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廟會傳統(tǒng)小吃你吃過幾種?

時間:2014-11-25 08:30來源:大西北網(wǎng)-科技鑫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廟會小吃

 

    舊時廟會是結(jié)合佛,道兩教的宗教節(jié)日而開放的,人們到廟里去,主要是為了進香,求福祈祥。有些定期廟會,晚期已無香火,演變成純貿(mào)易性的集市,人們逛廟主要是買些土特產(chǎn)和日用百貨,順便看看小戲和雜耍,進行娛樂??傊鋸R的人不是為了吃。但人們在廟上燒香、購物、娛樂,總要轉(zhuǎn)悠半天,必然又餓又累??吹礁鞣N好吃的,不免產(chǎn)生食欲。所以廟會上那種吃食攤子自然也就坐無虛席了。


    在廟會上經(jīng)營風(fēng)味小吃的,有它的特點,一般都是浮攤,有的支個布棚,亮出字號,里面擺了條案、長凳;有的則只將擔(dān)子或手推獨輪車往廟上一停,任人圍攏,站立而吃。經(jīng)濟實惠,適合當(dāng)時平民的消費水平。在定期廟會上,吃食攤比較集中;臨時節(jié)年廟會則多與土產(chǎn)、百貨、賣藝者間雜在一起。


    廟會上的小吃其實多半是北京日常街頭巷尾叫賣的吃食,具有北京地方特色,適合北京人的口味,形成固定套子。從晚清到解放初期基本上沒什么變更?,F(xiàn)將其主要品種介紹如下:


    豆汁:有人說,豆汁是老旗人的吃食,其實喜歡喝豆汁的并不局限于民族,也不拘貧富。舊時,有穿戴體統(tǒng)者,如果坐在攤上吃灌腸或羊霜腸,就會被人恥笑,但在攤上喝豆汁則不足為恥。


    賣豆汁的照例是從粉房將生豆汁躉來,挑到廟上,就地熬熟。前邊設(shè)個長條案,上擺四個大玻璃罩子,一個放辣咸菜;一個放蘿卜干;一個放芝麻醬燒餅、“馬蹄”(此系另一種形式的燒餅,狀如馬蹄,故名。有椒鹽馬蹄、兩層皮的水馬蹄之分);一個放“小焦圈”的油炸果。案上鋪著雪白桌布,掛著藍布圍子,上面扎有用白布剪成的圖案,標(biāo)出“×記豆汁”字樣。夏天還要支上布棚,以遮烈日。經(jīng)營者通常為一、二人,不停地向游人喊道:“請吧,您哪!熱燒餅、熱果子,里邊有座兒哪!”


    扒糕、涼粉:扒糕是用蕎麥面和榆皮面做成的小圓坨,如燒餅大,蒸熟后,夏天放在冰上鎮(zhèn)著;冬天則放在爐鐺上,加油炒熱,謂之熱炒扒糕。夏天賣扒糕的多是與涼粉一起賣,有粉塊、粉皮、還有小撥魚兒。都浸在盛有冷水的大木盆里(該盆系扁圓形,直徑二尺,深不足半尺)。與賣灌腸、豆汁的一樣,搭棚設(shè)座。案上擺著佐料罐:用花椒油□過的醬油、芝麻醬、醋、蒜汁、芥茉、辣椒油、□胡蘿卜絲等。等到有顧客來吃時,才臨時著上這些調(diào)料。經(jīng)營者僅一、二人,不停地吆喚:“筋道的扒糕,酸辣的涼粉啦,請吧您哪!”


    灌腸:灌腸本應(yīng)是用豬大腸灌上碎肉和淀粉,蒸熟后削片在鐺上用大油煎烙。如后門橋華安居、福興居所賣,質(zhì)量甚精。但廟會上所賣的灌腸卻只用淀粉點上紅□,作成腸形(即粉坨子)削成小塊在鐺上用極次的湯油半煎半烙,使其外焦里嫩,然后澆上蒜汁鹽水,用竹簽扎著吃。


