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展出“天下第一吻”漢代石雕 揭秘漢朝雕塑

時間:2015-10-21 08:01來源:大西北網(wǎng)-華西都市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的90周年院慶時,展出了四川出土的“天下第一吻”漢代石雕,合江、滎經(jīng)也有類似造型的石刻、雕像進入公眾視野。男女相擁親吻,這個在后世覺得有點不太適合公開談論的題材見諸漢墓,也不免讓人對那個朝代產(chǎn)生更多好奇,想象那個時候的社會生活究竟是怎樣的情形。


    對專業(yè)學者來說,文獻資料和出土文物都是研究那段歷史必不可少的材料。漢墓中出土的造型各異的陶俑、畫像石上的畫面,生動、形象、直觀,又涵蓋了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四川博物院副院長謝志成說,漢代的畫像磚就像是當時的連環(huán)畫。世風民情都在里面了。而陶俑,更像是工匠們將當年的生活具象到一個個泥土坯子上,凝固下來,使其在千年后,讓后世之人一窺當時風貌。

 

取材廣泛    漢人的吃喝玩樂都在里面


    要說保存漢代的文物的豐富程度,四川博物院的專家們無疑有相當?shù)陌l(fā)言權(quán)。謝志成介紹,漢代的地面和出土文物,按材質(zh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石刻類,一是陶俑類。地面文物的漢闕,出土的畫像石、石棺、石函,石雕都在石刻這個大的范疇里面。大家熟知的漢代陶俑、陶罐等陶器,都是陶俑類的范疇。“相對來說,陶俑,人物俑和動物俑的數(shù)量比其他的房子啊、灶具啊等裝飾品要多,所以一般用陶俑來稱呼。”


    無論是陶俑還是畫像石磚,涵蓋的內(nèi)容都涉及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謝志成介紹,“以陶俑為例,從種類上來講,主要有人物俑和動物俑。人物俑也分的很細,有勞動俑、舞樂俑、庖廚俑、仕女俑,等等。勞動俑主要表現(xiàn)的是當時勞動的人物,比如有手里拿著農(nóng)具鍤。三國時期的庖廚俑前的案子上,擺放有魚、龜、水餃,還有俑手里的托盤上,精心擺盤了水果和點心樣的東西,后人一看便知當時的人吃什么。舞樂俑、撫琴俑和著名的說唱俑的形象,結(jié)合畫像石上的宴飲圖,至少說明,在當時,宴會上的演出,是流行的助興節(jié)目。動物俑不僅有豬、雞等牲畜,還有馬、狗等,我們館藏的一件文物里面,還有一只狗的陶俑,從其身上紋飾來看,這狗一定是主人家養(yǎng)的。”


    而在人物以外,四川和其他地區(qū)的漢墓中還出土有不少其他的東西,比如房子、比如灶具,比如水田。在四川博物院和朱成(私立)石刻博物館,記者都見到了不少陶制的房子、院落、灶具等等。這些泥土色的房屋有獨棟的2層小樓,有些上面或是里面還有與房屋連在一起的陶人。有的房屋是兩棟相連的小樓,有的是類似碉樓或者角樓的防御建筑,還有糧倉,以及里面有小豬和豬槽的小院子。在朱成(私立)石刻博物館,朱成指著一座陶制房屋的門口說,門口放著兩個盾牌模樣的東西,說明這很有可能住著武士,盾牌就是其身份的象征。


    房屋、人、動物,加上陶制的灶具、水井,如果有心,或許能用這些東西還原出一個漢代人生活的小院落:院子里養(yǎng)著豬、狗,附近挖著水井,廚房里的灶具上煮著飯,人或站在樓上,或在參加宴會,聽琴、看舞。

 

面帶笑容    漢時川人的富足生活


    石棺上多樣的畫像磚、在墓葬里陪葬如此種類繁多的陶俑,既是當時喪葬習俗的體現(xiàn),也能從側(cè)面反映當時的社


    會生活面貌。與全國其他地方相比,四川出土的陶俑又有自己的特點。謝志成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四川地區(qū)的這些漢代文物是最豐富的。四川全境都有出土,而成都平原即川西一帶,出土尤多。樂山、雅安滎經(jīng)莫不如是。


    說起四川地區(qū)出土陶俑和其他地方的區(qū)別,謝志成笑了。采訪時四川大學博物館的副館長李曉濤也在,謝志成轉(zhuǎn)過去,對著李曉濤笑:“我們常常戲言,從漢俑的表情上看當時人的生活幸福指數(shù)。你到我們陳列館去看看那些藏品,不拘什么身份,那些陶俑都是面帶笑容,眉目舒展。”謝志成和李曉濤提到,在其他北方省份,有出土有怒目俑,形制比較規(guī)范,但是表情也顯得比較嚴肅。


