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舊事之杵棒和杵臼

時間:2013-11-01 08:48來源:新華網(wǎng) 作者:趙元波 點擊: 載入中...

鄉(xiāng)村

 

  杵臼是農(nóng)村用來加工糧食最普遍的工具,這種老式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工具,現(xiàn)在早已淡出了農(nóng)業(yè)領(lǐng)域,成為人們憶苦思甜的"古董".我家的院墻腳跟至今還擺著一個杵臼,是用青石打成的,是我們家的第二個杵臼了,它只是靜靜地躺在那里,任日曬雨淋,下雨的時候,里面就汪了一杵臼的水,天晴的時候,小孩子就把腳伸進去,或者一屁股坐在它的上面。而它的親密伙伴杵棒呢,早就被收了起來,和雜物放在閣樓的一角。


  我很小的時候,就在墻角那里有一個杵臼了,是我們家的第一個杵臼,自然它比我的歲數(shù)要大得多,大概是以前經(jīng)常用來舂東西吧,它的內(nèi)壁非常光滑,外壁呢,看上去很粗糙,還可以看到鑿子打制時留下的斑駁鑿痕,摸上去賴賴的,很粗糙,像一個老態(tài)龍鐘的老人。


  杵棒呢,則是用映山紅樹砍成的,據(jù)說是父親砍柴時砍到了一棵映山紅樹,留了一段,放在堂屋里,晚上,熄了燈后,這段映山紅竟會發(fā)光,因此,父親就把它砍成了杵棒。這棵杵棒又粗又重,有1米5左右長,兩端有大碗粗,中間稍細,也有茶杯口那么粗,手握住的部分已經(jīng)十分光滑,有明顯的手握過后的痕跡,這根杵棒舂起來非常有力,以至于鄰居經(jīng)常來借。


  有一次,不遠的鄰村放廣場電影,父親為了早點去看電影,想三下五除二幾下把泡好的糯米舂成糯米粉,用力過大,加上這老杵臼用的時間太長了,底子已經(jīng)很薄了,杵棒又是新的,舂下去,沒幾下,杵臼就被舂破了,從中間一分為二,這個用了差不多兩代人的杵臼從此退役,成了兩半石片。


  沒有杵臼確實不大方便。后來,家里又買了個杵臼,就是現(xiàn)在的這個杵臼。七八十年代,粉碎機還沒有普遍使用的時候,杵臼在日常生活中是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粉碎工具。過年吃湯圓,要用糯米來舂成面粉,在做湯圓。把泡過了水的糯米放到擦洗干凈的杵臼里,然后雙手緊握杵棒用力地舂米,借助沖擊磨擦作用,將糯米舂碎,用勺把舂過的糯米舀出來,放到細篩子里篩,篩子上的米粒再放到杵臼里舂,再篩,如此這般,直到把所有的米粒舂細為止,篩子下面的糯米面就可以用來做湯圓煮了吃,用杵臼舂出來的糯米面做的湯圓,吃起來圓滑爽口,湯圓一放到嘴里,就一骨碌滑到肚子里,就像豬八戒吃人參果,不像現(xiàn)在用粉碎機粉的糯米面,省時省力,但吃起來有一層沙沙,口感不好。有時,篩子上的米粒也不完全舂成面粉,而是把這些碎的米粒放到甑子腳,加上水和紅糖在鍋里燉,吃起來特別的香甜。這些碎的米粒還有個專有的名稱叫米鼻子,至今想起來,還讓人直流口水呢。


  現(xiàn)在,一年當中,杵臼使用最頻繁的時間是在過年前舂豆豉的時候,這時候,家家煮的豆豉已經(jīng)出窩了,就等著舂豆豉了。擦洗好了杵臼杵棒,把出了窩的豆豉拌上花椒、辣椒、鹽巴和蒜苗,拌勻,倒進杵臼里,用杵棒舂,豆豉在杵臼里歡快地跳著舞蹈,在杵棒咚咚地伴奏下,豆豉就舂成豆豉泥了,這時候,大人們就拿一坨豆豉泥分給小孩子們嘗嘗鹽夠不夠,孩子們就踮著腳尖擠成一團,爭先恐后地伸出巴掌,拿著豆豉一哄而散。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鄉(xiāng)村舊事之草谷堆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