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絕侖金銀器

時間:2013-08-13 09:48來源:隴上珍藏 作者:李永平,尤寶銘 點擊: 載入中...

雙龍鬧海紋金花銀盒

 

雙龍鬧海紋金花銀盒

 

  金銀器是古代文物中的"貴族",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兩個方面:首先,金銀器本身就稀少貴重,從開采到加工都比其他質(zhì)地文物要費勁和精細一些,加之色澤鮮艷,又得之不易,所以自然成為人間珍寶;其次,金銀器的使用和擁有者一般來說都是占代的貴族或皇室,故能代表當時的最高工藝制作水平。但應(yīng)該指出,古代的金銀不町能像今天的金銀耶么純,兇為古代的冶煉技術(shù)不可能像今天這樣先進,所以多是自然金銀。


  根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早在商代,我國古代居民就已掌握了金子的加工工藝。河北蒿城商代中期遺址、河南安陽殷墟發(fā)掘中,也曾發(fā)現(xiàn)有"黃金塊及小片金葉".山兩保德、石樓的商代墓葬中也出土有金飾件。時代相當于中原夏商的甘肅玉門火燒溝文化遺址中出土有金鼻環(huán),其基本造型與今天印度、非洲婦女所戴的鼻環(huán)相同。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我省禮縣秦先公大墓出土了數(shù)量相當多的金飾片,現(xiàn)多已流失。這些金飾片造刑多樣,紋飾繁雜,有長方形口唇紋、盾形獸面紋、鴟鳥形等數(shù)十種,邊緣均有鉚下的穿孔,看來當初是釘在棺木上的。秦先公墓被盜挖的棺木上有用金飾片砌碓成的"大鳥",因此有學(xué)者認為這些飾片當初均是"大鳥"某一部位的組成件。另外秦先公墓還出土有用金片錘碟成的金虎、金水鳥等??梢院敛豢鋸埖卣f,禮縣秦先公墓是目前我國春秋時期墓葬中出土金器最多的,比河南淅川春秋時期楚墓中出土的金器還要多。我省清水也發(fā)現(xiàn)了錘鎳獸面紋的長方形金牌飾,時代屬春秋時期??脊刨Y料證明,發(fā)跡于西漢水上游的秦人在黃金的使用規(guī)模上要大于同時期的中原諸侯。秦人黃金的來源,有學(xué)者認為得于秦嶺西部的黃金礦,也有人認為來自西伯利亞,因為那里是人類較早掌握冶煉和使用黃金的地區(qū)。秦人喜好黃金的習(xí)俗被后代所繼承。秦始皇曾鑄金人;臨潼出土的秦始皇陪葬用的銅車馬,上面都是鎏金,裝飾豪華。


  1979年,山東臨淄西漢齊王墓出土的銀盤,口徑37.5厘米,盤內(nèi)刻有"咸陽宮"三字,并飾以卷葉花草紋。估計為秦代王室遺物,后流落到西漢齊王手中了。


  甘肅環(huán)縣發(fā)現(xiàn)的一把戰(zhàn)國時期的環(huán)首鐵劍,柄部有一道錯黃金的痕跡。


  在中國歷史上,漢代黃金的流通量和使用量相當大,陜西關(guān)中地區(qū)屢有金餅出土。1999年11月2日,西安北郊發(fā)現(xiàn)金餅219枚,個體重量均在247克左右。這些金餅有凹凸兩面,戳印"租"、"黃"、"禾"、"見"、"吉"、"長"等文字,說明金餅已經(jīng)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


  甘肅武威雷臺漢墓中發(fā)現(xiàn)有金璩2件,外形似鈴,中空,上有柄環(huán)。長4.2厘米;一個重30.35克,另一個重31.35克。鯨是一種耳飾。同時出土4枚銀印,皆為方形龜鈕,2枚稍大,邊長2.5厘米,另2枚較小,邊長為2.3厘米。其中的3枚可辨識印文,"口口將軍章"、"口口口軍章"和"口口口口章".雷臺墓中還出土有在銅器上錯以金銀的飾片、鎏金錯銀銅尊、"一刀平五千"新莽幣、鎏金搖錢樹殘片等。


