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符號,5000年文明烙印

時間:2017-06-15 11:26來源:大西北網(wǎng)-世界歷史解讀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中國符號--是指能夠代表中國并且足夠影響世界的意象,可以是圖形圖像、文字組合,也不妨是聲音信號、建筑造型,甚至可以是一種思想文化、一個時事人物。


    文房四寶


    中國古代的”文房四寶“一般是指:筆、墨、紙、硯這四種用具。文房,也就是書房。筆、墨、紙、硯這四種基本用具是文人書房中必備的四件寶貝,人們通常把它們稱之為”文房四寶“.中國的文房四寶是中國人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中國的文房四寶在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在中華文化的傳承、傳播、保存中,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中國建筑


    中國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和光輝的成就。我國古代的建筑藝術也是美術鑒賞的重要對象。而要鑒賞建筑藝術,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藝術的主要特征外,還要了解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一些重要特點,然后再通過比較典型的實例,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特點是多方面的。


    武術、太極拳、氣功


    武術,中國武術、中國傳統(tǒng)武術,通過武化流傳,以”制止侵襲“為技術導向、引領修習者進入認識人與自然、社會客觀規(guī)律的傳統(tǒng)教化(武化)方式,是人類物質(zhì)文明的導向和保障。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以中國傳統(tǒng)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yǎng)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yī)經(jīng)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nèi)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cè)嵯酀臐h族傳統(tǒng)拳術。


    氣功(炁功)是一種中國傳統(tǒng)的保健、養(yǎng)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調(diào)整、身體活動的調(diào)整和意識的調(diào)整(調(diào)息,調(diào)形,調(diào)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fā)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


    昆劇


    昆劇,又名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簡稱”昆腔“,是我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產(chǎn)生于江蘇昆山一帶。昆劇誕生于元朝末年,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昆曲是我國傳統(tǒng)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際(14世紀中葉)即產(chǎn)生于江蘇昆山一帶。


    許多地方劇種,如:京劇、湘劇、川劇、贛劇、桂劇、邕劇、越劇和廣東粵劇、閩劇、婺劇、滇劇、晉劇、蒲劇、上黨戲等等,都受到過昆劇藝術多方面的哺育和滋養(yǎng),因此,昆劇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同時,昆劇還有”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昆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中醫(yī)


    中醫(yī)是中國的傳統(tǒng)醫(yī)學,中醫(yī)一般是指中國以漢族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傳統(tǒng)醫(yī)學為主的醫(yī)學,所以,中醫(yī)也稱為漢醫(yī)。”中醫(yī)學“之中包涵”中藥學“,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神農(nóng)嘗百草,始有醫(yī)藥“的傳說,因此,中藥源于距今7000年前的神農(nóng)時代,中藥的鼻祖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神農(nóng)。


    中華服飾


    中華衣裝,也稱華夏衣冠,也就是”漢服“.漢服,是中國漢族的傳統(tǒng)民族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漢服是中國漢民族的傳統(tǒng)民族服飾,其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華夏人民(漢族)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征,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


    絲綢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了絲綢(養(yǎng)蠶繅絲織綢)的國家。而做出發(fā)明絲綢(養(yǎng)蠶繅絲織綢)這一偉大貢獻的發(fā)明家,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軒轅黃帝的妻子嫘祖。


    在5000多年以前,勤勞、智慧、聰明的嫘祖就發(fā)明了絲綢(養(yǎng)蠶繅絲織綢技術)。嫘祖作為中華第一夫人,與黃帝并列為”人文初祖“.嫘祖被譽為”人文女祖“.嫘祖為人類的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被后世尊為”先蠶“,享譽海內(nèi)外。嫘祖教民養(yǎng)蠶繅絲,建立了光照千秋的功業(yè),被稱為”蠶母娘娘“.


    茶文化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中國是世界茶葉的祖國,這是世界公認的。茶,是中華民族的國飲。飲茶、種茶、制茶都起源于我國。我國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說明,在距今7000年前的神農(nóng)時代,中國就發(fā)現(xiàn)了茶葉,并且知道了茶葉具有神奇的藥用作用。


    瓷器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xiāng),舉世聞名的中國瓷器,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chuàng)造和發(fā)明,瓷器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中國發(fā)明的瓷器,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作出的偉大貢獻。中國號稱”瓷之國“,中國所制造的精美的瓷器,為全世界人民所喜愛。中國是瓷器的發(fā)源地,中國被譽為是”瓷器之國“.中國的瓷器制造技術傳到世界各國,對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中國也博得了”世界瓷國“的光榮稱號。


    國畫


    國畫,是中國漢族傳統(tǒng)繪畫形式。國畫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于絹或紙上,這種畫種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國畫是我國傳統(tǒng)繪畫(區(qū)別于”西洋畫“),其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nèi)核是”筆墨“.


