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原博物館后院放置著一口大鐘,原是固原鐘鼓樓上的物件,如今固原鐘鼓樓早已不存在,只有大鐘在敘說著鐘鼓樓的往事——
鐘鼓樓是我國古代在城市、宮殿、寺院中用作報時和顯示威儀的建筑,漢唐一直到宋,早晚都要以鐘鼓樓的鐘聲作為開關(guān)城門的信號,并有鐘鼓樓報時的習(xí)俗;到明清時期,許多城市的顯著位置都建有高大的鐘鼓樓,而且成為一種象征。
明代時,今寧夏地區(qū)建設(shè)了許多鼓樓,如銀川、固原、靈武、吳忠、平羅、鹽池等地。這些鼓樓歷經(jīng)戰(zhàn)事、地震、火災(zāi),屢毀屢建,至民國時大部分都保存了下來。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報警和報時功能的逐漸弱化,鼓樓原有的作用和地位已不復(fù)存在。如今大多被拆毀,所剩無幾。固原鐘鼓樓已經(jīng)不存在了,我們只能從史料上睹其雄姿,從滄桑的鐵鐘上,感受曾經(jīng)的輝煌。
明代,固原是明王朝九邊重鎮(zhèn)之一,同時還是延綏、甘肅、寧夏三個邊防重鎮(zhèn)的指揮部——“三邊總制”府的所在地,是西北規(guī)格最高的軍事重鎮(zhèn)、軍事指揮中心。自然,修建鐘鼓樓是必須的了。據(jù)《嘉靖固原州志》載:固原鐘鼓樓在州城大街中(即現(xiàn)在的固原新華書店和固原電信公司門前十字大街交匯處),明僉事楊勉修筑。歲久傾圮。正德八年(1513年),總制右督御史張?zhí)?、兵備副使景佐重修,極雄壯,取安定縣古寺巨鐘置樓上?!豆淘?zhèn)鼓樓紀略》記載:“重樓七楹,東懸鼓,西懸鐘。樓崇二丈七尺。臺如之廣二十三丈,厚五丈六尺,皆以磚石圍砌。”歷時一年落成??梢姽淘姽臉菢O其雄偉壯觀。
《嘉靖固原州志·固原鎮(zhèn)鼓樓記》詳細記載了明代固原鐘鼓樓修建和擴建的歷史。公元1510年,張?zhí)┦汲鋈务v節(jié)固原陜西三邊總督,1512年秋動工修建,一年后峻工。建成后的鐘鼓樓,不但是陜西三邊總督總制軍事地位的象征,也成為寧夏南部一大人文景觀,是歷代文人和官員登臨抒發(fā)情懷的地方。其中最著名的要數(shù)固原陜西三邊總督明代楊一清所做的一首《固原重建鐘鼓樓》的詩,其中“西閣風(fēng)高鼓角雄/南來形勝倚崆峒”一句描寫已經(jīng)成為傳世經(jīng)典。
有固原“活地圖”之稱的88歲老人晏慶榮說,自他十來歲記事起,固原鐘鼓樓就沒有了頂部的閣樓,上面只有那口大鐘;鐘鼓樓門洞有6米寬,15米深,人和車馬來來往往??梢娔菚r的鐘鼓樓已經(jīng)很破舊了。1958“破四舊”時鐘鼓樓被拆除了。老人說,鐘鼓樓整整拆了好幾個月才拆除完。樓上的那口大鐘被放到現(xiàn)固原軍分區(qū)后面的小西湖固原內(nèi)城墻上,用作防空報警,后來被固原博物館收藏,現(xiàn)放置于后院供游人參觀。1996年8月,此鐘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據(jù)《嘉靖固原州志》載:這口大鐘原是安定縣古寺巨鐘。從大鐘旁樹立的碑文可知,此鐘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鑄造于秦州甘泉堡(今甘肅會寧縣境內(nèi)),高2.36米,口徑1.7米,重約7噸。鐘上一周鑄有銘文436字及各種圖案,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