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代,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趣聞:有人聽見驢的叫聲,就像聽到了天籟一般的仙樂,如癡如醉。“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也有這樣的癖好,每次聽到驢叫,都高興得不亦樂乎。當時的很多文人雅士甚至帝王將相,也都把聽驢叫、模仿驢叫當作一種風尚。
建安時期,曹氏父子當權(quán)。曹氏父子三人都喜歡文學,被譽為當時的文壇領袖。當時,曹操專門命人在郵城建造了一座銅雀臺,據(jù)史料記載,銅雀臺高十丈,上面建有百余間房屋,專門供“建安七子”等文人名士活動所用。
曹操的兒子曹丕是魏國的第一位君主,也是當時的文壇領袖,他與“建安七子”的關(guān)系十分密切,經(jīng)常和他們在一起飲酒做詩。在“建安七子”當中,王粲是公認的最富才華的人。他為人詼諧幽默,出語不凡。比如,當他高興的時候,就喜歡學驢叫,常引得大家捧腹不已。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王粲隨曹操征討孫吳,次年,王粲病死,時年41歲。作為王粲最好的朋友,曹丕不勝傷感。曹丕感嘆,王粲的死是文壇的一大損失。
于是,曹丕特意為王粲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他親自帶著這批文人雅士去祭奠王粲。在王粲墓前,曹丕說道:“什么官話、套話之類的東西就不要說了。王粲平日最愛學驢叫,讓我們一起學一次驢叫,送他入土為安吧!”隨即,曹丕率先學起驢叫。在場的其他人也跟著學起來,一時間,王粲墓前響起了一片此起彼伏的驢叫聲。
【史話趣談】
在現(xiàn)代人看來,“學驢叫”這種送葬儀式似乎不可思議,更何況是在封建時代。但是,它反映的正是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個性解放、放浪不羈的內(nèi)心世界,一種不拘于固定形式對友人真心的祭奠,更體現(xiàn)了曹丕與“建安七子”的特別感情。其實,我們祭奠一個人,懂得他內(nèi)心的真正需求,給予他心靈的快樂便足矣。這樣,“皆作驢叫”有何不可呢?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