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風流才子元稹:四大女詩人被他拋棄了倆

時間:2012-09-11 10:18來源:《那年杏花落滿頭》 作者:劉麗 點擊: 載入中...





一代歌后鄧麗君,在華人圈可說是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她在七八十年代的華人社會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大家喜歡鄧麗君,主要是喜歡聽她那纏綿悱惻的“靡靡之音”,那些略帶憂傷的歌曲讓無數(shù)人為之迷醉傾倒,以為她是中國首唱此類歌曲的女藝人。其實,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已經開始流行這類“靡靡之音”了,而讓這些歌曲走紅大江南北的,是當時一位名叫劉采春的流行女歌手。


劉采春,與魚玄機、薛濤、李冶,并稱唐朝四大女詩人。


劉采春,是一位比較全面發(fā)展的專業(yè)文藝人士,就像現(xiàn)在演藝圈里影視歌三棲明星一樣。她不僅能演能唱能跳,最難得的是還能寫詩,可以稱得上是創(chuàng)作型歌手,也是唐朝四大女詩人中最多才多藝的一位。


能寫詩這點確實就不得了,說明人家劉采春不是有胸無腦的花瓶,而是一位具有較高藝術修養(yǎng)的素質型歌星,比現(xiàn)在的那些連唐宋朝都分不清的雷人歌手,真不知要強到哪兒去了。現(xiàn)在某些歌星啊,真是叫人無語,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因為身份低微,劉采春的生卒年等個人情況一概不詳。她的個人資料不僅正經史書毫無記載,地方志中也沒見痕跡,但由于她與唐代大詩人元稹有過一段戀情,才在野史上留下了關于她的雪泥鴻爪般的一點記載。


關于劉采春的出生地,一說生于江陰,一說生于紹興,但都跳不出江南一帶。“江左宮商發(fā)越”,這是唐初魏徵主編的官修史書《隋書》中的一句話,意思是說,江南自古就是音樂藝術高度發(fā)達的地方。


在當時江南的流行歌曲界,劉采春比現(xiàn)在的超女還要火。按現(xiàn)在叫法,應是天后級的歌星,粉絲無數(shù)。劉采春粉絲團的成員,既有京城里的達官貴婦,也有蘇杭的俚漢村婦??芍^不分老幼貧富,男女通吃。


唐代人說起劉采春,就像我們今天說起鄧麗君。當年的鄧麗君,“凡有華人處,即能哼鄧曲”,而劉采春,就是唐代的鄧麗君。


古代從事文藝職業(yè)的大概有兩種原因:一是為生計所迫的身不由己;二是家中有從事娛樂業(yè)的傳統(tǒng)。劉采春就是兩者兼而有之。


雖然沒有歷史材料說明劉采春的家庭經濟狀況,但可以斷定的是,劉采春是個苦孩子。古代戲子很受社會歧視,是下九流中的人,誰家兒女只要有一碗飯吃,是斷然不會去當戲子的。


劉采春小時候因家境貧寒入了文娛圈,長大后嫁的老公也是圈內人。她的丈夫周季崇是當時小有名氣的戲曲演員,用傳統(tǒng)的術語叫“伶工”。周季崇擅長演“參軍戲”,大伯哥周繼南也是當時有名的參軍戲演員。


所謂“參軍戲”,最早始于南北朝后趙的石勒時期。內容就是:一個優(yōu)人穿上官服,扮作參軍(級別不太高的官員),后來這個參軍貪污犯罪,被別的優(yōu)伶扮演的角色從旁戲弄,“參軍戲”由此得名。


最早的“參軍戲”內容以滑稽調笑為主。一般是兩個角色,被戲弄的主角是參軍,戲弄參軍的人叫蒼鶻,兩人的表演有點像今天的對口相聲。


早期的參軍戲內容貧乏,結構簡單,影響力還不是很大。到了晚唐,“參軍戲”發(fā)展為多人演出,戲劇情節(jié)也比較生動復雜了,除男角色外,還有女角色出場,這樣,就給整個演出添加了亮色。劉采春就是當時“參軍戲”中紅極一時的女主角。


