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捷表》又名《戎路表》、《戎輅表》,乃鐘繇68歲時所書,時在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內(nèi)容為得知蜀將關羽被殺的喜訊后,所寫的賀捷奏表。此帖最能代表鐘書風格?!缎蜁V》說:“楷法今之正書也,鐘繇《賀克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
三國時期,承漢末隸書漸變之勢,楷書逐步成長。鐘繇無疑是早期的奠基者。他將東漢民間流行的簡省的“八分書”,實現(xiàn)“由隸化楷”的轉變,將“渾厚風致”和“優(yōu)美俏俊”的筆姿成功化為自家法門。
楷書到了晉代,字形工美,尤以兩晉小楷成就具有代表性,東晉時的創(chuàng)造,可謂登峰造極,以羲之父子為典范。鐘繇對他們影響極大,后與王羲之并稱“鐘王”.王學鐘乃是善學,失其拙厚樸質,得其精密秀逸之姿,所謂“古質今妍”,馳驚沿革,遂成千古書圣。
鐘繇書寫自然,風格古樸,用筆嫻雅,點畫流轉生動,饒有天趣,字體風流,不乏古意,乃善書高手。結字、章法茂密幽深,頗有鴻鵠飛張之態(tài),梁武帝蕭衍評為“群鴻戲海,舞鶴游天”,由此帖可約略見到。雖尚未脫盡隸書筆意,但已屬楷體,如“言、有、里、方、并”等字的橫畫,“同”字左撇也很明顯,“企、舍、獲、長”等字的捺筆,明顯的是隸書寫法。在標準楷書盛行的后世,這種寫法很一般,但放在漢代末期,楷化到如此程度已相當先進,如果同已出土的當時的書法作品對比,可以看得很清楚。唐張懷瓘《書斷》贊:“真書絕妙,乃過于師,剛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余,泰漢以來,一人而已”,故鐘繇有“正書之祖”的美譽。
王鐸是一位各體皆能、風格多樣的書法全才,工真、行、草書,尤其得力于鐘繇、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筆力雄健,長于布局,世稱“神筆”.無論是闊大遒勁的大楷,還是高古樸厚的小楷,乃至飛騰跳躑的行草書,在晚明書壇上皆屬一流,并列為當時的三大家之一,另兩位是黃道周、倪元璐。正書在王鐸作品中不多見,雖然博涉多家而能自出胸襟,淵源脈絡,極為明晰。大楷受顏真卿影響,小楷受鐘繇影響。
王鐸此件臨作,開篇署“庚寅八月”,時在1650年,王鐸59歲,兩年后就去世了,功力已爐火純青。另有“王鐸學字”字樣,推測可能是日課一類。雖屬日課,并非草草而就,這說明古人嚴謹?shù)膽B(tài)度,然而心態(tài)活絡放松。堅持臨池,一生不離不棄,“一日臨池,一日應請索”.臨作中少了“馘滅兇逆。賊帥關羽,已被矢刃”,“天道禍淫,不終厥命”,“死罪死罪”等三處共二十余字,不管有意還是無意,并不斤斤計較局部得失,重視整體上的氣韻,神完氣足。
臨作改變原有章法,成為個人擅長的作品形式,此時王鐸書風已逐步走向成熟,名雖為臨,然則處處體現(xiàn)己意,從一個很小的細節(jié)就能體會到,這就是王鐸喜歡用奇古字的習慣。筆法上不僅有鐘,也有二王,乃至顏、米等多家。字形大小磊落不拘,若臨若創(chuàng),若古若我,若即若離,隨意寫來,一派天機。
鐘繇(151-230),字元常。魏明帝時授太傅銜,故世稱“鐘太傅”.書法曾師曹喜、劉德升、蔡邕,工篆隸、行草,尤擅楷書。
王鐸(1592-1652),謚文安。天啟二年(1622)進士。1644年清軍入關后被授予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士,加太子少保。一生背負“貳臣”罵名。
釋文:臣繇言。戎路兼行,履險冒寒。臣以無任,不獲扈從,企仰懸情,無有寧舍。即日長史逮充宣示令,命知征南將軍運田單之奇,厲憤怒之眾,與徐晃同勢,并力撲討。表里俱進,應時克捷,馘滅兇逆。賊帥關羽,已被矢刃。傅方反覆,胡修背恩,天道禍淫,不終厥命。奉聞嘉,喜不自勝。望路載笑,踴躍逸豫。臣不勝欣慶,謹拜表因便宜上聞。臣繇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建安廿四年閏月九日,南蕃東武亭侯臣繇上。
小貼士
1.鑒于鐘繇楷書中有隸書遺意,在臨習之初,可以先學或者兼學一些漢隸,以期更相合。王鐸也寫隸書,但不是漢隸,帶有行意動感,可以對照閱讀。
2.鐘繇法書中最主要的一個特點是“古”,臨習時圍繞這個“古”字之審美來做文章,涵蓋古意、古雅、古樸等,從不同角度來理解和體會。從技法上來說,包括筆畫的圓潤,結體的扁沓等。選用羊毫更易使得點畫古雅溫潤,最終做到技法和審美結合,避免空洞。
3.鐘繇一生有“五表六帖”,可以結合起來讀和臨。尤其是《宣示表》,作為代表作,有墨跡照片存世,筆法和結體是具體可觀的,由此及彼,加以體會。“五表”指《宣示表》、《薦季直表》、《賀捷表》、《調(diào)元表》、《力命表》。“六帖”指《丙舍帖》、《還示帖》、《白騎帖》、《?;继?、《雪寒帖》、《長風帖》(其后半部分又名《安厝帖》)。
據(jù)《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