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莽時期的“大泉”錢范

時間:2014-12-30 08:01來源:大西北網(wǎng)-科技鑫報 作者:記者 童微整理 點擊: 載入中...

大泉錢范

 

    榆中縣連搭鄉(xiāng)寇家溝有位農(nóng)民,于公元1982年9月交給縣文化館一套錢范。據(jù)說這是他在公元1980年挖地溝時發(fā)現(xiàn)的。錢范上“大泉五十”的字樣表明,這是新莽王朝時期的一件珍貴文物,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


    錢范是古代鑄造金屬貨幣的范模。分為模和范兩種。模就是模具,模上錢幣的文字都以陽文正寫,是用來鑄造范的模型,多用銅或石料制成。范是直接用來鑄造錢幣的模具,范上錢幣的文字都以陰文反寫,范面都有溝槽,以便灌注金屬熔液,多用銅、鐵、土或滑石制成。不過,戰(zhàn)國時期的金屬貨幣,都用范直接鑄成,用模制成范再大量澆鑄,是西漢中葉以后的事情。


    從河南安陽大司空村商代晚期墓中出土的銅貝來看,我國鑄造金屬貨幣大約始于公元前十四至前十一世紀。春秋戰(zhàn)國時期,鑄幣已經(jīng)到處通行。不過,因為那時我國處于分裂狀態(tài),所以貨幣的種類也十分繁雜,其中主要的形制有鏟形(布幣)、刀形(刀幣)、方形(愛金)、橢圓形(蟻鼻錢)、圓形(環(huán)錢)五種。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后,廢除了布、刀、貝等幣,統(tǒng)一了全國的幣制,規(guī)定黃金為上幣,單位是“鎰”(二十兩);銅錢是下幣,單位是半兩。銅錢為一種方孔圓錢,正面鑄有“半兩”二字,每枚重為當時的半兩,即十二銖,故稱“半兩錢”.從此以后,方孔圓錢便成為我國銅錢的固定形式。


    西漢初期,法定貨幣也是黃金、銅錢。黃金一般都鑄成“金餅”,大的每餅重一斤,小的每餅重一兩。銅錢仍繼續(xù)鑄用半兩,但嫌舊錢笨重,不便攜帶,改鑄為輕錢,比如,呂后二年鑄的半兩錢,實重只有八銖;文帝五年鑄的半兩錢,實重只有四銖。至于民間私鑄的錢幣,分量更是越來越輕,有的半兩錢實重不足一銖。漢武帝繼位后,對幣制進行了改革,禁止民間私自鑄錢,將鑄幣權收歸中央,并于元狩五年廢除半兩錢,改行五銖錢。五銖錢也是方孔圓錢,但方孔有外廓,其重量和錢文都是五銖,所以稱為“五銖錢”.


    到西漢后期,地主階級日益腐朽,土地兼并惡性發(fā)展,農(nóng)民紛紛破產(chǎn),大量淪為官私奴婢,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及至成、哀二帝時,農(nóng)民起義的烈火,大有燃成燎原之勢。西漢王朝對此十分驚慌,千方百計尋找出路。就是在這種形勢下,早有覬覦帝位野心的王莽,破門而出,袍笏登場,代漢稱帝,建立了“新朝”.他一上臺,便搬出《周禮》作為根據(jù),進行托古改制,企圖以此來擺脫政治危機。而改變幣制,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王莽篡權的十幾年間,曾多次改變幣制,鑄造新錢。他先是在居攝二年(公元7年)鑄造錯刀、契刀、大錢(即大泉)三種新幣,與原來的漢五銖并用。隨后又廢除錯刀、契刀,下令收禁五銖錢,另鑄一種小錢(即小泉),與保留的大錢一起行用。此后,王莽又發(fā)行“五物六名二十八品”,貨幣的種類更見其多。“五物”是指銅、金、銀、貝、龜甲五種質地;“六名”指泉貨、貝貨、布貨、銀貨、龜寶、黃金六種名稱;“二十八品”即二十八個品種,比如,僅泉貨就有六種。榆中“大泉”錢范所鑄的大泉五十銅錢,就屬于泉貨一類,直徑為當時的一寸二分,重十二銖,每枚值五銖五十枚。


    由于王莽發(fā)行的貨幣種類雜亂,換算繁瑣,比值也極不合理,致使貨幣失去了價值尺度的職能。不僅如此。他每次變換幣制,都是以劣頂優(yōu),而錢幣的面值不變,因而使被換錢幣的實際價值大減。結果引起物價飛漲,幣值狂跌,王莽借此掠取了大量財富,而廣大農(nóng)民和工商業(yè)者則紛紛破產(chǎn)。此外,由于王莽鑄造的幣值粗劣,導致民間私鑄錢幣者蜂起,使私鑄錢幣充斥市場,盡管有十萬多人因此而被罰作官奴、官婢,但是仍然禁不勝禁。榆中出土的這套“大泉”錢范,極有可能就是當時盜鑄錢幣者的遺物。


    榆中出土的這套“大泉”錢范,由兩瓣組成,一瓣用銅制作,一瓣用磚制作。銅制范板形若方頭鐵锨,長十九點三厘米,寬十一點二厘米,厚一厘米。范面左右各有一排凹模,每排可鑄錢幣五枚,兩排共十枚,范上“大泉五十”的字樣清晰可辨;范面中間有一道二點一厘米寬的陰槽,如同葉脈溝通各枚錢范,用于澆灌銅液。磚制范板型制較大,長四十厘米,寬二十一厘米,厚七點五厘米,正反兩面均有兩排明顯的幣印。將兩塊范板合在一起,由陰槽注入銅液,冷卻后即成錢幣。據(jù)《漢書》記載,王莽每變動一次幣制,就使“民用破產(chǎn),而大陷刑”.由此不難看出,他改變幣制的目的,純粹是為了掠奪。其結果必然是“農(nóng)商失業(yè),食貨俱廢”,市場停頓,生產(chǎn)凋敝,使整個社會經(jīng)濟遭到破壞。與此同時,他還連續(xù)發(fā)動對東北和西南的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極大災難,以致到王莽臨死前,“天下戶口減半”.因而,王莽改制的丑劇還沒演到高潮,他的種種倒行逆施,便觸發(fā)了席卷全國的赤眉、綠林起義。長安市民響應義軍,攻入漸臺殺死了王莽,結束了罪惡的新莽王朝,也宣告了王莽改制騙局的徹底破產(chǎn)。榆中縣出土的這套“大泉”錢范,就是王莽在貨幣領域大搞倒行逆施的一個小小罪證。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新莽時期的“大泉”錢范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