    羊霜腸:羊腸子灌上血,腸子上的油白似秋霜,故名霜腸。過去,羊肉床子里只賣生的,講究的,里邊還灌了羊腦兒、脊髓。小販躉來后,進行加工,燉熟后,狀如小小的紅啞鈴,煞是好看。吃時,加上芝麻醬、醬油、醋、香菜。廟會上,小販多是用一輛獨輪小車,上邊按爐坐鍋,鍋旁擺調(diào)料罐、碗筷。顧客吃的時候可席地而坐,或蹲或站。


    茶湯、油茶:茶湯是炒熟的糜子面,放上紅糖,用滾開的水一沖即成。油茶是用牛油或素油將面粉炒熟,放上糖,用滾開的水一沖。茶湯和油茶都有所謂“八寶”之說。其實就是加上山楂條、青紅絲、葡萄干、核桃瓤、瓜子仁等一些果料,使之香甜可口,別有風(fēng)味。經(jīng)營此業(yè)的多兼營“藕粉”.


    經(jīng)營此業(yè)者,通常是設(shè)一把紫銅的大茶湯壺,保證隨時有開水可用。


    豆面糕:又名“驢打滾兒”,早年從鄉(xiāng)下傳進城里。是粘糕的一種。其做法是將黃粘米面蒸熟后,攤開□平,撒上熟豆面和紅糖,然后卷起來一切,狀如螺絲轉(zhuǎn)兒。還有的用豆沙或紅糖包成像雞蛋大小的團子,滾上炒豆面。放在小碟里,有的還澆上“糖稀”.吆喚道:“豆面糕來,要糖錢!”“滾糖的驢打滾啦”!在廟會上經(jīng)營此業(yè)的多系回民,只用一輛手推車,車上的銅活擦的锃光瓦亮,引人注目,以招徠生意。


    炒肝:名為炒肝,實際上是燴肥腸加上一點點肝(并沒炒),用白湯或口蘑湯勾上芡,略放蒜泥少許。講究的還要澆上炸花椒油,這樣,喝起來可以爽口。廟會上的賣炒肝的棚子多兼營包子、燒餅。


    炸丸子:這是以豆面加上碎粉條炸出的丸子。其吃法有兩種,一種是清湯五香白煮的,還要加上些炸豆腐泡兒,謂之炸丸子炸豆腐。吃的時候放些醋、香菜末和辣椒油。另一種是用煮肉的湯勾上芡,成為鹵煮丸子。吃的時候放些蒜泥。因為吃主兒都是勞動人民,故老北京謂此為“洋車丸子”.后者,有兼營山東大鍋餅的。


    老豆腐:通常是把磨好的豆?jié){放在鍋里,點上適量的石膏,便成了很嫩的老豆腐(有如南豆腐)。然后放上芝麻醬、韭菜花、鹵蝦醬、辣椒油等調(diào)料。


    上述賣炸丸子、老豆腐的,亦擔(dān)亦攤的為多,挑起來是個擔(dān)子,放下來是個攤子。營業(yè)時,僅用一根木頭搭起個方形旱傘布棚而已。 豌豆黃兒:豌豆黃分粗、細兩種。北海公園仿膳、漪瀾堂賣的是細豌豆黃兒。廟會上賣的則是粗豌豆黃兒。這是用沙鍋將豌豆煮爛成泥,加上小棗,淀成粉坨,扣出,切成像切糕一樣的菱形塊,用手推車運至廟會上兜售。由于大多出現(xiàn)在春天的廟會上。因此,人們聽了他們吆喚:“哎,這小棗的豌黃兒大塊的咧!”就感到有新春的意味。因為此種吃食不太衛(wèi)生,所以是個被禁止的品種?,F(xiàn)已絕跡。


    愛窩窩:這是新正食品愛窩窩是將蒸熟的江米搟成小餅,包上冰糖渣兒、山楂糕、芝麻、青梅、摶成元宵形,裹上糯米粉,使之不粘在一起。一般有白糖、澄沙、棗泥的數(shù)種。為區(qū)別起見,上邊都做了紅點記號。廟會上賣愛窩窩的往往也賣元宵、年糕。


    此外,還有面茶、杏仁茶、江米粥、炸糕、炸腸、炸蛋□、帶湯的糖豌豆。不一而足。


    以上這些品種,除羊霜腸、粗豌豆黃等個別品種外,大部分都保留下來了,已見諸于近年春節(jié)的新型“廟會”上。

(責(zé)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