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說中最早的行政區(qū)劃是“九州”,這“九州”的州治都在長江以北,其中大部分集中在黃河流域。到了漢朝,“九州”演變成“十三部州”,從虛擬的地理概念,逐漸演變成實際的一級地方行政單位,兩廣一帶被劃入新設(shè)立的交州管轄。東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東吳孫權(quán)將交州分拆為交州、廣州兩部分,這是“廣州”的地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xiàn)。
盡管原本一個州治也沒有的嶺南“好事成雙”,一下有了交、廣兩個州治,但在當時,這里仍被視作蠻荒落后的地方。然而這樣一個本應(yīng)什么都比中原、江南“慢半拍”的地方,在貨幣方面卻似一度領(lǐng)先。整個南北朝時期,中原、江南幣制紊亂,錢幣輕重不一,劣幣泛濫,甚至很多時候官方根本不發(fā)行貨幣,民間要么用粗制濫造的劣質(zhì)錢、雜色古錢、鐵錢,要么索性“雜以谷帛交易”,回到物物交易的原始狀態(tài)??纱藭r的嶺南,流通的卻是金、銀這樣的高價值“硬通貨”,按照《晉書》的說法,就是“交、廣之域則全以金銀為貨”.
“貨”就是貨幣,“全以金銀為貨”,就是說交州、廣州的商品交易,“全部”用金銀作為貨幣計算價值。“全”字顯然夸張過度,不足為信。但正史既然敢如此言之鑿鑿,至少表明,當時的嶺南的確很流行、很普及用金銀做流通工具的商業(yè)行為。
何以如此?首先,嶺南開發(fā)較晚,且第一個銅錢大普及時代--秦漢之交,這里是南越國的割據(jù)地盤,錯過了“銅錢雨”的洗禮,雖然后來好歹趕上了制錢這趟班車,終究是慢了一拍;其次,嶺南當?shù)氐脑S多少數(shù)民族有崇尚銅鼓等大型銅制品的習俗。當?shù)劂~產(chǎn)量本來就少,銅鼓之類越多,市面上的銅錢自然也就越少了;第三,當時的嶺南是所謂“包帶山海,珍異所出,一篋之寶,可資數(shù)世”的地方,盛產(chǎn)金銀和各種珍寶,這不僅讓使用金銀作為流通貨幣成為條件所允許,也能契合當時當?shù)厝说牧晳T。
不過《晉書》等正史的記載,主要還是站在當時以建康(今南京)一帶為中心的南朝官方立場上去看,這些地方和交、廣等嶺南地區(qū)的交易,主要是大宗及珍寶等的買賣,價值較高,使用金銀為計價單位是較為方便的。至于嶺南土著居民內(nèi)部的小額交易,恐怕未必要用到金銀,而極可能仍停留在物物交易的原始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