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絲綢之路上的三大傳說

時間:2017-09-13 10:48來源:大西北網-北京晚報 作者:倪方六 點擊: 載入中...

    古絲綢之路上的“西域段”一直被認為是最重要、也最神秘的一段路程。8月14日,“一帶一路,昂揚在途”尋訪之旅進入西域段后,我更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神奇魅力。迄今,這里仍流傳著三大傳奇故事:黃帝之孫顓頊“乘龍而至四海”到過今甘肅張掖;大禹治水“決九河,定九州”到過武威;周穆王“游見西王母,樂而忘歸”,西征西巡到過新疆……


    最早“走西域”的人是誰?


    顓頊巡視西域到過張掖:“乘龍而至四海”


    一般認為,中原與西域開始聯(lián)系始于西漢張騫,但在傳說中,中華“五帝”之一、黃帝之孫顓頊(zhuān xū),便曾“乘龍而至四海”,巡視西域,到過今甘肅張掖境內。


    這一說法可以從傳說中的早期中國版圖中找到蛛絲馬跡。在炎黃時代,中國地域四極廣大。據《淮南子·主術篇》,炎帝治天下時的疆土:“南至交趾,北至幽都,東至旸谷,西至三危。”這些地方對炎帝都是“莫不聽從”.


    “交趾”泛指今兩廣南部和越南北部,“幽都”即今雁門以北地區(qū),“旸谷”指太陽升起的東方,那么“三危”在哪在?唐代李泰主編的《括地志·沙州》認為,此山在沙州縣東南三十里,因為有三峰,故名“三危”,沙州即今甘肅敦煌。


    顓頊時代疆域版圖進一步擴大,《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東至于蟠木。”“幽陵”即幽州,廣及今外蒙古,“蟠木”即東海上的度朔山,民間又稱“桃都山”;“流沙”古稱“居延澤”,位于今甘肅張掖市境內,具體位置在古居延海的南面。從《史記》的記載來看,四方疆土顓頊全都巡視過?!洞蟠鞫Y記·五帝德》中引用孔子的話說,顓頊“洪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yǎng)材以任地,履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民,絜誠以祭祀”,他曾“乘龍而至四海”.依孔子的說法,顓頊應是中國最早遠行西域的君王。


    “五帝”中的舜帝也曾步顓頊后塵,到過西域。堯舜時代,生活在今江淮、荊州等地的三苗部落多次作亂,于是舜請求堯將三苗部落遷到河西等地。此舉不僅可以排除內患,還可以改變西戎人的風俗,促進東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此即《史記·五帝本紀》中所謂:“遷三苗于三危,以變西戎。”


    關于“遷三苗于三危”之事,在河西民間傳說中更生動:當年舜押著三苗王晉云子和數萬人西行,來到今甘肅永昌與山丹交界處的焉支(胭脂)山時,西王母派負責胭脂種植的兩位女弟子出來迎接。舜隨著她們登上了鸞鳥山,乘鸞鳥赴瑤池,拜見了西王母。舜聽從了西王母的意見,將三苗王晉云子安置在三危山,部落成員則分置于河西各地。


    “遷三苗于三危”也是中原最早向西域等地移民,近現(xiàn)代不少學者認為,古西域的鬼方、昆夷、獫狁、匈奴一脈相承,西域之“大夏”與中原之“大夏”同族;西域的月支前身為有虞氏。其實,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中對此早有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


    最早“開發(fā)西部”的人是誰?


    大禹治水到過武威:“原隰底績,至于都野”


    古代治水英雄大禹也與西域有密切關系。大禹名“文命”,是黃帝的玄孫,顓頊之孫。他是上古“三代”時夏朝始祖,故又稱“夏禹”.大禹在“大洪水時代”曾拯救了中華民族。《史記·夏本紀》稱:“唯禹之功為大,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職來貢,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撫交趾、北發(fā),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發(fā)、息慎,東長、鳥夷,四海之內咸戴帝舜之功。”那么,大禹是何時來到西域的?推測應該是在他治理九州水患的過程中。


    據《史記·夏本紀》,大禹共疏通了9條河,其中,“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據《括地志》,“弱水”在今張掖境內,又名張掖河,南自吐谷渾界流入張掖;“合黎”水則在流沙東南。“黑水”源于伊州(今新疆哈密境內),從伊州東南三千余里至鄯州(今鄯善)。


    大禹治水,“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包括西域全境在內的河流均得到有效的整治,即所謂“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大禹在西域治水相當成功,《史記·夏本紀》稱:“原隰底績,至于都野”.“都野”即今甘肅武威境內。為表彰大禹治水有功,舜帝還特別賜給大禹一塊黑色玉圭,向天下宣布治水成功。