    書法


    中國的文字(漢字)起源,歷史非常悠久。在距今約5000年前的軒轅黃帝時代,文字開始出現(xiàn)。傳說軒轅黃帝命令大臣倉頡造字,倉頡就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文字。倉頡,是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chuàng)造者,被后人尊為文字始祖。中國的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發(fā)展、為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的保存和傳承作出了不朽的功績。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


    古琴


    古琴,也稱:瑤琴、玉琴、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代就已盛行的樂器,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四千余年,據(jù)《史記》載,琴的出現(xiàn)不晚于堯舜時期。琴的創(chuàng)制者有”伏羲作琴“、”神農(nóng)作琴“、”舜作五弦之琴“等說,可以看出,古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內(nèi)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宮、商、角、徵、羽)。后來周文王加弦一根,是為文弦;武王伐紂,加弦一根,是為武弦。合稱文武七弦琴。


    圍棋


    圍棋是一種古老的智力游戲,起源于中國。圍棋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fā)明。圍棋是中國”五帝“之一的堯帝發(fā)明的,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圍棋最早被稱為”弈“或”棋“.后來,有人根據(jù)下棋時黑白雙方總是互相攻擊,互相包圍的特點,稱”下棋“是”圍棋“.這樣,”圍棋“作為一個專用名詞就固定下來。


    鞭炮


    鞭炮起源至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沒有火藥和紙張時,古代人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fā)聲,以驅(qū)逐瘟神。這當然是民俗傳說,但卻反映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鞭炮說法上各個歷史時期不同,稱謂從爆竹、爆竿、炮仗和編炮一直到鞭炮。


    中國菜


    中國各地區(qū)、各民族各種菜肴的總稱。源于中原,具有歷史悠久、技術精湛、品類豐富、流派眾多、風格獨特的特點,是中國烹飪數(shù)千年發(fā)展的結晶,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針灸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針法是指在中醫(y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nèi),運用捻轉(zhuǎn)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刺入點稱為人體腧穴,簡稱穴位。根據(jù)最新針灸學教材統(tǒng)計,人體共有361個正經(jīng)穴位。灸法是以預制的灸炷或灸草在體表一定的穴位上燒灼、熏熨,利用熱的刺激來預防和治療疾病。通常以艾草最為常用,故而稱為艾灸,另有隔藥灸、柳條灸、燈芯灸、桑枝灸等方法。


    曲水流觴


    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流傳的一種游戲。夏歷的三月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得即興賦詩并取杯飲酒。曲水流觴這種游戲非常古老,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晉代有名的大書法家王羲之所書的流傳千古的書法作品”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記錄的就是在浙江紹興蘭亭一帶進行曲水流觴游戲的過程。


    中國結、刺繡、黎錦


    中國結,是一種裝飾手工藝品,是一種中國民間藝術形式。古稱絡子,歷史悠久,代表著中國,并影響到周邊國家的裝飾藝術如日本結、朝鮮結。


    刺繡:刺繡是在織物上繡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刺繡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手工藝術,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的歷史。刺繡織物主要是絲綢和絲線。中國四大名繡:蘇繡、湘繡、粵繡、蜀繡。在中國的傳統(tǒng)刺繡工藝品當中,常常將產(chǎn)于江蘇省的”蘇繡“、湖南省的”湘繡“,廣東省的”粵繡“、四川省的”蜀繡“,合稱為”中國四大名繡“.


    黎族織錦(黎錦):黎族織錦,也稱為”黎錦“,是海南島黎族的民間織錦。黎族織錦(黎錦)是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品,有著3000年悠久的歷史。黎錦在春秋時期就享有盛名,黎錦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史書上被稱為”吉貝布“,”吉貝“在黎語中就是木棉的意思。


    竹簡


    竹簡,戰(zhàn)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制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稱木簡),牘比簡寬厚,竹制稱竹牘,木制稱木牘。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jīng)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因此人們又稱信為”尺牘“.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qū)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fā)現(xiàn),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中藥柜


    中藥柜,亦稱中藥櫥、藥柜子、藥斗子,貼墻擺放;其高不過鼻(1.60米,我國普通人身高為1.60-1.80米),寬不超臂展長度(兩臂伸展寬度1.70米)。有”平視觀上斗,展手及邊沿“的特點。


    古代司南


    司南是中國古代辨別方向用的一種儀器,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發(fā)明。據(jù)《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時期的河北磁山一帶。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杓形的東西,放在一個光滑的盤上,盤上刻著方位,利用磁鐵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別方向,是現(xiàn)在所用指南針的始祖。 現(xiàn)比喻行事的準則;正確的指導。


    指南針


    指南針又稱指北針,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zhuǎn)動并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fā)明由三部曲組成:司南、磁針和羅盤。他們均屬于中國的發(fā)明。


