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觀察法帖,我們會發(fā)現(xiàn)無論任何時代,古人墨跡里的“小動作”比比皆是。很多人反對臨帖時把古人的“小動作”也作出來,說小心沾染上習氣。仿佛古人這些“小動作”都是壞習氣,這樣理解書法的是可信還是可笑的呢?
古人的“小動作”到底是怎么回事?
之一:毛筆起止運行時,如果不加以裹束和委婉過渡,寫出的線條就會出現(xiàn)類似蒸餅、尖刺等破壞美觀的形態(tài)。所以,古人為了避免以上病筆的出現(xiàn),在單字之內筆畫間的起收、承接、過渡,以及上下字之間的承接,總是要做些調整筆鋒的“小動作”以保證筆畫的交代過程完善。
之二:在書寫過程中,每個筆畫的力量分配并不是整齊劃一的,而是處在不間斷的微妙復雜的調整變化之中:單個筆畫在起筆時要蓄勢以發(fā)力,在結束時要回護并開啟下一筆。筆畫就這樣在力量的承上啟下間運動,而對筆畫的起止發(fā)力做調整分配時,在動作上相應地會出現(xiàn)一些間歇以確保鋒毫的動作醞釀、調節(jié),這樣恰恰也會導致一些“小動作”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
之三:書寫過程中,在筆畫的起止交代、力量轉換調整的同時,還伴隨著線條情感色彩控制的過程:書寫不會一味地緊張或舒緩;線條用墨不會一味地干燥或濕潤;線條不會一味地輕或重;線與線在空間上有復雜的對比構成……這種種因素處在豐富的調節(jié)狀態(tài)中,以上各種層面節(jié)奏的調整勢必會在紙面上反映為一些“小動作”.
揭秘古人的小動作
綜合以上分析,古人的“小動作”并非故意造作賣弄,而是合理用鋒、發(fā)力、調整節(jié)奏等動作帶出的不可避免的副產(chǎn)品。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高超的用筆(用鋒)、合理的發(fā)力技巧,你就帶不出這些合理的、美輪美奐的“小動作”.
所以,視這些“小動作”為弊病者未免對古人用筆之道認識粗淺!
客觀地說,“小動作”也是構成墨跡之美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但是必須在臨帖時充分地理解到這些“小動作的緣由,不能就因此刻意地去營造”小動作“,讓人覺得技術眩人,那就成了故意賣弄,須知小動作的”本乎心而發(fā)之理“
據(jù)中書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