    需要說明的是,從目前考古發(fā)掘的情況來看,包括西漢、東漢到后來的三國時期,東漢的墓葬也好,墓里面的東西也好,都是最豐富的。西漢時期的少一些。陳志學介紹,漢代流行“厚葬”,陪葬品多。實行厚葬一方面跟當時的選官制度“察舉”有關(guān),孝道能作為選官用人的標準,自然會形成一種風氣。另一方面,就是跟當時發(fā)達的社會經(jīng)濟水平有關(guān)。“很簡單的邏輯,有錢,才能多陪葬一些東西在里面。”


    從這些陶俑的豐富類型中,我們可以一窺當時的社會分工。陳志學說,“像執(zhí)鍤俑有一個特點,除了手里拿著鍤,腰里還別了一把刀。鍤是農(nóng)具,刀為武器,反映了這個人的雙重身份。當時,東漢后期,土地兼并盛行,地主既有佃戶,又有家兵。這個執(zhí)鍤俑,可能就是當時地主豪強的部曲。”按照當時東漢人的思想,墓葬里有執(zhí)鍤俑的,墓主人多半都是當時的地主階層。


    同時,四川一直有著深厚的文化,陶俑中有豐富的撫琴俑、說唱俑、舞樂俑,結(jié)合當時畫像石中的宴飲場景,說明歌舞表演是當時有錢人的平常消遣。說唱俑表現(xiàn)的這類人物,在漢代的文史資料中又被稱為“俳優(yōu)”,是當時上至宮廷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歡的藝術(shù)類型。日常生活中的“歌舞升平”,是當時人生活富足的又一體現(xiàn)。當時的四川,又是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手工業(yè)發(fā)達,商業(yè)貿(mào)易繁盛,在這些隨葬品種也可見一斑。


    陳志學還說,其實有些時候發(fā)現(xiàn),有些陶俑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只是清晰度有所不同,推測可能是提前做好了模子,這些長得一樣的陶俑就是按模子倒出來燒制的。“我們也可以推測這陶俑燒制在當時也是一個產(chǎn)業(yè),有專門的作坊生產(chǎn)的。”

 

雕塑家解讀漢陶俑    栩栩如生 拙樸天成


    雕刻藝術(shù)家朱成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在收集漢陶俑、畫像石。隨著藏品的增多,他把自己收藏的歷代石刻、雕像辦成了一座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


    在朱成的博物館里,他先帶著記者參觀了不同陶俑、陶器和畫像石,然后在他臨河的工作室,他泡了一壺綠茶,緩緩坐下。談起自己的藏品,這個雕刻藝術(shù)家說:“漢代的陶俑也好,畫像石也好,都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古拙而質(zhì)樸。它不追求精確的比例,但是栩栩如生,生動而有感染力。”

 

俑是明器更是藝術(shù)品


    俑是中國古代墳墓中陪葬的塑像。“我原來沒刻意做一個博物館,有幸收集到一些漢代普通人的墓葬出土文物,我感受得一種靈魂棲息在母形的建筑里面,需要一個場所保存和展示。”朱成收藏了幾百件漢墓出土的陶器,既有形形色色的陶俑,也有住房、糧倉、灶臺、井、豬圈等等生活設施。


    朱成年近七旬,從事雕塑三十余載。一開始,他只是出于興趣,時間久了,他漸漸發(fā)現(xiàn),別人避之不及的明器,其實是藝術(shù)珍品。“陶俑是漢代工匠的自由表達,幾乎不受宗教、模板等條條框框的限制,工匠創(chuàng)作人格化而非神格化,陶俑形象活潑生動,值得細細品味。”

 

造型表達傳神


    1957年出土于成都市天回山的擊鼓說唱陶俑,是四川漢代陶俑的代表作之一,四川博物院展示著它的復制品。說唱藝人頭上戴幘,額前配花,袒胸露腹,兩肩高聳,著褲赤足,左臂環(huán)抱一扁鼓,右手舉槌欲擊,張口嘻笑。四川博物院副院長謝志成評價:“雖然說唱俑的頭部和四肢不成比例,但創(chuàng)作的隨性,更讓俳優(yōu)形象活潑生動。”


    朱成的博物館里收藏了幾個類似的陶俑,他以舞樂俑為例,還原手藝人的獨具匠心:“漢代是四川藝術(shù)的一個高峰,手藝人緊緊抓住了舞者神情面貌的精彩瞬間予以精心刻畫,始終瞄準舞者的曼妙身姿步態(tài)予以傳神表達,特別是對面部、腰部、袖部的重點塑造,使得一個個舞俑盡管歷經(jīng)二千余年滄桑歲月的風雨洗刷,于今人看來同樣受到心靈的感撼和視覺的沖擊。”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網(wǎng)紅”故宮沒有“冷宮” 更有人情味圈粉無數(shù)
  • 文物局:鼓勵所有文物建筑采取不同形式對公眾開放
  • 故宮暢音閣開館 系目前僅存乾隆朝三層戲臺
  • 不能遺忘保護和捐贈國寶的人
  • 故宮為農(nóng)民捐寶人辦追思會 其挖出自家元代銀器捐贈
  • 故宮回應漢白玉欄桿質(zhì)疑:整體景觀基調(diào)統(tǒng)一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