的莫高窟“前流長河,波映重閣”.而作為飲用水源,大泉河不僅養(yǎng)育了各個時代的莫高窟僧人,莫高窟的現(xiàn)當代守護人也曾經(jīng)飲用大泉河水。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在一次題為“莫高窟人和莫高窟精神”的講座中說,1943年,常書鴻(敦煌藝術(shù)研究所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來到敦煌,準備籌建敦煌藝術(shù)研究所時,飲用水就是大泉河水,冬天河水結(jié)冰,要砸冰燒化后才能取用,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20世紀80年代。
 
 
      如今,大泉河水滋潤著莫高窟這片小小綠洲,是莫高窟保護區(qū)綠化和改善窟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主要水源、治沙工程灌溉用水的主要來源,是莫高窟保護區(qū)綠化的生命之源。
 
 
      “大泉河是莫高窟的母親河,過去吃水是大泉河水,現(xiàn)在是灌溉林帶,莫高窟這片繁蔭是大泉河提供的。沒有林帶,風沙侵襲,就保不住洞窟,防風固沙現(xiàn)在是效果最明顯的時候。”張殿軍說。
 
 
      防洪水之害:防洪標準提高至300年一遇
 
 
      大泉河滋養(yǎng)著莫高窟,發(fā)洪水的話則對莫高窟的崖體、洞窟、壁畫造成危害。莫高窟地區(qū)氣候干燥,使得洞窟壁畫至今保存較好。然而,當遇到較大降雨時,沒有土壤和植被截蓄雨水,地表徑流迅速匯聚,常常形成泛濫的洪水。
 
 
      據(jù)專家介紹,大泉河洪水對莫高窟的崖體有破壞作用。歷史上,莫高窟底層洞窟曾遭受洪水淹沒,同時造成洞窟潮濕、壁畫霉變、酥堿。
 
 
      酒泉市黨河流域水資源管理局副局長鄧巍說,為保護莫高窟歷史文物古跡,酒泉市于1983年沿莫高窟保護區(qū)河道修建了防洪堤。由于防洪標準較低,2003年重新修建了該段堤防工程,設(shè)防標準為百年一遇。
 
 
      然而,2011年6月16日發(fā)生的特大洪水,沖毀了莫高窟文物保護區(qū)內(nèi)的防洪堤,同時洪水漫過河岸進入莫高窟大牌坊及周邊綠地,并進入莫高窟北區(qū)窟前低地。2012年6月4日再次發(fā)生特大洪水,大泉河洪水漫過窟前的防洪堤壩和跨河橋面,造成部分底層洞窟進水,并在窟前淤積了大量泥沙。
 
 
      “不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大泉河洪水都是威脅莫高窟安全的重大危險源之一,也是莫高窟保護面臨的主要風險,2011年的洪水超過了百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張殿軍說。
 
 
      鄧巍說,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對于特別重要的文物古跡,防洪標準可適當提高,考慮到實際發(fā)生的洪水量,2016年將莫高窟左岸重點堤防防洪標準提高到了300年一遇。
 
 
      去苦水之澀:莫高窟守護人飲水升級換代
 
 
      對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員而言,飲水問題是苦澀的。敦煌學家孫儒僩在《我經(jīng)歷的敦煌石窟保護》一文中寫道:“到20世紀70年代,在現(xiàn)在保衛(wèi)處的南面打了一口約30米的淺井,基本用上了較為清潔的井水,不再直接從大泉河里打水飲用了……有了井水后,盡管水質(zhì)仍然不好,但生活上多少有了一些改進。”
 
 
      一口“水質(zhì)仍然不好”的淺井,無法滿足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所有職工的飲水問題,趙聲良說:“1984年,我去(敦煌研究院工作)也是喝那個水(大泉河水),喝了就拉肚子。天天拉肚子,兩個月就適應(yīng)了,就成了莫高窟人了。”
 
 
      張殿軍說,為解決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員和游客生活用水問題,后來在距離莫高窟8公里處打了3口水井。大泉河的水質(zhì)不適合喝,井水含堿度和礦化度依然很高。
 
 
      “目前,敦煌研究院和敦煌市水務(wù)局正在做莫高窟城市自來水置換規(guī)劃,用城市自來水取代井水,已經(jīng)上報了方案。”張殿軍說,城市自來水引進后,可以為游客提供直飲水,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員的飲水條件也將進一步改善。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13000024號-1??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