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化學閹割”?

時間:2012-06-11 09:51來源:武漢晚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近些年,“化學閹割”成為不少國家在執(zhí)法領(lǐng)域的“新寵”。歐洲的丹麥、德國、法國、瑞士、英國等多國都引進了此項懲罰措施,允許在罪犯自愿的原則上進行。而韓國則成為首個引入這一懲罰手段的亞洲國家。(6月10日《新京報》)“化學閹割”成為熱門詞匯,主要源于近期發(fā)生的一系列性侵犯案件。盡管不乏支持者,但法律界卻比較反對,認為這一對強奸慣犯實施“藥物治療”的做法在中國尚不成熟。


  在我看來,是否引進“化學閹割”之爭可以追溯到19世紀意大利犯罪學家龍勃羅梭那里。他提出了“天生犯罪人”的觀點,認為那些罪犯之所以犯罪,就是因為他們天生有犯罪因素。消除某個人的天生犯罪因素,就能達到預防犯罪的目的。國外的實踐經(jīng)驗也表明,“化學閹割”確能起到比較好的抑制性犯罪的作用,而且它對于人的身體損害比較小,不會導致絕育。


  然而,“天生犯罪人”理論一出籠就引發(fā)了一片批評之聲。反對者認為,將犯罪的因素歸結(jié)于先天因素,就忽視了犯罪發(fā)生的深厚社會因素,無法從根本上預防犯罪。事實上,龍勃羅梭本人在后期的著作中也修正了自己的觀點,他把犯罪原因擴大到墮落等后天因素的影響,而這種墮落是與一定地理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分不開的。


  所以引入“化學閹割”對于預防性犯罪,功效其實十分有限。遠的不說,就拿最近輿論關(guān)心的河南永城市官員奸淫未成年少女案、浙江永康企業(yè)主嫖宿女生案來說,這些性犯罪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他們的生理特征,而是依仗于權(quán)力與金錢。目前,我們國家發(fā)生的性犯罪,特別是那些影響惡劣的奸淫未成年少女、嫖宿幼女案件,有其深厚的社會背景。從個人層面上講,城鄉(xiāng)分割,一些打工者普遍處于“性饑渴”狀態(tài),而官員與富翁則是信仰淪落,追求身體享樂的極限;從執(zhí)法層面上講,權(quán)力不受制約,金錢收買執(zhí)法權(quán),讓許多人肆無忌憚起來;從立法層面上講,“嫖宿幼女罪”存在著較大的爭議……所有這一切提醒我們,“化學閹割”當然可以作為一個有益的探索,但是它并不能起到治本作用。要防范性犯罪,還必須在制約權(quán)力、匡正司法和治理社會上下大力氣。(楊濤)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guān)新聞
  • 郭夏:開放創(chuàng)新“金磚+” 命運與共亞非拉
  • 博論|“主旋律”蘊含巨大精神力量
  • 【地評線】守護“第五空間”,增進民生福祉
  • 從“閑人免進”到“城市客廳” 常州垃圾焚燒發(fā)電項目有效破解
  • 【地評線】中國外貿(mào)為何“韌性”十足“逆勢”而上
  • 以“四力”夯實鄉(xiāng)村振興成果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