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克王墳究竟在哪?官方認定位置遭學者質(zhì)疑

時間:2015-07-27 08:01來源:大西北網(wǎng)-法制晚報 作者:崔毅飛 點擊: 載入中...

  ▲在官方的記錄當中,克王墳位于北上萬村的郭家墳,不過這個說法被學者質(zhì)疑。根據(jù)文獻記載和村民口述,克王墳的寶頂高4米多,但郭家墳的古墓寶頂僅高2米多。從圖中看,郭家墳古墓的寶頂高度只比一個成年男子高一些


  ▲根據(jù)當?shù)卮迕裰v述,與記載中的克王墳有相似之處的古墓,曾經(jīng)位于北上萬村西面。過去這里曾有一處坐西北、朝東


  在房山區(qū)北上萬村的郭家墳,文物部門將這里的一座古墓認定為"清克勤郡王晉祺的園寢".不過,當?shù)卮迕窦皩W者不這么認為。


  近日,《法制晚報》記者通過實地走訪、搜集村民口述、結(jié)合學者著述,發(fā)現(xiàn)官方的認定結(jié)果的確存有疑點。官方公布的清克王墳,很可能是清代官員的家族墓,墓主人并非皇族,而真正的克王墳,歷經(jīng)戰(zhàn)亂恐已無存。

 

探訪 古墓遺跡與文獻記載不符


  房山區(qū)青龍湖鎮(zhèn)的上萬村,元代之前便已成村。上萬村古墓繁多,僅文物部門登記的就有5處。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上萬村西一處古墓遺跡被登記為"清克王陵",文物編號:110111942180000225.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親王銜克勤郡王晉祺薨逝,王府在上萬村西置地60畝,為王爺修造園寢。115年之后,在上萬村打聽克王墳,村民多眉頭緊鎖,記者拿出官方出版物中的照片,村民指向了村西北的郭家墳(上萬村所轄自然村)。


  郭家墳并非單純的墳地,有近百位村民在此定居。鉆過一條窄巷,記者找到了官方認定的克王墳。墳院坐西朝東,占地約5畝,整體結(jié)構(gòu)基本完整,南、北、東三面被民房合圍,東墻開大門一處,青磚砌筑、規(guī)制嚴整,但已無門板。其余三面院墻用毛石壘砌,有的石縫間已經(jīng)鉆出小樹。


  墳院被人用鐵網(wǎng)分成東西兩半,東半邊供人進出行走,西半邊雜草叢生,柏樹、杏樹、核桃樹枝葉茂盛,幾乎將這里的三座寶頂掩藏。寶頂自北向南布局,南北兩座尚存殘跡,中間一座相對完整,形似倒扣的茶盅,高約兩米,夯土混合石塊壘砌,看上去滄桑質(zhì)樸。


  馮其利先生所著《清代王爺墳》記載:"清克王陵內(nèi)有大寶頂一座。"但現(xiàn)場比對,寶頂?shù)臄?shù)量、體量都與記載不符。書中還描述:"墻圈由城磚砌就,外皮紅色".而此院墻多為毛石砌筑,也不見紅墻皮。


  "打我生下來就沒見有紅墻。"今年52歲的郭強的家,與墳院為鄰,他認為如果有紅墻,不可能一點痕跡不留。在他看來,這里埋著他們郭家的老祖宗,并非什么克王墳。


  《清代王爺墳》記載,1983年,馮其利去上萬村考察時,郭家墳院完整無缺,克王墳已蕩然無存。遺憾的是馮先生去年病逝,無法向其當面求證。但推敲其字面含義,郭家墳就是郭家墳,而并非克王墳。


  同一座古墓,學者與官方給出不同的身份,現(xiàn)場又無碑記可尋,讓調(diào)查變得困難。

 

調(diào)查 古墓主人究竟是誰?可能姓郭


  關(guān)于郭家墳古墓的史料稀缺,馮其利在其《京郊清墓探尋》一書中也未提及。據(jù)馮生前摯友楊海山介紹,馮其利未將郭家墳收錄到書中,緣于無法確定郭家墳的墓主人身份,但他們可以肯定的是,郭家墳絕非克勤郡王晉祺的園寢。


  76歲的郭文志老人,家住墳院的東南角。他告訴記者,原先祠堂里供奉著郭家先祖的牌位,其中一個牌位上書"清朝正三品郭×",具體名字他已記不清楚。可惜這些牌位、包括一些文書地契,"文革"中被生產(chǎn)隊焚毀。墳院西墻外,原先立有一尊兩米高的漢白玉石碑,上刻"后土之神位"幾個字,后來也被人搬走。


  郭文志回想起上世紀50年代,時常有部隊在附近搞測繪。曾有軍人告訴他們,這個墳已經(jīng)有296年歷史,這個連他們本家人都搞不清楚。推算到現(xiàn)在也得300多年了,比克王墳早200多年。


  1992年出版的《北京市房山區(qū)地名志》給出一個模糊的答案,記載郭家墳清代成村,因郭姓知縣葬于此而得名。這與克王墳的認定形成對立。


  北京園寢遺址調(diào)查保護團隊曾就上萬村古墓進行考察。團隊成員馬志璞認為,無論是已經(jīng)走訪得到的口述、還是已經(jīng)出版的專家論著,現(xiàn)存的郭家墳更可能是清代官員的家族墓葬。無論是通過對馮其利老師《清代王爺墳》記載的建筑規(guī)格,還是從當?shù)?0歲以上老人的回憶來看,現(xiàn)存郭家墳的建筑都與克王墳規(guī)格不符。

 

克王墳在哪兒?村民指向了西墳地


  無論村民還是學者,都認為郭家墳非克王墳。那么克王墳究竟在哪?