  甘肅出土的魏晉時期的金銀器,分為裝飾品和印章兩類。裝飾品有銀簪、梳子;印章以甘肅省博物館收藏的出土于西和縣的金印為代表,計有"魏歸義氐侯印"、"晉歸義羌侯印"、"晉歸義氐王印",均高2.5厘米,邊長2.3厘米左右。印文陽刻小篆。這類金印均是曹魏或西晉中央it&府頒賜給氐、羌少數(shù)民族部落酋長的,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見證。


  隋唐時期,中國古代金銀器的鑄造工藝有了新的發(fā)展,器型多樣,主要是吸收了西方金銀器的制作工藝和類型。1983年,西安何家村發(fā)現(xiàn)了一窖藏,其中金銀器270件,從用途上看有食器、飲器、藥具、盥洗器、裝飾器及貨幣等。尤其是一件舞馬銜杯紋仿皮囊銀壺,顯得特別珍貴。這批金銀器以鈑金、澆鑄為主,普遍使用切削、拋光、焊接、鉚、鍍、刻、鑿等工藝;紋飾既有中國傳統(tǒng)的龍、龜、朱雀、卷云等,又有西方引進的葡萄紋等。甘肅出土的金銀器多與當時"絲綢之路"上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有關(guān)。天水、臨夏、武威、張掖等地出土的薩珊朝銀幣,正面鑄薩珊朝國王像,背面為襖教祭祀圖案。1979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發(fā)現(xiàn)的唐墓中出土了一件非常珍貴的文物--銀匝,口徑16厘米,底徑10厘米,底部陰刻"傅"字。其中的單鏨帶蓋銀綠松石金罐,為甘肅出土的唐代金銀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金罐通高17.5厘米,口徑6.5厘米,腹圍32.5厘米,重709克;圓腹平底,折肩,直頸,侈口;圓拱形蓋頂有一酒杯形鈕,上飾拋物花紋;腹頸處有一鏨,鏨上為平面形牌飾,上面一綠松石。經(jīng)筆者研究,該罐與原蘇聯(lián)阿爾泰地區(qū)拜歸化二號墓出土的金罐造型、工藝基本相同,時代為公元7世紀末至8世紀初,為武則天時期回紇、契蕊、思結(jié)、渾部遷徙甘州、涼州時從漠北攜帶來的文物,是典型的突厥式遺物。這種器物目前全國僅此一件,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xué)、藝術(shù)價值。


  河西走廊西部歷史上是產(chǎn)金區(qū)。據(jù)《元和郡縣圖志》記載:"肅州洞庭山、金山皆出金。"另外祁連山北麓也出產(chǎn)黃金。據(jù)敦煌文書中有關(guān)金銀器制作和流通的資料記載:后唐長興二年(公元931年),沙州凈土寺購買黃金,用以鍍法器和供養(yǎng)像。當時黃金價格一般為每錢3-4.6石麥。另外還有每錢金水的價格為麥0.5~0.857石不等。敦煌銀器分為兩種:一種是純白銀制成的器皿,有碗、盞、盤、釵、枕、鋤、角、珠子等,其中以銀碗、銀盤最為常見;另一類是鑲


  金銀器,在白銀器皿上嵌有黃金裝飾圖案,常見于敦煌文書記載的有金花銀盞、金花銀盤、金花銀瓶等。


  武威吐谷渾慕容家族墓中出土有銀簪等裝飾物。在頭、手、臂等部位佩戴金銀飾品的習(xí)俗。


  漳縣元代汪世顯家族墓、蘭州明代彭澤夫婦墓、蘭州白衣寺塔等地,都出土有類似的器物。蘭州蘭工坪戴廷仁夫婦墓中,出土了一枚金冥幣,直徑2.5厘米,重2.5克,用金箔片壓成凸字"長命富貴",含在女主人口中,像這樣的金冥幣,在全國其他墓中并不多見。另外該墓中還出土有鎏金金花7件,呈桃形,尾部有圓環(huán),為女性裝飾品。


  清代的金銀器,以"博"、"精"而著稱,充分體現(xiàn)了雍容華貴的皇家氣派。甘肅省博物館收藏的鎏金錯銀馬鞍,據(jù)說是乾隆皇帝的用品。馬鞍運用了拋光、雕、鑿等加工工藝,顯得富麗堂皇,豪氣十足。另甘博還收藏一件左旋法螺,也是金銀器中的精品。通常法螺均為右螺,而此件法螺為左旋且包了一層銀,因此格外珍貴。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甘肅出土的精美絕侖金銀器
  • 甘肅出土的精美絕侖金銀器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