    大禹在治理西域水患的同時,還大力開發(fā)敦煌,安撫由舜押運遷移到三危地區(qū)的三苗人,使得這里的社會秩序得到改善。用司馬遷的話說就是,“三危既度,三苗大序。”如果司馬遷這段文字記載無誤的話,大禹不僅是位治水功臣,還是西部大開發(fā)的第一人。


    在山西芮城縣東南黃河上,至今還有當年大禹治水留下的古渡口--“大禹渡”.傳大禹治水時,曾在這里的柏樹下休息。大禹俯察河勢,乘船東下,鑿開三門,導河入海。后人遂將這棵柏樹稱為“神柏”,并建廟以祀?!盾浅强h志》記載:“禹導河,息于此,后人思其明德,建廟于峪上,遂名彼渡為大禹渡,以顯圣跡,永不忘也”.


    最早打通“絲綢之路”的人是誰?


    周穆王西征西巡到過新疆:“游見西王母,樂而忘歸”


    “三皇五帝”畢竟是中華人文始祖,顓頊、大禹去西域的史跡也有待進一步考證,多見于秦漢史籍的這些故事,或許只是古人對三皇五帝時代的一種想象。那么,有可靠記載的最早到西域的人是誰?換句話說,最早打通古絲綢之路的人是誰?從先秦古籍《穆天子傳》的記載來看,應是周穆王姬滿。


    周穆王是西周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也是早期最有為的君主之一。周穆王在位時曾定法典,征外夷,拓疆域,中國流傳最早的法典《呂刑》即為周穆王所頒布。周穆王西征西巡,更是他在位時的偉大政績。


    周穆王西巡事跡見于《穆天子傳》。此書發(fā)現(xiàn)于西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一個叫不準的盜墓者盜于今河南汲縣境內的魏襄王冢,意外盜出了大量先秦時期魏國的竹簡,《穆天子傳》即為其中之一?!赌绿熳觽鳌非拔寰碛涊d周穆王南征北戰(zhàn)的事跡,而后周穆王由柏夭作向導前往西域,拜會西王母。周穆王為什么要西巡?除了“見西王母”之外,光大王室,穩(wěn)定西部邊疆,以維護和鞏固周王朝是其重要動機。為此,除了一次西巡外,周穆王還兩次西征。


    周穆王西巡時,“命駕八駿之乘”,由著名的馭手造父(秦始皇的先祖)、離裔駕車,率六師之眾向西巡狩。到達昆侖山時,還特地登山,看了黃帝在這里的“下都”宮殿,又帶著白圭、黑璧、錦帛等禮物,拜見了居住在山里的西王母。第二天,周穆王還在瑤池之上宴請了西王母。宴會上,西王母為周穆王演唱了一首歌:“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周穆王也即興高歌唱和。


    西王母曾是《山海經》里提到的神話人物,《西游記》稱為“王母娘娘”.周穆王所見的西王母,應該是尚處母系社會的西域女部落首領,而非神話中的王母娘娘。周穆王“游見西王母,樂而忘歸”.離開前,他還特地在西王母居住的弇山(崦嵫山)上題寫了“西王母之山”,并栽下一棵“紀念樹”槐樹。


    有現(xiàn)代學者據《穆天子傳》所記,推測出周穆王西巡的大致路線:北渡黃河,翻太行山,過滹沱河,出雁門,抵達包頭;又過賀蘭山,經祁連山、天山北路到達烏魯木齊(西王母之邦);又北行至今哈薩克斯坦境內,返回時走天山南路。


    周穆王所走的這些線路正是古絲綢之路“南北道”的一部分,有學者因此認為周穆王是打通古絲綢之路的第一人,而不是后來西漢的張騫--張騫只是重新打通,恢復了中原與西域的聯(lián)系。


    周穆王西巡一事過去一直被當成神話小說,其實應該是被神化或小說化了的史實?!洞呵镒髠?middot;昭公十二年》便曾提到此事,但認為周穆王西巡是出于個人動機:“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旅游界據此認為,周穆王是中國有記載的最早一位旅游達人。


    周穆王所到的“昆侖山”、“瑤池”到底是哪里,學術界有很多不同看法,有的認為是祁連山,有的認為是今酒泉市境內的南山,還有的認為是敦煌附近的三危山;而瑤池有的說是新疆的天池,有的認為是三危山下的月牙泉。而在今甘肅東部的平涼市涇川縣境內有一座“回山”,傳說就是因當年周穆王與西王母作別后,頻頻回頭觀望而得名:山上有“王母宮”,山下有開鑿于北魏時期的“王母宮石窟”.

(責任編輯:張云文)
>相關新聞
  • 從古絲綢之路來華定居的“老外”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