  民國年間的《房山縣志》有記載,清克王陵位于北上萬村西。這正是郭家墳的地理位置,難道附近還有其他一座園寢?


  1929年出生的唐以生,在上萬村土生土長,雖已86歲高齡,但老人家思維清晰。記者向他打聽克王墳在哪,老人反問記者:"你說得是西墳地吧?"


  唐以生介紹說,在上萬村西邊,曾有座豪華的墳院,墳主的名字不好記,就被村民按地理方位叫成了西墳地,當然墓主人本家肯定不會這么描述。而老人正是在世村民當中,為數(shù)不多見過那座園寢的人。


  老人回憶,西墳地上的古墳坐西北、朝東南,開一大紅門,門板上鑲嵌門丁,但經(jīng)常大門緊閉。墳院四周是兩米多高的紅墻,因此無法瞅見墳院以內(nèi),他也從未見有人來上墳。


  唐以生有一位大爺,在世的話得100多歲了,曾告訴他西墳地的年頭不長,還親眼見過修墳時的場面,說每天有人給建筑工人送飯食,這些工人吃完就把碗隨便一丟。


  對于西墳地,郭文志老人脫口而出:"那兒不葬著車王(末代克勤郡王晏森的綽號)的爺爺嗎?"晏森的爺爺正是克勤郡王晉祺。


  記者試圖尋找克勤郡王晉祺的后人,但其后人的下落,比他的塋園還要神秘。最后一代克勤郡王晏森,民國年間便從公眾視線中消失。

 

疑似克王墳處 如今是采摘園


  記者陸續(xù)走訪了四位老人,年齡在76歲-91歲之間,他們都證實克王墳就在西墳地??送鯄炁c郭家墳的確同在上萬村西,但克王墳在郭家墳的西南方、約1里地遠的一座丘陵坡下。但在上世紀50年代,克王墳被徹底拆除。


  為了能發(fā)現(xiàn)一些蛛絲馬跡,記者找到了西墳地,這片坡地現(xiàn)在是采摘園,劃歸給了相鄰的北車營村,現(xiàn)為私人承包的采摘園,農(nóng)戶正忙著生意,并不歡迎記者的到來,因此無法入園踏勘??送鯄灪孟袢碎g蒸發(fā),難怪馮其利會用蕩然無存形容克王墳。


  關(guān)于克王墳的滅失,當?shù)乩先四芄蠢粘鋈^程。唐以生回憶,王爺墳被盜發(fā)之后,白箍(偽軍)又找到西墳地,他們從墳院的墻上拆磚,用牲口馱到兩公里外的焦各莊,二次利用建崗樓,崗樓在1949年以后也被拆除。


  院墻被拆之后,園寢的內(nèi)的情況暴露出來。郭文志曾經(jīng)見過墳院里有一座大寶頂,高度超過4米。


  新中國成立后,已經(jīng)殘敗的克王墳,被相鄰的北車營村人徹底拆除,并在西墳地栽種了五百株果樹??送鯄灲ㄖ嬖诹?0多年,便從世間消失。


  通過親歷者的見聞,結(jié)合歷史資料,相互比對、相互印證,記者大致勾勒出克王墳的命運以及和郭家墳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二者可以區(qū)分開來。


  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劉衛(wèi)東介紹說,清代王爺墳的寶頂,多有四五米之高、由三合土夯筑而成,觀此寶頂?shù)捏w量、選材、大小則完全不同。同時一個村里有好幾座古墓是常有的事,不用忙著下結(jié)論,可以向文物部門提出上述的問題,如果真的存在錯誤,若干年后以訛傳訛就危險了。當然,若能有墓碑或墓志等文字出現(xiàn),就比較好辦了。


  記者致電房山區(qū)文委文物科,科長陳亞洲解釋說,他們之所以認定郭家墳為克王墳,是參照了文物科老科長楊亦武的結(jié)論,如果的確存在錯誤,他們肯定會進行更正。


  記者電話聯(lián)系到了楊亦武先生,楊先生從1982年開始,專注于房山區(qū)的文史研究,曾任房山區(qū)文委文物科科長。楊先生介紹說,克王墳這個認定,是由他做的。主要是根據(jù)民國的《房山縣志》陵墓這一欄記載:清克王陵,在上萬村西。他們在上萬村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已經(jīng)沒有碑刻了,但很震驚發(fā)現(xiàn)了這唯一的墓葬遺跡,而且保存得很完整,根據(jù)這個形態(tài)和記載,判斷克王陵可能性比較大,過程就是這樣。


  楊亦武認為,他這個認定也不一定就對,他的學生就曾提出質(zhì)疑,但僅憑村民的口述不足為據(jù),最好不要輕易下結(jié)論,只能說這個克王墳的認定"存疑".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