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齊壽山:《山海經(jīng)》上的魅影和西漢水文明之根

時間:2013-10-05 08:26來源:中國甘肅網(wǎng)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天水齊壽山

 

  齊壽山,古名壽丘、嶓冢山、崦嵫山、云臺山,位于天水市秦州區(qū)東南六十華里,系秦嶺迭山延脈,海拔1951米。山北之水入渭河系藉河流域,山南之水注入白家河匯入白水江,西麓為西漢水之源頭,橫跨兩大水系,是中華母親河黃河與長江的分水嶺。因而盛傳著"齊壽山不大不小,壓著三江河垴"的民謠。

 

 

  為什么崦嵫山現(xiàn)在改名成了齊壽山?"崦-嵫"的讀音好像更動聽些……

 


  3月13日,我到天水、隴南采訪,本以為暫時可以擺脫沙塵給人身心帶來的不適,卻沒有想到它已經(jīng)侵?jǐn)_到這里。


  錢家壩、娘娘壩、麻沿、江洛……昔日,從天水到隴南無數(shù)次的往返后,我記住了這一個個小小的地名,青山隱隱,綠水迢迢,多么愉快的行程啊,并且每一次路過,都和它們有著重逢的親切和喜悅。但這次卻有著不同,柳枝上萌動的一點綠意似乎被飛沙啄食干凈了,桃樹上那些凝結(jié)的花蕾,怕是在瑟瑟發(fā)抖吧?


  我去的目的地是一座山,它叫齊壽山,但它有一個名氣更大的名字--崦嵫山。


  在天水市,和考察秦嶺轟動文壇的作家王若冰見面時,他多次說到身為隴南人,就應(yīng)該去崦嵫山去拜山。當(dāng)時他提到崦嵫山,我很吃驚,這個山名很早之前我就知道。


  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通宵達(dá)旦地追一本《山海經(jīng)密碼》的玄幻小說,這本書是作者依據(jù)中國最古老的經(jīng)典《山海經(jīng)》寫成,再現(xiàn)了上古時代的地理及人文風(fēng)俗。


  按圖索驥,我也買了一本《山海經(jīng)》翻看。據(jù)說我們現(xiàn)在能看到這本想象力是天馬行空的古籍,全拜秦始皇的剎那間的心慈手軟,他焚書時,也被《山海經(jīng)》迷住了,沒舍得燒掉。


  回到蘭州后,我找見了那本《山海經(jīng)》,查到里面與崦嵫山有關(guān)的文字:"(鳥鼠同穴山)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葉如轂,其實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癉,可以御火。其陽多龜,其陰多玉。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礪。有獸焉,其狀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號也,見則其邑大旱".


  翻譯成白話文,是這么說的:鳥鼠同穴山向西南三百六十里的地方,叫做崦嵫山。山上多產(chǎn)丹木樹,它的葉子很像楮樹,果實卻大如西瓜,皮是紅色的,果肉里是黑色的,吃了這種樹的果實,可以治療癉病,還可防御火災(zāi)。山向陽的南坡多產(chǎn)龜,背陰的北坡多產(chǎn)美玉。苕水發(fā)源于喧座山,向西流入大海,水中生長著很多砥礪(磨刀石)。孰湖生活在崦嵫山中,馬身鳥翅,人面蛇尾,把人抱起來是它的愛好。山中還生長著一種形體像鸮的鳥,人臉蜼身狗尾,名字就是它嚎叫的聲音。它出現(xiàn)的地方就會大旱。


  鳥鼠山就在甘肅的渭源,我已經(jīng)多次去過了,按《山海經(jīng)》所記載的方位,崦嵫山落腳在天水附近,那完全是有可能的。


  按照王若冰的提示,過了一個叫稍子坡的小山村,拐過一道山梁,在路邊,我們看到一個牌坊狀的山門,上邊有薄一波書寫的"軒轅故里齊壽山"的鎏金大字。我向同行的天水學(xué)者毛惠民提出了第一個問題,為什么崦嵫山現(xiàn)在改名成了齊壽山?"崦-嵫"的讀音似乎更悅耳動聽些。


  毛惠民說,齊壽山還有個名字叫壽丘,史載是軒轅黃帝的誕生地,因為這兒也是唐高祖李淵的祖塋地,所以李氏皇帝取"與天齊壽之意"把崦嵫山的名字改稱為齊壽山。我們前面看到的村名"稍子坡",原稱"燒紙坡",曾經(jīng)是李氏族人祭祀祖先的場所。


  穿過山門,上山,已是下午2時,沙塵中的一輪白日,沒有堂皇,只有蒼涼。周圍的群山在沙塵中,隱約只能看到幾道折線。


  山間公路沿著山腰向右伸延。也許是不忍看我們一途落寞,山坡之上的大片冬小麥綠油油的煞是喜人,像是一位丹青妙手著意在畫板上涂抹出來的色彩讓我們眼前一亮。


  再次分路,我們想都沒想,就駛向左手方的水泥路面的山路,它周邊的植被越來越繁茂,灌木叢里上的綠意星星點點地在視線里跳躍,而在被松柏包裹的山頂,我們看到了一兩重屋檐,切合了"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慧福寺"冷清地矗立在那里。它是古建筑,還是仿古建筑?