    剪紙


    剪紙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的手工藝術,在我國流傳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剪紙是我國的藝術瑰寶。剪紙藝術這一中國民間藝術瑰寶,至今仍然綻放著絢麗的光芒。


    筷枕


    餐具中用來架起筷子,防止筷子直接接觸桌子的物件,材質(zhì)有木,玉,金屬,瓷等多種。


    龍頭風箏


    風箏是由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發(fā)明于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后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zhì)。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后,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于造紙業(yè)的發(fā)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jié),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織布機


    織布機,又叫紡機、織機、棉紡機等,早期的織布機都是依靠人力帶動的織布機。無梭織布機技術自19世紀起就著手研究,自50年代起逐步推向國際市場。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新型的無梭織機陸續(xù)投入市場。無梭織機對改進織物和提高織機的效率取得了顯著成效,在世界各國被廣泛采用,并加快了織造設備改造的進程,許多發(fā)達國家無梭織機的占有率已達80%左右,出現(xiàn)了以無梭織機更新替代有梭織機的大趨勢。


    油紙傘


    油紙傘是漢族傳統(tǒng)工藝品之一,作為起源于中國的一種紙制或布制傘,亦傳至亞洲各地如日本、朝鮮、越南、、泰國、等地,并在各地發(fā)展出具有當?shù)靥厣挠图垈恪kS著大陸客家人遷移至臺灣定居,也令中式油紙傘在臺灣生根發(fā)展。油紙傘除了是擋陽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禮儀一項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國傳統(tǒng)婚禮上,新娘出嫁下轎時,媒婆會用紅色油紙傘遮著新娘以作避邪。日本傳統(tǒng)婚禮上,新娘也會被紅色油紙傘遮著。琉球古代婚禮上也有用到油紙傘。老人喜好象征長壽的紫色傘,送葬時則要用白色傘。日本傳統(tǒng)舞蹈也會以油紙傘作道具,茶道表演時有的要用”番傘“.


    鑄幣


    具有一定形狀、成色、重量和面值的金屬貨幣。系 鑄幣 由貨幣充當流通手段的職能而產(chǎn)生。自然形態(tài)的金屬貨幣在流通中需要秤算重量、鑒定成色,很不方便。為了適應交換發(fā)展的需要,將金塊、銀塊按照貨幣計算名稱所規(guī)定的金銀重量,鑄造成具有一定成色、花紋和形狀的金片和銀片,這就形成了鑄幣。


    紙燈籠


    紙燈籠是一種常見的漢族傳統(tǒng)手工藝品。用紙制作成的燈籠,有名字可以看出制主要的作原料是紙。紙燈籠的裝飾效果比它的照明效果好。我們一般都是將紙燈籠用來觀賞或裝飾,來增添節(jié)日氣氛。


    繡花鞋


    在鞋類大家庭中,鞋文化與刺繡藝術完美結合的中國繡花鞋是華夏民族獨創(chuàng)的手工藝品,這種根植于民族文化中的生活實用品被世人譽稱”中國鞋“.


    戲曲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經(jīng)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zhì)中體現(xiàn)其各自的個性。


    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jīng)過長期的發(fā)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中國戲曲劇種種類繁多,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中國各民族地區(qū)地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tǒng)劇目數(shù)以萬計。其它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昆曲、墜子戲、粵劇、淮劇、川劇、秦腔、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河南越調(diào)、河南墜子、湘劇、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


    虎枕


    老虎枕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手工藝品,它色澤艷麗,放在家中當擺設,既時尚,又古樸,也蘊含了吉祥、如意,同時也是孩子的好玩具。


    月餅


    月餅是久負盛名的漢族傳統(tǒng)小吃,深受中國人民喜愛。月餅圓又圓,又是合家分吃,象征著團圓和睦,在中秋節(jié)這一天是必食之品。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于中秋節(jié)所食。據(jù)說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于唐朝開始。北宋之時,在宮廷內(nèi)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發(fā)展至明朝則成為全民共同的飲食習俗。時至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


    粽子


    粽子又稱”角黍“、”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慶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xiàn),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jié)慶食物。


    陶塑


    陶塑,是陶質(zhì)的雕塑藝術品,始于秦漢時期,它的出現(xiàn)為我國雕塑史和陶藝史上譜寫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泥塑


    泥塑,俗稱”彩塑“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摻入少許棉花纖維,搗勻后,捏制成各種人物的泥坯,經(jīng)陰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繪。是中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漢族民間藝術。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泥塑在民間俗稱”彩塑“、”泥玩“.泥塑發(fā)源于寶雞市鳳翔縣,流行于陜西、天津、江蘇、河南等地。


