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突圍時中潘璋埋伏,被鼠輩馬忠所獲,孫權(quán)勸降,關羽父子不屈,最終遇害。
如此來看,害死關羽的就是孫權(quán)、呂蒙、潘璋、馬忠以上諸人,但仔細研究,會發(fā)現(xiàn)害死關羽的其實另有其人。
龐統(tǒng)被張任射死于落鳳坡,劉備發(fā)書急調(diào)諸葛亮入川??墒乔G州是根據(jù)地,非常重要。如果西川拿不下來,還可以退回荊州,但如果再丟了荊州,那就無家可歸,只能像以前一樣過流浪生活了。還有荊州在諸葛亮給劉備制定的戰(zhàn)略計劃當中也是相當重要。所以荊州必須由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人來鎮(zhèn)守。劉備跟諸葛亮玩心眼,在寫給諸葛亮的書中說:把荊州托在諸葛亮的身上,教諸葛亮自量才委用。卻安排了關平去送這封書信。諸葛亮何等聰明,怎能領悟不到劉備的意思!這不明明就是要把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交給二弟云長么?
諸葛亮清楚劉備的私心所在:
其一,荊州作為根據(jù)地如此重要,交到外人手里肯定不放心,只有交給久經(jīng)生死考驗的自家兄弟才放心。當然,三弟張飛更不合適,只有交給二弟云長。
其二,等拿下西川后,按諸葛亮的戰(zhàn)略布置,分兩路出兵光復漢室。荊州作為南路,統(tǒng)帥非關羽莫屬。一旦光復漢室的大業(yè)成功,就是大功一件。劉備也不想讓這件功勞落到別人手里。
諸葛亮更清楚關羽的性格缺陷,性情孤傲,眼里只有“忠義”二字,從不肯屈服于人,所以并不是合適的人選。但主公的意思難以違背,只好把荊州的領導權(quán)移交給關羽。移交儀式上,諸葛亮又對關羽重申了責任的重大,《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云長曰:“大丈夫既領重任,除死方休。”關羽的這番回答卻使諸葛亮更加不放心,丟失荊州的責任不是以一死就可以相抵的。他授予關羽守荊州的八字戰(zhàn)略方針“北據(jù)曹操,東和孫權(quán)”.
盡管如此,關羽依舊傲慢,拒絕了孫權(quán)的和婚請求,又上演了單刀赴會的好戲,完全沒把東吳放在眼里。剛愎自用,一意孤行,最終辜負了劉備的信任,丟掉了荊州,也丟掉了性命。
諸葛亮明知關羽不適合擔此重任,卻沒有采取任何有效補救措施,還把有能力的人都帶走了,沒給關羽安排一個得力的助手,沒有留下一個能獨當一面的人,留下的盡是馬良、伊籍、糜竺、糜芳、廖化、關平、周倉之輩,均不堪大用,這些都是諸葛亮不可推卸的責任。荊州丟失,關羽喪命,與諸葛亮的失職脫不了干系。
所以,真正害死關羽的,正是劉備的私心和諸葛亮的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