 


  七八分鐘后,采訪車就駛到了齊壽山山頂,我沒有看到奇跡的植物丹木,沒有親近到溫潤的古玉,自然也沒有聽到"蜼身狗尾"的怪鳥嚇人的叫聲。寺坐東朝西,只有一座經(jīng)歷了風(fēng)雨、褪去了華彩的寺院--"慧福寺"冷清地矗立在那里。我的問題又來了,慧福寺是古建筑,還是仿古建筑?


  毛惠民解釋說,眼前的這座寺院是1989年才重建的仿古建筑,但它的歷史卻是相當(dāng)漫長。按照《秦州縣志》的記載:慧福寺最早修建于北魏登國元年(公元386年),后歷盡滄桑,近代建于民國二十八年,原本殘缺不全的寺廟經(jīng)在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全毀。為弘揚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chǎn),后來又重建了。


  寺院是新修,但幾重院落下來的觀瞻,卻讓人可以想像它往昔的格局:門樓高約十米,左為鐘樓,右是鼓樓,兩邊樓上,八卦懸頂,四角翹起,相互對稱,山門兩柱,描龍繡鳳,彩繪金飾,橫跨在兩門樓中間。


  踏階而入,來到西殿,進深兩間三椽,殿內(nèi)正面塑有開口常笑、大肚能容的彌勒佛祖,背面站立玉貌金甲的護法韋陀。


  從西殿穿過塔爐四立的庭院,便來到正殿,它坐東面西,面闊三間,通高七米單檐歇屋頂,上布灰筒板瓦,正脊兩端各安一條龍吻,二龍怒目卷尾,張口吞脊,活龍活現(xiàn)。


  這時,毛惠民的腳步卻停了下來,因為擅長書法的他看到了正殿大門上懸掛的一塊大木匾,上書"三江鎮(zhèn)岳"四字。他對這四個"字大如斗"的字評價是結(jié)構(gòu)用筆在隸楷之間,既有隸書筆力剛勁、造型峻峭、風(fēng)格質(zhì)樸、運腕有力的特點,又有楷書蒼老凝重、縱橫敏秀、剛?cè)缜F、艷若春云的氣質(zhì),墨入板內(nèi),翩若驚鴻,宛似游龍,體勢連綿飛動,筆意奔放熱烈。


  據(jù)說寺內(nèi)藏有古佛四尊:一尊為唐代"指天指地"銅佛像,一尊為西魏時期石雕佛像,一尊為明代的佛像,一尊為清代的佛像,均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此行可惜沒有見到。


  在寺院的石階上,我看到鐫刻的"嶓冢島浪"小字,這顯然是說站在齊壽山頂,就如同登頂處孤島,可以看到四周的山巒像波浪般起伏不定,毛惠民說,其動靜之間所蘊藏的審美趣味足可與"麥積煙雨"等量而觀。


  除了"嶓冢島浪"之外,"崦嵫日落"的景像也贏得歷代文人騷客詠嘆不已。


  屈原的詩句:"吾令羲河弭節(jié)兮,望崦嵫而勿迫";《史記》中有"日出東南隅,日落崦嵫山"的描寫,都可以看出由于古人對崦嵫山是近乎膜拜的程度,他們對地理認(rèn)識有限,加之交通工具落后,就以為崦嵫山是日落入處之山,所以自古以來崦嵫日落也為時人所重。想想看:每當(dāng)日薄西天,彩霞映天時,放眼望去,落日斜掛于山巔之上,在晚霞的映襯下慢慢下沉,猶如火球入海,彤云燃燒;仿佛佳麗出閨,紅紗遮面。最后夕陽如蠶吞桑葉般徐徐落于崦嵫山下,茫茫天際變成了五彩繽紛的世界……


  難怪看到的人會生出天地?zé)o窮,人生須臾的感慨。


  需要多大的人工和耐心,才能讓這樣一座山嶺重新披上綠裝?


  齊壽山海拔只有1951米,在雄偉的秦嶺山系中,既沒有參天的古木,也沒有險峻的峰巒,但它在人文層面的價值與諸多名山相比,不遑多讓。 (責(zé)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