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周刊》遇襲案“諷刺”了誰?

時間:2015-01-09 10:36來源:新京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任何宗教不能因為別人言論的冒犯,就用暴力回擊,就用子彈去封別人的嘴。任何宗教不能因為別人言論的冒犯,就用暴力回擊,就用子彈去封別人的嘴。

  非常評

  1月7日中午11時30分,法國巴黎第十區(qū)《查理周刊》編輯部發(fā)生恐怖襲擊:兩名持槍歹徒(還有一名在樓下望風(fēng))闖入《查理周刊》編輯部,朝正開周會的編輯、記者和畫家們掃射,隨后沖下樓去,乘車逃逸,在編輯部內(nèi)和路上共打死警察2人,平民10人,并打傷多人,制造了自二戰(zhàn)結(jié)束以來,巴黎傷亡最慘重的一次恐怖襲擊。

  以暴力對抗宗教沖突是惡性循環(huán)

  一些極端宗教團體必須從這種以受害者自居、無法接受多元文化、多種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并存的誤區(qū)中解脫出來,否則惡性循環(huán)會愈演愈烈。

  《查理周刊》是一家深左翼政治周刊,創(chuàng)刊于上世紀(jì)60年代,定型于70年代,以政治諷刺漫畫著稱。2006年2月,該刊首次刊出諷刺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引來法國穆斯林、尤其原教旨穆斯林的不滿,2011年該報不顧威脅刊出諷刺穆罕默德漫畫,甚至將報頭改為“沙利亞周刊”,結(jié)果編輯部被焚燒。就在此次事件發(fā)生前兩天,該刊剛剛刊登過一幅諷刺ISIS的漫畫“不許諷刺”。

  諷刺宗教先知是否合適,在法國和歐洲本是爭議性話題,但僅就法國法律規(guī)定而言是合法的。2011年11月,法國法庭就曾駁回兩個穆斯林團體的控訴,宣判《查理周刊》無罪。

  由于長期以來被視作“非我族裔、其心必異”,此類事件中的當(dāng)事人對“侮辱性言論”過于敏感。一些批評、諷刺在他本人來看或許是不合適的,但在所在國卻是合法的。某些原教旨主義者或極端分子視之為侮辱,必欲除之而后快。這種過于敏感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便令自己和周圍環(huán)境、社會格格不入,并產(chǎn)生兩種極端——或自我隔絕,或試圖將自己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強加于人,把整個世界“改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然而,當(dāng)今社會本是多元的,這種“強迫癥”注定得不到他人的認同和共鳴。2011年針對《查理周刊》的起訴失敗就是例子,而這卻讓部分極端原教旨主義者感到更大侮辱,并采取了暴力措施。2011年的縱火和此次屠殺,便是極端的例子。令人憂慮的是,這種思維定式并非孤例,“拉什迪事件”和2005年丹麥《日德蘭郵報》漫畫侮辱先知事件,也都存在同樣的問題。

  媒體用出格、粗魯?shù)姆绞矫胺竸e人的宗教信仰,肯定會令很多人感到不舒服。但是,任何宗教和文明總是有其底線,被冒犯者可以抗議,可以譴責(zé),甚至訴諸法律,不能因為別人言論的冒犯,就用暴力回擊,就用子彈去封別人的嘴。

  襲擊《查理周刊》這種用暴力強行鉗制言論,甚至“改造世界”的做法,注定只能令社會對相關(guān)特定群體更加反感和反對,也無助于歐洲各國宗教、族群的融合。事實證明,那些宗教極端群體必須從這種以受害者自居、無法接受多元文化、多種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并存的誤區(qū)中解脫出來,否則惡性循環(huán)會愈演愈烈,而最終的受害者是所有各方,最大受害者則只能是訴諸極端主義的一方。 □陳在田(學(xué)者)

  這不是一起漫畫引發(fā)的血案

  巴黎恐襲案不是一起漫畫引發(fā)的血案,而是極端暴力思想引發(fā)的血案。不能清楚認識這一點,可能使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的行動出現(xiàn)偏差。

  7日,蒙面武裝分子闖入位于法國巴黎市中心的諷刺雜志《沙爾利周刊》編輯部,殺死殺傷23人,警察倒在地上還遭補槍殺死。

  震驚、憤怒、悲傷、憂懼……種種負面情緒,流淌在人們心頭。什么是極端?什么是恐怖?這就是!

  過去,不論西班牙馬德里恐襲案還是英國倫敦地鐵爆炸案,恐怖分子多少還有些“地下活動”的意識,大多是偷偷摸摸安裝爆炸裝置,然后遮遮掩掩地引爆,事后也多半會聲明是其所為。

  但在巴黎恐襲案中,兇手光天化日之下,如此明目張膽,殘忍血腥,且案發(fā)至今,沒有任何極端組織聲稱是其所為。這一切,使巴黎恐襲案難以避免地帶給西方和世界巨大震動。

  有人說,這家雜志屢次刊登取笑伊斯蘭教先知的漫畫,因此招禍,甚至津津有味地討論究竟是哪一幅漫畫造成禍端。是的,這家雜志的漫畫經(jīng)常引發(fā)爭議與和平抗議,周刊負責(zé)人甚至因此被告上過法庭。但是,要記住,這些回應(yīng)都是和平進行的。用恐怖襲擊的方式加以報復(fù),情無可原,罪無可恕。

  我們最好能記得,7日遇害的雜志主編夏爾伯生前說過的一句話:“漫畫從來沒有殺過一個人。”宗教學(xué)者也都知道,世界主要宗教中,沒有任何一種會鼓勵或贊成信徒以隨意剝奪他人生命的暴戾方式對待各種“冒犯”。血案發(fā)生后,伊斯蘭世界和歐洲穆斯林領(lǐng)袖紛紛發(fā)聲,一致強烈譴責(zé)襲擊事件的制造者,即是明證。

  我們最好也能記得,不論發(fā)生在世界什么地方,絕大多數(shù)恐怖襲擊事件中,受害者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從來沒有“冒犯”過誰。他們只是過著自己的家常日子,卻在超市,在火車站,在酒吧,在某一正常生活著的時刻,遭遇飛來橫禍。這充分說明,恐怖主義是所有人的危險,再安分守己也未必能夠躲得過。

  把血案禍源指向這家諷刺雜志本身,實際上正中巴黎血案兇手下懷。正如英國《衛(wèi)報》專欄作者西蒙·詹金斯所指出,恐怖分子實施此次襲擊的目的就是要恐嚇民眾,進而阻止對極端勢力的持續(xù)批評,同時使得被襲擊國家陷入“疑懼”狀態(tài),變得狹隘。

  巴黎恐襲案不是一起漫畫引發(fā)的血案,而是極端暴力思想引發(fā)的血案。不能清楚認識這一點,就會錯失問題的焦點,甚至可能使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的行動出現(xiàn)偏差。 □徐劍梅(新華社記者)

(責(zé)任編輯:鑫報)
>相關(guān)新聞
  • 《牽掛你的人是我》三亞篇:愛你到天涯
  • 四個自信”系列之二《理論之光》
  • 《十九大黨章知識精粹》系列微動漫第四集——《習(xí)近平新時代
  • 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發(fā)布2019年六五環(huán)境日主題宣傳片之一《打贏藍天保衛(wèi)
  • 踐行黨組工作《條例》,夯實黨建“四梁八柱”
  • 4分鐘get馬克思主義的魅力:《馬克思是對的》第5集網(wǎng)絡(luò)版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