    花轎


    花轎,也叫喜轎,是傳統(tǒng)中式婚禮上使用的特殊轎子。一般裝飾華麗,以紅色來顯示喜慶吉利,因此俗稱大紅花轎。


    獅子門環(huán)


    鋪首,俗稱”門環(huán)“.準確地講,鋪首只是門環(huán)底座,鋪首銜環(huán)才是一個完整的門環(huán)。 如同門簪是用來固定大門,門釘是用來固定門板一樣,門環(huán)是用來開關大門和叩門的,為一種實用物件。 古代統(tǒng)治階級對民居門環(huán)有很明確的等級規(guī)定。明史記載:”親王府四城正門以丹漆金釘銅環(huán);公王府大門綠油銅環(huán);百官第中公侯門用金漆獸面錫環(huán);一二品官門綠油獸面錫環(huán);三至五品官門黑油錫環(huán);六至九品官門黑油鐵環(huán)……“難怪山西眾多豪宅老門都是黑漆或無漆的,門環(huán)為鐵制。


    佛祖像


    佛之形像。廣義含菩薩、羅漢、明王、諸天等像。其像雖有雕塑像、畫像(繪像)二種,然僅雕塑像稱佛像,畫像則稱圖像。印度古代認為雕畫佛像乃是冒瀆神圣之事,故山琦(梵Sa^nchi^)等之古雕刻,僅止于以佛法、菩提樹、佛足跡等標記象征佛。其后,隨大乘佛教之興起,佛像之雕刻始盛行,故諸大乘經(jīng)典中有甚多關于造像因緣及其功德之記載。


    鳥籠


    鳥籠是觀賞鳥進行活動與棲息的主要環(huán)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養(yǎng)鳥器具的適用與否,是能否養(yǎng)好觀賞鳥的關鍵之一。所以,只有先置備好合適的鳥籠和其它附屬器具,才能將鳥養(yǎng)得健康活潑,鳴唱自如,適合觀賞。根據(jù)不同體形,習性,鳥籠分為許多種。


    算盤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于北宋時代,北宋串檔算珠。算盤是漢族勞動人民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中國是算盤的故鄉(xiāng),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準確等優(yōu)點,在許多國家方興未艾。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fā)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相提并論,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中趙太丞家藥鋪柜就畫有一架算盤。由于珠算盤運算方便、快速,幾千年來一直是漢族勞動人民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即使現(xiàn)代最先進的電子計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盤的作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剛剛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通過,珠算正式成為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麻將


    麻將,起源于中國,由中國漢族人發(fā)明的博弈游戲,娛樂用具,一般用竹子、骨頭或塑料制成的小長方塊,上面刻有花紋或字樣,每副136張。四人骨牌博戲,流行于華人文化圈中。


    屏風


    屏風,古時建筑物內(nèi)部擋風用的一種家具,所謂”屏其風也“.屏風作為傳統(tǒng)家具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由來已久。屏風一般陳設于室內(nèi)的顯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擋風、協(xié)調(diào)等作用。它與古典家具相互輝映,相得益彰,渾然一體,成為家居裝飾不可分割的整體,而呈現(xiàn)出一種和諧之美、寧靜之美。


    木雕


    木雕是雕塑的一種,在我們國家常常被稱為”民間工藝“.木雕可以分為立體圓雕、根雕、浮雕三大類。木雕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工種,在我們國家的工種分類中為”精細木工“.以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一般選用質(zhì)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采用自然形態(tài)的樹根雕刻藝術品則為”樹根雕刻“.木雕有圓雕、浮雕、鏤雕或幾種技法并用。有的還涂色施彩用以保護木質(zhì)和美化。


    青銅器


    青銅器(Bronze Ware)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誕生于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


    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xiàn),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銅器出現(xiàn)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青銅器在2000多年前逐漸由鐵器所取代。


    中國青銅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4000多年青銅發(fā)展的高超技術與文化。


    古書


    泛稱傳世的古籍。 晉葛洪《抱樸子·鈞世》:”然古書者雖多,未必盡美。“宋曾鞏《<列女傳目錄>序》:”自 唐之亂,古書之在者少矣。“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桌上有一盆佛手……兩三本古書。“亦專指經(jīng)史之外的古代著作。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通二·述類例》:”書作於經(jīng)史間,而非經(jīng)史可附者,概曰古書。“


    青銅鼎


    西周晚期青銅炊器。平沿外折,雙立耳微向外撇,圓底,獸蹄足,鼎高58.5厘米,口徑29.4厘米,腹徑11.5厘米,重6.2公斤,耳內(nèi)面飾竊曲紋,外飾兩周空心連珠紋,腹部飾一周竊曲紋,通體蠟光。1983年4月18日在墩上鄉(xiāng)中鋪村楊沖出土。


    銅獸


    銅制的獸頭形鋪首。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