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9年6月20日明十三陵開始營建

時間:2016-06-20 09:20來源:大西北網(wǎng)-人民網(wǎng)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十三陵是明代13位皇帝陵寢的總稱。自永樂7年即1409年6月20日修建“長陵”始,到清順治初年完成“思陵”止,時間長達200余年。按陵墓建造的先后順序,其陵墓名稱依次為: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思陵。在整個陵區(qū)中一共埋葬著13位皇帝、23位皇后、1位貴妃和數(shù)十名殉葬宮人。陵區(qū)內(nèi)還建有妃子墓7座、太監(jiān)墓1座和行宮、園囿等附屬建筑,全部陵區(qū)面積達4000公頃。專家學(xué)者認定,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明朝16個皇帝,有13個葬在十三陵,明太祖朱元璋是開國皇帝,建都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鐘山,稱為孝陵。第二代皇帝朱允炆,在叔侄爭奪皇位的戰(zhàn)斗中下落不明,沒有陵墓。到第三代皇帝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死后葬在距北京城區(qū)50公里的昌平縣天壽山下的長陵里。從朱棣起,至末帝毅宗朱由檢止的14位皇帝,除景帝朱祁鈺因英宗復(fù)辟死后葬于京西的金山之外,其他皇帝都葬在十三陵。


    皇帝建陵選址最講“風水”.十三陵所在地被認為是風水寶地。明朝永樂年間,江西術(shù)士廖均卿說昌平北有“吉壤”,叫黃土山,山前有龍虎二山,形成風水寶地。當朝皇帝朱棣決定在此建造陵墓,并改黃土山為天壽山,于1409年6月20日開始修建長陵。十三陵的陵園廣袤寬闊,燕山余脈自西北逶迤而來,成為天然屏障;幾股河水在平原交匯后,緩緩東去。這里山巒起伏,林木蒼翠。陵園營建時,四周因山勢筑圍墻,總長達12公里,圍墻險要處設(shè)十幾個關(guān)口,并建城關(guān)、敵樓,駐軍把守。設(shè)口駐軍,除保衛(wèi)陵園之外,還有捍衛(wèi)京師的重要意義。因為陵園地處京北要沖,北通要塞黃花鎮(zhèn),西達居庸關(guān),東接薊、遼,其位置猶如京北門戶。


    最早修建的長陵在十三陵中規(guī)模最大,從一進大宮門就應(yīng)該算是長陵。它有最長的神道,最大的碑亭和碑,最大的享殿和最大的寶城。這些都是其它十二陵所不及的。修建長陵的寶城和地宮用了4年的時間,寶城包括城墻和方城,中間是埋葬朱棣的墳山。長陵的碑亭和神道兩旁的石像是在寶城和地宮建成后20多年才修建的。


    十三陵布局莊嚴。如果是皇帝生前自己營造的,規(guī)模都較大;死后由下一代營葬的,規(guī)模就略小。十三陵的營建究竟用了多少人力,沒有明確的記錄,但據(jù)《明實錄·仁宗實錄》記載,營建獻陵時,一月之中直接服役的軍匠將近18萬。由此可見,營建十三陵所用的全部人力。


    到清朝末年,十三陵因嚴重失修已殘破不堪。新中國成立后,對長陵、景陵、永陵進行了修整,1959年,又在定陵建成了博物館,現(xiàn)在,十三陵地區(qū)已成為現(xiàn)代化旅游勝地。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1933年6月20日國際婦女運動領(lǐng)袖--蔡特金逝世
  • 1900年6月20日清軍擊斃德國公使克林德
  • 1898年6月20日英國在美西戰(zhàn)爭中奪得關(guān)島
  • 1789年6月20日“網(wǎng)球廳宣誓”
  • 1549年6月20日英國歷史上著名的羅伯特·凱特起義
  • 1900年6月20日清軍擊斃德國公使克林德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