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鐵心橋古剎保留一株千年“唐代蠟梅”

時間:2017-03-09 16:37來源:大西北網(wǎng)-金陵晚報 作者:唐云云 點(diǎn)擊: 載入中...

     眼下正是賞梅的大好季節(jié),沐浴著春風(fēng),梅花吐蕊,燦然如錦,宛若云霞。南京人都知道,紫金山的梅花山、雨花臺的梅崗、城西的古林公園、溧水的傅家邊是如今的南京賞梅勝地。其實(shí),歷史上南京還有多處賞梅的絕佳去處,那些梅林同樣千姿百態(tài),流香溢彩。清代著名文學(xué)家龔自珍在游覽南京龍蟠里賞梅勝地后,還寫出了著名的散文名篇《病梅館記》。


    城西龍蟠里曾是賞梅勝地


    “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chǎn)梅”,這是龔自珍代表作《病梅館記》開頭的話。清代語境中的“江寧”,就是指現(xiàn)在的南京,由此可見,“江寧之龍蟠”和蘇州鄧尉香雪海梅林、杭州西溪梅林一樣,都是當(dāng)時名聞全國的賞梅佳處。“江寧之龍蟠”又是哪里呢?專家告訴記者,這個“龍蟠”,是指南京城西的“龍蟠里”.


    如今的龍蟠里,已經(jīng)找不到多少梅樹了,但在地方史志筆記中,還能找到對龍蟠里梅花的記載?!妒巧街尽份d:“盋山,山以形似得名。清道光中,陶文毅公澍改盋為博,置園于此,倚石為臺,冠屋其上……園中江梅百株,磴道左右有古松四,夭矯騰孥。”


    南京文史學(xué)者楊松濤介紹,清道光年間,名臣陶澍任兩江總督時,在龍蟠里一帶植梅樹百余株,使這里成為南京城西賞梅佳處。文人張汝南在《江南好辭》 中寫道:“江南好,高閣麗馀霞,一石嶙峋蹲虎豹,四松蜿蜒化龍蛇,百本種梅花”,正是描繪那里的梅林勝景。


    清道光二十年(1840),49歲的龔自珍從蘇州專程來到南京,盤桓數(shù)月,曾在龍蟠里附近盋山之麓的四松庵住過一段時間,對龍蟠里梅花很是熟悉,還養(yǎng)過龍蟠里鄉(xiāng)民培植的盆景梅花。離開南京后,他撰寫了著名的散文《病梅館記》,文中以“梅”喻指人才,從“病梅”的生產(chǎn)、流行,直指封建社會對人性的扭曲和對人才的壓抑,表達(dá)了追求個性解放的進(jìn)步思想。


    明代紫金山的“梅花塢”最火


    梅花山是紫金山最主要的賞梅勝地,不過,據(jù)研究者考證,梅花山是民國時才形成梅林的。文史研究者朱炳貴告訴記者,明代紫金山梅花絕佳去處,并不在梅花山,而在靈谷寺東南側(cè)的梅花塢。明萬歷時國子監(jiān)祭酒馮夢禎在《靈谷寺探梅記》中描述了梅花塢的方位:“越靈谷而東二里許,北行百步達(dá)梅花下。”可見,梅花塢在如今鐘山體育運(yùn)動公園北面的東洼子村、西洼子村一帶。


      梅花塢在繁盛時期,“盡一塢皆梅花,參差錯落不下千株”.朱炳貴介紹,明清時,南京人往靈谷寺梅花塢賞梅和今人去梅花山一樣,都是流行的習(xí)俗。明末清初小說《玉嬌梨》中的一段文字描繪了這一社會生活圖景:“這靈谷寺看梅是金陵第一勝景,近寺數(shù)里皆有梅花,或紅或白,一路冷香撲鼻,寺中幾株綠萼更是茂盛,到春初開時,詩人游客無數(shù)。”每到春天,從朝陽門(今中山門)往靈谷寺梅花塢的道路上,文人雅客或背著酒壺,或擔(dān)著茶具,市井細(xì)民呼朋喚友,歌呼吟嘯,齊向梅花塢涌去。


    明代南京著名文人顧起元寫詩盛贊梅花塢的美景:“韋曲煙花此塢稀,即看瓊樹滿山扉。絕憐照水千株出,只恐臨風(fēng)一片飛。雪態(tài)淡搖雙玉佩,天香深護(hù)六銖衣。春光駘蕩人皆醉,坐惜繁英瞑未歸。”可惜的是,清代以后,由于戰(zhàn)火摧殘,梅花塢漸漸凋敝,“吉祥干老花放遲,靈谷村深樹已殘”,這處賞梅勝地最終完全消失。


    鐵心橋有株千年“唐代蠟梅”


    歷史上,除了龍蟠里、梅花塢,清涼山北的陶谷、秦淮河邊的烏衣園等,也都是南京著名的賞梅佳地。在南京地名寶庫中,也有很多“梅地名”.南京地名研究者高小民介紹,梅園新村最早就是因?yàn)楫?dāng)?shù)赜幸淮笃妨侄妹?。民國時期,樂居房產(chǎn)公司在這里建了多座獨(dú)立、聯(lián)排別墅,考慮到此地曾有梅林,因此命名為“梅園新村”;應(yīng)天大街旁邊的梅花村,同樣也因?yàn)楦浇菁疑矫坊ㄝ^多而得名; 月牙湖梅花山莊名字的由來,則是因?yàn)榈靥幟坊ㄉ街?,且小區(qū)內(nèi)種植了很多梅花。


    記者了解到,南京地區(qū),還有一些年代久遠(yuǎn)的古梅花,雨花臺區(qū)鐵心橋高家?guī)煊凶埲?,寺?nèi)有一棵古蠟梅樹,就相傳種植于唐朝。


    龍泉寺始建于唐代,創(chuàng)建者是一位名叫鶴林素的禪師。此寺歷史上幾度興廢,屢毀屢建。民國時期,國民黨政要鄒魯在龍泉寺小住,對這里的山水勝景十分著迷,寫下《龍泉雜詩》。至今,龍泉寺里還保留著多方鄒魯?shù)氖皖}額。


    到上世紀(jì)八十年代,破敗的龍泉寺只留下了三間廟堂、龍泉、古蠟梅。其中,“年齡最大”的正是古蠟梅。上世紀(jì)九十年代,千年古剎龍泉寺得到重修,恢復(fù)了其歷史風(fēng)貌,古蠟梅位于大殿前方,是如今龍泉寺最顯眼的景觀。


    傳說,這株蠟梅是鶴林素禪師親手種下的,可能是南京地區(qū)最老的梅樹了。這棵樹的主干早已在鶴林素禪師圓寂的日子枯死,但后來主枝旁邊又生出新枝。新枝成為主枝,主枝死了,旁邊又有新枝。一千多年來,古蠟梅的生命力就在這循環(huán)往復(fù)中得到延續(xù)。


 

(責(zé)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南京城墻“顆粒歸倉”:今年已回收散落城磚8萬塊
  • 南京普德寺遺址出土“金光大道” 琉璃瓦鋪就
  • 美籍華人向南京捐飛虎隊珍貴史料 重現(xiàn)戰(zhàn)爭歲月
  • 南京地下首度發(fā)現(xiàn)唐貞觀年間官墓群 系江南地區(qū)罕見
  • 南京百年文保建筑被拆改僅罰20萬 處罰過軟引質(zhì)疑
  • 南京大學(xué)藏宋拓孤本王羲之墨跡摹本《大觀帖》亮相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hù)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