結婚后的劉采春,與周家兄弟一起組成了“家庭戲曲班”,一家嫡親的三人經常四處走穴演出,名聲越來越大,最后達到江南地區(qū)無人不知的地步。劉采春不但會演戲,還天生一副好嗓子,用文人話說就是“歌聲徹云,繞梁三日而不絕”??梢哉f是一位實力派歌手。


劉采春的戲班子,沒有任何平面的立體的傳媒宣傳,沒有大幅的海報畫冊,更沒有人給他們包裝炒作。僅僅憑著一場場的巡回演出,劉采春就能紅遍大半個中國,豈不是現(xiàn)代自封或他封的流行天后們的祖奶奶嗎?并且人家劉采春是貨真價實的流行天后,絕對沒有假唱的行為出現(xiàn)。


周家兄弟的這個戲班子,在每次演出將要結束時,壓軸節(jié)目都是劉采春自己創(chuàng)作并演唱的一組歌曲。這時候,也往往是觀眾的情緒達到最高潮的時候。不僅是修養(yǎng)不深的市井百姓,連平時正襟危坐的士大夫,聽了后都如醉如癡,有的甚至還淚流滿面,那場面是相當?shù)母腥耍?/p>


那劉采春到底唱的什么歌,這么煽情呢?它的名字就叫《望夫歌》,這是劉采春逢場必唱的代表作,相當于她的保留歌曲?!锻蚋琛纷寗⒉纱捍蠹t大紫,也讓她擁有了眾多堅定不移的鐵桿粉絲。


這《望夫歌》是組曲,共六首。唱的都是以思夫為內容的歌曲,光聽這名字,就能讓人愁腸百斷,淚如水流。


《望夫歌》也稱《啰唝曲》。“啰唝”相當于“來羅”,是江南地區(qū)的方言,有盼望遠行人回來之意,可見是抒發(fā)離愁的感傷之歌。所以元稹在《贈劉采春》一詩中說她“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那時,劉采春幾乎已成為商人婦——那些有錢有閑但空虛度日的太太們的心聲代言人。


江南的商業(yè)一向非常發(fā)達,它有不少城市是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也是國內商業(yè)貿易中心。唐代開始,已有大量的商人長期遠行在外,進行各種貿易活動,這給家庭帶來兩方面影響:


一方面,男人要養(yǎng)家掙錢就不能安守田園,他們必須得“經歲又經年”地奔波于四方,有家而不能歸,過著孤獨的漂泊生活。另外,安全也是他們家人擔心的一個重要問題,自古錢能招盜,商海風險不測。


而另一方面,這些商人們的妻子年紀輕輕便被拋棄在家中,既要贍養(yǎng)老人,又要養(yǎng)育、教導兒女,還要操持各種家務,其中的甘苦、艱辛外人可以看到,而內心的孤獨、寂寥,又有誰知?


她們既為老公的生意好壞、安全健康擔心,還要擔憂他們身邊另有別的女人——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下面,我們來看一首出于商人婦之口的小詩,作者是郭紹蘭,年代也是唐代。郭紹蘭是長安的一名普通家庭主婦,她的丈夫任宗到湖南去經商,數(shù)年不歸,音信全無。


郭紹蘭對丈夫思念不已,但也不知道任宗身在何處。失望之中,她寫了一首詩系在燕子的足上?;蛟S是她的真心感動了上蒼,這只燕子忽然就落在正在荊州的任宗肩上,他驚奇地打開信一看,原來是這么一首詩,名字叫《寄夫》:


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


殷勤憑燕翼,寄與薄情夫。


明代的鐘惺《名媛詩歸》中曾評論郭紹蘭的這首詩說:“本不成詩,以其事之可傳耳。”意思是說郭紹蘭這首詩的藝術水平并不怎么樣,只是因為事情比較奇特而得以流傳罷了。


實話說,鐘惺的評價是很客觀的。郭紹蘭的這首小詩在藝術上確實沒什么過人之處,語言平白如話,全是平鋪直敘。但這并不代表這首詩就沒有價值,相反,它具有極其重要認識價值,因為它代表了眾多商人婦的心聲。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